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表面上看,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配合着中西之争的古今之争,但究其实质,它只是以一种简化的方式将中国的大传统扩展到小传统之中。由于传统儒学的实用理性与西方文明的科学精神有一定相关性,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虽然表面是打倒孔家店,但实际上其揭橥的科学旗帜主要来源于中国大传统的实用理性。正因为此,虽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力图进行伦理的变革,但最终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精神中注重实用理性的痼疾。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的精神活动及成果,文化已经完全成为民族国家对外竞争的主要软实力。作为民族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民族精神是文化自觉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强的重要方面。民族精神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先秦文化形态的三个阶段及其继承与变革的运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出现了贵族阶层智者哲人们理性精神觉醒的端倪,最终引发了先秦诸子理性精神的崛起,完成了中国古代传统封建文化的奠基。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也为了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国家教育部在2003年首次设立了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经过认真的研究、准备和答辩,华中科技大学课题组所申报的“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研究”课题在激烈的竞  相似文献   

5.
依据大传统和小传统的理论分析《史记》成功的原因,《史记》之成功既在于司马迁对小传统的吸纳,又在于对大传统的继承。大传统的继承使得对小传统的吸纳成为可能,小传统的吸纳充实和丰富了大传统,为后人对《史记》的不断接受和诠释创造了条件。中华文明大传统就是由无数小传统构成。《史记》中小传统的吸纳主要从传说和神话、轶事和民间故事、诸子书人物故事的引入三方面看;而大传统主要指一个国家乃至民族内在的价值系统和意识形态,主要从最重要的人本思想和实地考察的继承两方面看。这一成功的实践对于今后的文学创作、文学和历史研究乃至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塑造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间体育作为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代精神文明空间建设的价值诉求同向同行。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梳理、实地调查等方法,将民间体育文化资源分为跑跳类、表演类、角力类、球类、棋牌类和综合类六种类型,并归纳出创新创造、团结奋斗、崇礼尚德、爱国主义四种精神,对民间体育文化资源的民族精神与现代转化进行深度解读后,提出了民间体育文化历史、理论和实践的三重转化逻辑以及深入开展挖掘整理,以身体实践为基本手段,打造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民间体育治理效能的转化路径,以期为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以及民间体育文化资源的现代化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体育活动越来越成为展现国家精神与力量的重要形式,同时体育活动的形式逐渐向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趋势发展,这无疑会给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带来一定冲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人类体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一种富含民族特点的文化形式的表现,其在体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当前多种民族体育活动在社会发展中遭到淘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及文化逐渐缺失的现状,如何增强民族体育文化自豪感,传承与发展民族体育文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战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抗战前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得到加强。从民族自保的角度,思想界相当一些人士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认为一个民族要延续,作为其象征的文化传统应当得以保存,并由此得出了返本开新的结论。然而,他们同样面临着自清末以来中华民族精神转型的一个悖论:即如果改变中国传统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新的民族精神必定是一个非传统甚至反传统的东西;如果不改变其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所谓民族精神的转型便是换汤不换药。正因为此,直至抗战结束,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并未成功。  相似文献   

9.
2000-2011年的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存在民族精神渊源研究缺位、传统文化糟粕精华疏于甄别、民族精神内涵误判等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春风荡漾,百花争妍之际,由华中科技大学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课题“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今天在华科大举行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这是学术研究的一项重大活动,我谨代表省社科联向华科大及课题组各位专家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华科大民族精神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地祝贺!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在排斥宗教势力、民族国家的中央集权加强的情况下 ,在统一的中央政权领导下展开的。而晚清的现代化运动恰好相反。它是随着地方势力的扩大 ,在地方势力的主导下展开的。这种由地方主导的现代化运动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到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统一 ,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中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刚 《唐山学院学报》2013,(1):64-66,70
学界对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启动,一向将之归功于沈家本及其主持下的修订法律馆。然而,在此之前中国早已开始了对西方国际公法的翻译与引介,其初衷就在于希望借用国际法规则在与外国办理外交事宜时占据主动。而随着国际法书籍的大规模引入,西方的法律概念、法律思想也一并传入中国,引发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历程。而引发这一历程的特殊历史契机,也使得中国法律近代化自始就带上了功利主义的色彩,阻碍了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的"内核"是指对现代化动力的认识、道路模式的选择,现代化的"基点"则是动态的过程,包括态度、信念、动力、变迁等方面,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是在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动的背景下进行的,地处云南西部边陲的腾冲成为近代云南边疆地区现代化的缩影。亦侨亦商的腾冲侨商,通过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倡导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尝试工业化;培育人的现代化,为现代化创造内在动力,同时,保持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为现代化创造外在动力,为云南边疆地区的现代化作出了开启之功。  相似文献   

14.
论清代边疆问题与国家“大一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边疆问题而引发的"边患",自秦以来,一直是历代中央王朝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几无一个王朝无"边患"。至清代,清王朝所面临的边疆问题,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与之前的历代王朝有所不同,更复杂、更尖锐、更严重,也更难解决。概而言之,既有民族问题,又有统一与割据甚或分裂的问题,更有列强的觊觎与侵略。如何应对或解决这些复杂的边疆问题,不仅关系清王朝的存亡,也关系到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清朝以民族"大一统"观念取代了以往的华夷之辨,以这种新型民族观念为指导,通过各种措施,推进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较成功地解决了之前历代王朝难以解决的一些复杂的边疆问题,其做法值得总结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亦即国学,经过两千余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系统与特质,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近代以来,面时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双重冲击,国学日益暴露出自身的保守性和诸多弊端,无奈地陷入了困境。国学必须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基础上,广收博纳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积极融入世界文化的滚滚洪流之中,方能推动国学的综合创新,从而’摆脱危机,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6.
在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背景下,商部于1905年颁布《出洋赛会通行简章》,鼓励商人出洋参赛,同时在国内普劝各省,开设商品陈列所。这在推动中国参与世界博览会的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博览会的竞相举办。  相似文献   

17.
用现代的眼光,审视晚清“务实”“致用”的教育管理思潮的文化趋向,探析与此相适应的实业教育在教学改革及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特征与局限,籍此为当今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的留日学生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末民初是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的高潮时期,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培育了新生的力量,留日学生对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推动了晚清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三是掀起了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四是推动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五是对民国以后中国政治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的演变历程。作者认为,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热情支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以及先进妇女的积极努力,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比清朝末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由于传统的积弊太深,近代中国的女子教育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