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诗歌的天空中,海子的出现,像一颗流星粲然划过天际,给活着的人们留下无法言喻的美丽的忧伤。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15岁考入北  相似文献   

2.
王飞 《学语文》2008,(5):32-33
诗歌是诗人人格的逼真传达,诗歌是诗人气节的生动显现,诗歌是诗人人性的婉曲诉说,诗歌是诗人志向的执着坚守。正因如此,故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诗者.持也,持人性情”。诗人海子于1989年3月14日凌晨3点至4点创作出《春天,十个海子》(见卷首),12天后即卧轨山海关,“诗人之死”可谓人清志高,笔者细读此诗,追念诗人,笔不由己,思不由己,恳请同仁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4.
5.
高建山 《现代语文》2005,(11):23-2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责,但愿长醉不愿醒.  相似文献   

6.
海子的生活理想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使他的诗作充满浪漫色彩,营造出了特有的超现实的境界。他的诗钟情于原始苍凉的生命存在,对充满了各种世俗欲望的现实生活作了悲壮的摒弃,转而深情地歌颂死亡。这种情绪在《春天,十个海子》中体现得相当强烈。下面我们试从该诗解读海子。佛家把人间世称作“欲界”。在这个欲界中,欲望生命力强大,时时生长,处处生长,无孔不入;它使我们的世界生机勃勃,同时也使我们的世界混乱不堪。在海子的精神家园里,“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了。而现实生活里只有一个海子,哪来的“十个海子”呢?诗中的“十…  相似文献   

7.
“春天,十个海子将全部复活。”这是你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首短诗。然后,你就离我们远去,到天堂继续唱你的夜歌。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想起你和你的诗。然而,那延绵似海的情思却在十几年前戛然而止。你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所以你选择放弃。那璀璨的年代陡然凋落,于是我看到  相似文献   

8.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就犹豫了,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头。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点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手术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着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  相似文献   

9.
徐敏 《文教资料》2006,(15):42-44
在海子的诗中,《日记》是一首纯挚动人的短诗,它在热爱海子的人们中间广为传唱,诗中的“姐姐”,成为一种“对生活的命名”。它同另一短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样,以温润的入世情怀打动着无数热爱生活、热爱诗歌的人们。但无论是对“姐姐”的吁请,还是对尘世生活的眷念,都在时间的叙述中隐伏着某种紧张与危机,从而使诗歌在描述人间温暖幸福的问时伴随着不安,诗歌的特殊情味也正来源于此。《日记》是一次倾诉,在异乡的夜晚,对姐姐的一次倾诉。诗的开端,夜,作为令人忧伤的背景弥漫了整个空问: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  相似文献   

10.
11.
我和德义相处已久,能经常听到他关于文章的谈话。《生命的伦常》在尚未面世时,其中的许多篇章我已先睹为快了。近来抽空系统阅读,读到的不只是一部充满哲理光辉的专著,还仿佛欣赏到了一曲关于生命的颂歌,不得不谈谈自己的感想。表现“生命”的主旨《生命的伦常》(知识出版社,2005年9月版)是作者从过去七个年头里写作的有关“一分为三”理论研究论文里选撷而成的。书名定为“生命的伦常”,作者是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比较和取舍之后确定的。他说:“生命的伦常,也就是生命所不可违背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是出自生命的内在必然性和生命所昭示的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运用比较及意象分析的方法对哈代《昏鸫》一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和德义相处已久,能经常听到他关于文章的谈话。《生命的伦常》在尚未面世时,其中的许多篇章我已先睹为快了。近来抽空系统阅读,读到的不只是一部充满哲理光辉的专著,还仿佛欣赏到了一曲关于生命的颂歌,不得不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14.
重庆作家谭长军创作的长篇小说《八德谣》通过对巴渝大地上一场农民起义的叙写,体现了作者对农民起义,对生命和对历史的深层思索以及对英雄主义精神的弘扬和讴歌。文中的起义领袖人物形象是作家历史观的总结和表达。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小说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彰显现实精神、表明民间立场、寄托人文关怀、揭示历史规律、突出巴渝文化特色是该小说的主要特征和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5.
写母爱的文章,在中外文学中,可谓屡见不鲜、比比皆是,而写父爱的文章,则极为稀少而宝贵。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的《父亲的爱》,不仅是写父爱的经典之作,而且在写法上也别具一格、耐人寻味。文章开篇就采用“一语立骨、片言居要”的方法,揭示出全文的总纲:“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紧扣父母在家中的不同“角色”落笔,开宗明义,起到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爱的盛宴》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浓浓爱意,这种爱是质朴而真切、博大而深沉的。“一个大四的学生”爱吃妈妈做的饭,妈妈做的饭有“一种特别的滋味”,因为我们“会在寡淡的饭菜中品出一种难得的真味与厚味”,因为它渗透着母亲对儿子的爱。“母亲为儿子包饺子”的细节描写,真实细腻,感人肺腑。小小的“注射器”注入的不是“盐水”,而是母亲注入到儿子心中的”爱的血液”,那平凡的水饺便成了“交织着母爱与智慧”的结晶。这是一种多么博大而无私的母爱呀!这种爱恰如寒夜里的火盆,让人感到无限的温暖和幸福,感到母爱的无私、淳朴、圣洁。本文采…  相似文献   

17.
张晓风,生于1941年,是台湾十大散家之一。诗人余光中评价她的散“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她述颇丰,除了散,还创作了不少小说、剧本和杂。其笔洒脱而简洁,感情深沉而细腻。语言含蓄而优雅。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乡土作家,他的作品主要阐述了自己对商州故土的浓郁情结,这些作品主要通过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深刻地笔触鲜明地反映了社会变革下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而今,作者贾平凹把叙事的视角放到自己的村落,写出了一部新作——《秦腔》,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秉着凄凉、无奈的情感对处于变革时期下的乡土——清风街进行了独到的叙述,特别是对转型下的乡村伦理道德的裂变,以此表达了作者对乡土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红烛闻一多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相似文献   

20.
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中有着大量关于死亡的书写,通过对作品中死亡意象的描写、对死亡事件的陌生化处理、对死亡意识的深刻认识等方面分析,表现并渗透了作家深切的人生感受和文化反思,更突出表达了作家对死亡事件价值与人生价值的深邃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