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分课堂"是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其创新点在于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授课,一半留给学生以"生生互动"的形式参与讨论,而讨论是基于学生课后对自主学习内容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有效地把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时间段错开,既保留教师授课这一传统的教学精华,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文旨在探讨"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及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即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和学生课外内化吸收。本文介绍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探索,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对分课堂是一种对分课堂教学时间且预留一半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力求学生当堂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由于"教育学原理"课程内容较多,且涵盖教育、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本研究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育学原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讨论该模式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7,(4):118-12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目前大学课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原创意义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教学时间对半分给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讲授和讨论中间有学生在课下的内化吸收环节。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传统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而有效的规避了两者独立实施的缺陷。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大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在时间序列上按照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环节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并注重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国原创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特性,对分课堂对分了课堂时间,对分了师生话语权,也对分了原有师生角色的单一性和固定性,必然引发师生角色的转变。推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原有师生间的"讲授—聆听"关系转变为"协作—交流"关系;原有的师生角色"教导者—接受者"转变为"引导者—协作者"的关系。基于这些变化,本文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师生角色"作为研究核心,从传统思想政治课堂存在的师生角色问题出发,比较研究推广对分课堂模式后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师生角色的良性变化,论证了对分课堂的合理性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高校传统讲授式课堂所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在了解了"对分课堂"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在《土力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部分内容实践了"对分课堂"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对分课堂"模式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调查了学生对"对分课堂"的实践效果的反馈,并提出"对分课堂"应用于工科课程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了名为"对分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应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试点教学表明,对分课堂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对分课堂有可能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尝试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开展对分课堂教学对教师来说十分有必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实践:教师提前准备,对知识精心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内化吸收;师生合作讨论,对知识升华探究。  相似文献   

9.
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对分课堂。其核心是把课堂的一半时间分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和讨论。具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课堂讲授环节、课后(或当堂)吸收环节、课堂讨论环节。其创新之处在于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在讲授和讨论之间有一定时间的自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对分课堂保留了教师讲授这一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对分课堂强调师生权责对分,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对分课堂融合了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教学两者的优点,这种基于中国本土的新型教学模式,一经推广便得到广大教师认可和运用,被誉为当前最具有中国原创性质的本土化的新兴课堂教学模式。本刊《特设专栏》邀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PAD新型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17BZ044])的课题研究团队,围绕"高校外语对分课堂"展开讨论。内容包括国内外课堂教学导向、对分课堂教学实践及效果、对分课堂与其他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等,共组稿11篇,以期为高校外语对分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对分课堂模式是翻转课堂的一种衍生形式,本文在对比了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两种模式的特点之后,针对环境卫生学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在对分易平台支持下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分课堂把课堂教学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给教师讲授,另一部分给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两部分之间有一个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过程。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融合了传统讲授式课堂和现代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具有明确的为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设计的"亮考帮"作业。自分课堂提出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本文介绍了对分课堂的理念及操作模式,重点探讨了对分课堂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目前大学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将课堂时间平均分配,将学生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本文结合当前高中化学课堂的现状,分析了"对分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认为"对分课堂"为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值得在实践中探索"对分课堂"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晶 《职业技术》2021,(3):91-94,98
随着"课堂革命"的不断推进,高职英语课堂迎来了改革的机遇和挑战."对分课堂"是我国本土自主研发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本土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为高职英语课堂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以高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为例,研究对分课堂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为高职英语课堂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当今信息量大而课内学时不断压缩的情况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采用对分课堂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通过整合创新产生新的教学推动力。对分课堂强调教师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教育教学活动回归"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双边互动,促进师生共同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分课堂"是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时间由教师授课,另一半时间由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自主学习。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对分课堂适用于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关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得相对较少,相关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以《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为例,针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论述。首先简述何谓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而重点论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即对分课堂教学应注重新课导入;教师的知识讲授应抓住重难点;学生的课堂讨论应深入有效;课堂结尾应科学总结并评价。  相似文献   

17.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过程,强调师生交流互动,改变教师"独角戏"的角色,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笔者运用"对分课堂"模式在班级进行实践教学,证明这一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加强了团队合作学习能力,提升了思辨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8.
"对分课堂"结合讲授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优势,将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教师讲授、独立内化、学生讨论。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不够、课堂互动不足两大核心问题。笔者从高校理工科专业课堂教学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设计了基于数字电子技术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并阐述了具体实施方案,提出了对分课堂在高校理工科专业课堂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重新设计课程讲授内容的同时,增加了内化吸收、讨论环节,有效实现了学生的合理“增负”。基于对分课堂模式开展课程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内化吸收环节增加课外学习的时间投入,促进团队间的交流,而且有利于在课堂讨论环节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同时,教师评价与生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课程挑战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低效问题,笔者尝试使用对分的办法提高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这种对分模式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初中英语课堂宜采用当堂对分。在对分课堂上,有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和探究活动,可以避免学生的课前预习流于形式,使每一步学习过程都走得坚实,为此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跟同行们共享对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