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末,我国中央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效破除过去西部地区长期的封闭状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内开展互动。而西部传统音乐中蕴含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互动中受到新潮音乐冲击,不利于西部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河西学院学报》2018,(1):48-58
唐代大曲及其子曲《甘州歌》《八声甘州》自诞生以来,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流变,出现了40多支变体。文章对贺盛唢呐班保留演奏的《甘州歌》及其诸多古曲及其演奏方法作了描述;对《甘州歌》《八声甘州》两支曲子的源头、传承、演变过程作了考证。得出了贺盛唢呐班保存演奏的《甘州歌》是诸多变体之母曲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笔者对山西目前留存的民间传统的盲人说唱班社所进行的一次较为全面的现状调查,并将部分县市的实地调研结果梳理归纳,得出较为详实的分析结论。对目前处于时代高速发展大环境中的盲艺人及其班社,从其班社主体、分布及其主要从业人员、主要经济来源、传承情况、活动范围和服务对象、展演的主要内容、山西盲人说唱班社持续发展的的典型代表和原因、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等方面予以分析整理,以期使山西的盲人说唱艺术在当代有一阶段性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能有所发展,对这一特殊群体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作为普通民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精神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民俗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影响,今天传承、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政府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唢呐艺术是我国民俗音乐艺术的一个艳丽瑰宝,具有独特的历史沿革迹象和深刻的社会变迁见证作用。现代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等其他民俗乐器的大力发展,唢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唢呐艺术由于自身具有的独特意义,它的发展关系到民俗音乐的接受现状与未来发展状况,因此对于唢呐的传承和发展不能简单的寄托于民间艺术的自觉发展,还要更多的从教育上进行有力的传承。本文从唢呐艺术的历史渊源出发,并以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唢呐艺术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教学现状,并且根据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对高职高专院校唢呐教学现状进行具体的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高专院校唢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以改变现有教学状况,以促进我国唢呐艺术的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具有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其特殊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带来了诸多难题。文章在分析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现状,提出了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可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米琪 《华章》2012,(27)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数千年积累传承至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昭示着炎黄子孙的文化身份,联结着中华文化的过去与未来.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并促进文化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就以正定文化品牌常山战鼓为研究个案,以期对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培育与发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周姑戏唱腔流畅动听、细腻传神而朴拙厚重,地方生活气息浓郁,是山东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作为地方小戏,它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状态令人堪忧,亟待加强保护并推动传承。本文试图在探寻从政府扶持、开展数字化保护、地方戏曲进校园等综合施策,推动周姑戏保护传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国内学术界虽以丰富的研究成果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多样化方式及保障策略,但也还存在研究内容与成果形式单一、研究深度和跟踪调查不够、各学科对之研究不平衡等问题。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传承与创新发展,需要从丰富研究内容与成果形式、深化田野调查和持续跟踪研究、加强跨学科交叉与互补研究等方面入手,建构科学合理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山西临县大唢呐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曲艺品种,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研究,本文探讨了临县大唢呐的演出状况、艺人的生活状况、演出场合、大唢呐艺人对自身现状的认识,试图使这一独具地域特色的古老艺术充分展示其学术价值和独特魅力,并且使临县大唢呐在发展中面临的窘境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浅谈闽南语歌曲的保护传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语歌曲本质上属于中国民歌、民间音乐,属于大众化流行歌曲的音乐范畴。它是闽南地区和台湾及东南亚的一种地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这一重要的地域文化,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文章在对闽南语歌曲的生存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地方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与民间传承相结合的方式,使这一宝贵的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庄浪县的地摊戏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融合音乐、舞蹈与说唱艺术于一身,表演动感十足,有极强的观赏性。无论从音乐、文学还是其社会意义各个角度来看,都是难得的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样宝贵的遗珍却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出现了演员少、观众少、演出范围狭窄等尴尬局面。文章试图通过展现庄浪地摊戏的表演风格及其艺术传承,为当地的民俗研究和地方文化研究提供真实材料,以期能够将这一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精粹广播于众。  相似文献   

13.
具有代表性的哈尼族民间舞蹈,其持有者主要集居在红河县、绿春县、元阳县、元江县、建水县、墨江县等地。以红河州为中心朝西南方位呈扇形分布,是哈尼族居住比较集中的一片区域。哈尼语属汉藏语系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又分不同的方言和若干土语。这些持有者生活的地方较为偏远,有着自成一体的文化气象。文章对哈尼族民间舞蹈的生存和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在此基础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对哈尼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云南彝族武术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为研究对象,云南部分从事武术教学以及参与彝族武术的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研究,得出影响云南彝族民间武术项目传承与保护的因素,为云南彝族武术项目的发展和保护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15.
客家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之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乐、汉剧不仅是客家地区特有的乐种、剧种,也是中华音乐文化之精华。然而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它却遇到了生存险境。我们应重新审视其发展历程,认识其文化价值,总结学习他人经验,力求通过重视教育传承、调整地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开发富有客家地方音乐特色的新课程、丰富高师声乐课教学内容等举措,并通过加强媒体宣传、加强普及教育、鼓励民间乐社活动等多种渠道更好的保护传承客家传统音乐。  相似文献   

16.
"女书"是流传于中国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一带妇女中的一种奇特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唯一在女性中间使用的文字。女书从产生、兴盛、衰落到消亡是包括地理、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曾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促使女书广泛使用,成为江永地区女性群体交流情感的秘密符号。然而如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江永地区女性不再使用这种文字,女书文化濒临灭绝,江永女书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笔者在对江永地区的女书文化保护现状进行田野调查后,综合江永女书的传播发展以及保护现状,围绕创新传播途径、明确目标定位、树立旅游品牌三方面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当前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于都唢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于都唢呐日益得到保护和发展,这与大众媒介的普遍化是密切相关的。文化传播的媒介化,是于都唢呐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将成为未来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总体形态和典型特性。  相似文献   

18.
黔东南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驱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越来越成为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黔东南红色文化对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传播先进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拉祜族是云南省16个跨境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的社会文化特质。通过对异彩缤纷的拉祜族民俗活动的展示,分析拉祜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倡导以拉祜民族为主体,推广普及全民参与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少数民族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任重道远,需要拉祜民族和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推动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