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体现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的"无理而妙",李清照在"人与白昼""人与时令""人与菊花"等矛盾中,透露出在物理上和心理上双重空间的逼仄感。与此同时,李清照在感受精神生命消瘦的过程中,又营造出了无道理却合情理的痴境。  相似文献   

2.
"月"在诗词创作历来为中国文人擅用。词作之"月"开始多关风月,抒爱恋闲愁;而后,国难严峻,"月"多蕴含忧国之感;时至南宋灭亡,"月"多抒发亡国之悲。受政治、文化因素影响,南宋遗民词中的"月"意象群体意识很强。南宋遗民词人以"月"之恒、残、圆衬托大宋政权之存亡,情感悲恸。南宋遗民词中的"月"蕴含着爱国情怀,有着中华民族"圆""满"的家国情结。  相似文献   

3.
《朱子语类》是南宋朱熹与其门人讲学问答的实录,语料价值丰富,如实反映了当时南宋及唐宋以来的词汇概貌。选取"保啬""负赖""恳祝""停轧""款承""激搏"六条辞书未收词语加以考释,以冀有助于《朱子语类》之词汇研究与大型语文辞书之编纂修订。  相似文献   

4.
<正>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言足以说明这部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著作对治世的影响。《论语》中的"过犹不及""和为贵""当仁不让与师""君子言义,小人言利""欲速则不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贫乐道"等内容至今仍然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讲:中国传统的文化根基的形成大大受惠于这位德行高尚博古通今的文化集大成者——孔子。《论语》中丰富的内容涉及面非常之广,有政治的、  相似文献   

5.
《论语》各篇虽看似散乱,实则各具集中篇旨。《为政》篇的主旨在于为政,集中论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第一、二章点明为政之主旨,即是通过无邪之心施政,而达于无为的为政境界。第三章,指出孔子政治观之依归在于礼。第四章,回顾自己学于礼、立于礼、行于礼、教于礼,最后达于无礼之处而有礼的儒家无为境界之经历。其余诸章,分论孔子政治观之孝治根本以及为政中的君臣之道。  相似文献   

6.
《绪论》课的教学如何开展,往往是针对相应学科的教学活动在运作层面上被率先提出来的问题,而《绪论》课的教学功能则是开展《绪论》课教学工作时必须予以考虑的首要问题.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绪论》课的教学处理以及《绪论》课的教学功能设置等问题,均应被纳入学科教学活动的整体流程中予以理性而缜密的思考,使之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以高一年级物理学科的《绪论》课为例,对相  相似文献   

7.
《论语》各篇虽看似散乱,实则各具集中篇旨。《为政》篇的主旨在于“为政”,集中论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第一、二章点明为政之主旨,即是通过“无邪”之心施政,而达于“无为”的为政境界。第三章,指出孔子政治观之依归在于“礼”。第四章,回顾自己学于礼、立于礼、行于礼、教于礼,最后达于无“礼”之处而有“礼”的儒家“无为”境界之经历。其余诸章,分论孔子政治观之孝治根本以及为政中的君臣之道。  相似文献   

8.
以老子为核心的道家学派所倡导的"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轻徭薄赋"等为政思想,在国家管理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道"是老子治世思想的核心,以"道"为根本,延伸出"无为而治""三宝""民本"等枝干思想。从汉初到清朝,老子的为政思想长期影响着国家管理,奠定了其卓越地位。基于此,探讨老子及其《道德经》中的治世思想,对于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语》的内容博大精深,是孔子思想的主要载体。其中论"为政"的部分,从多方面展示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文章结合21世纪我国政治建设实际需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视角,对《论语》蕴含的为政理念进行了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10.
宋慈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慈是南宋的地方官,所著《洗冤集录》闻名古今中外,而《宋史》却无其传。他师事理学,为政清廉,有勇善谋,尤以善治刑狱著称。述论其一生主要业绩,以补正史载之缺和传播之误。  相似文献   

11.
多数学者将《左传》中鲁国"公室"之"公"理解为国君,并与《左传》称呼鲁国在位国君之"公"混同。考察"鲁侯""鲁公""公室"等词在西周、春秋时期的用法,发现"公室"之"公"与《左传》称在位国君之"公"无关,把"公"理解为过世的国君较为妥当。"公室"是鲁国历代因袭的政治、经济、军事集合体。它属于整个家族,不单独属于家族中的任何个人(包括国君)。  相似文献   

12.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词汇的最主要特点是具有种类繁多的俗语词。采用"追根溯源""同类比较""整体考察"等方法,从《梦粱录》中选取商业、嫁娶、生育三方面词语进行考释,论述《梦粱录》中俗语词的特点,揭示其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子翚是南宋初年著名的理学家,朱子的早期老师。在刘子翚儒学思想体系中,"不远复"三字符是其修养身心的起点,主要包括自我修养、社会关怀、一体之仁三重向度。在《圣传论》中,刘子翚提出了他糅合儒释道的独特的"道统说",认为《书经》之"惟精惟一"乃是道统心传之"密旨","一"就是道统相传之心法。其《维民论》的思想主旨为"君民相资""维民在得心""维民四说"的理论。这些理念,对朱子的修养观、仁说、道统说、民本论等思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官箴》是由南宋学者吕本中所写的、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对官员的基本要求的重要著作。书中阐述了“清”、“慎”、“勤”三字为“当官之法”,深得后世的赞同。现在看来,《官箴》一书中确实包含了许多封建性的糟粕,但同时也包含了中国古代为官者所必备的、对于现代为官者仍有借鉴意义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美德,对于我国当前的勤政、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阿房宫赋》(见粤教版《语文》必修2)中的"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一句在教学中颇有争议。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语文》必修2第97页对"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一句的注释是"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金子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基本上也是沿用了这种说法。按照这一说法,此句中的"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名词应该有四个活用了,至于哪四个活用,又是如何活用。  相似文献   

16.
"官箴",即为官之箴言,起于先秦,明代有大发展.廉政文化是明代官箴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正始、正身、倡廉、提倡节俭、戒贪等内容.官箴中的廉政文化对明代的廉政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现实的影响和时代的限制,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地域文化研究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巴蜀""齐鲁""燕赵""吴越""荆楚""岭南""关中"等代表各自地域的文化符号相继应运而生。关于东北这一地域的文化命名虽然有过讨论,但始终没有达成统一,如"关东文化""东北文化""白山黑水文化""辽海文化""辽东文化"等。尤其是"辽海"文化中"辽海"一词究竟起源于何时,尚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经考证"辽海"一词的渊源并非是学术界已成定论的源于《魏书》的观点,而是源于《后汉书》或《三国志注》二书。此外,在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内有金代明昌年间宋人张绍所撰写的碑文中发现了"辽海"的字样,这是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8.
"意象"在典籍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事物。如果英译中仅用概念思维对中国典籍中的"意象"进行翻译和诠释,很难让西方读者领略到中国文论的表达张力和特殊魅力。《庄子》是一部"以意筑象"的哲思典范,是在意象思维主导下产生的诗性人生哲学。"象""境""意""神"是领会《庄子》本真意蕴的思想通道,"以意筑象"是其行文思路,读者可以通过理解《庄子》的"象"而通向《庄子》的"意",以此去接近不可言说之"道"。译者在翻译时要与作者"梦怀相契",在对中华典籍中的文化意象准确认知的基础上,可采用"增词达意""虚实互化""陌生化"等翻译策略,对意象合理地翻译转化,将中华智慧体系、价值观念的文化精神展示给其他国家的文化群体。  相似文献   

19.
正杏花与春雨,是自然界的一对佳偶。古典诗词中的杏花,多以春雨为衬。比如,唐王涯《南浦杏花》:"胭脂万点怯春寒,蓓蕾枝头绛雪干。昨夜南风春雨过,玉人晓起揭帘看。"北宋欧阳修《田家》:"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  相似文献   

20.
曾祥芹 《天中学刊》2015,30(1):82-84
《曾子立事》中的"言必有主"说,承继了《易传》"言之有物"的传统,从"言"的远近、虚实、是非、善恶、好坏,多角度地揭示了文章内容构成的基本法则:"言不远身""神言弗致""流言灭之""止于至善""多言而慎"。曾子对"言语作品"的20种划分,为文章品鉴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