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15年,余秀华的诗歌在我国诗坛引起强烈的反响,尤其是余秀华身体残缺,再加上她农村妇女的身份,自然而然的让其有了"乡土诗人"、"脑瘫诗人"的标签,但是若能够细细的品读余秀华的诗歌,我们便能够发现她的诗歌中具有着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情感。本文便选取了余秀华诗集中的一些诗歌,以此为例,对余秀华诗歌中的感情色彩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余秀华诗歌中最核心的三个意象是"白""秋"与"爱"。通过文本细读,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三个核心意象的分析,让读者走进余秀华的诗歌世界,发现其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张力’就是指诗歌意义的外延款广度和内涵深浅度。从英美新批评的"张力"论出发,分析余秀华诗歌《我爱你》中由比喻形成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农民女诗人余秀华的诗歌,在诗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余秀华的乡村经历传达了一种苦涩的心态和诗意的温暖。她对生活的观察充满了妇女或母性的丰满,柔软的气质;她的大部分写作愿望都是对婚姻,个人情感和生活范围的热爱,她能够写出女性的欲望是直接的,浪漫和纯洁的。她的诗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是阴郁的,也是明亮的;是愤怒的,又是温婉的。本文主要探讨余秀华部分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力求走进其真实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当代诗歌创作越来越关注个人意识,关注形而上的追求,但相对于中国当下复杂多元的现实,在个人的主观世界遨游显然还很不够。把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纳入诗歌表现的范围,用诗歌来展示当代生活的种种方面,尤其是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是一个入世的诗人的使命。当知识分子诗人在书斋中与当代生活愈行愈远之时,工人出身的诗人王学忠却拿起了他的诗笔。尽管其创作在艺术上还显得直白、粗粝,但其诗歌创作与当代生活的血脉联系却使其诗具有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当代诗歌的希望和火种。文章从"诗史"传统和历史意识两方面探讨诗歌创作的出发点,借此探讨王学忠诗歌创作对当代诗歌创作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余秀华是近年来最受大众关注的女诗人之一,在她的身上被贴有多种标签:脑瘫患者、农民、诗人、女性等。这种多重边缘人的矛盾与尴尬,使得主流社会更多记住的并不是她那些富有想象力、萦绕着脆弱与坚韧、原始而质朴的诗歌,而是猎奇于她的出身、她的残缺、她摇晃的身影、她张扬出位的话语与离经叛道似的行为。本文试图透过对余秀华诗歌的解读,来回溯其女性意识从觉醒、抗争到成长的过程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西都市报》消息,自从在网上开始受到高度关注,湖北患脑瘫的农民诗人余秀华的诗集,也成为一些出版社重点盯的"香饽饽"。前不久,由两家出版社整理出版的余秀华两本单行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和《摇摇晃晃的人间》,已经在网上开始预售。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新文,此前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他们社出版的余秀华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首印量至少10000册。另一家出版社广西师大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余秀华的诗集超过我们日常对当代诗集的首印量。我们社日常首印量是一万册。我预计这本书销量估计能达到几万,应该会加印。"  相似文献   

8.
从一个侧面很难洞悉诗歌创作的个中趣味,诗歌作为抒情的理想发生地,抒情维度不能忽略。同时,诗人写作的心灵默契,使情感抒发成为文本的"事件",诗歌获得了叙事维度。此外,语言等的形式因素是诗歌的核心,诗歌也因此获得了修辞的维度。我们希望通过文本中提供的标志,从叙事、修辞、抒情三个维度抵达当代诗歌的创作现场。  相似文献   

9.
作品信息     
正《收获》发表余秀华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诗人余秀华的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发表于《收获》2018年第2期,受到文学界及读者广泛关注。这篇自传体小说描述了生活在农村且患有"脑瘫"的女性周玉,是一个被几乎所有人漠视,被整个社会抛弃的人。但身体的禁闭,不妨碍她精神的自我完善,她希望别人把她当成一个普通人来看,而不是带着怜悯或不屑。某电视台的男主持阿卡是她崇拜和渴望的对象,但阿卡对她的怜悯,给周玉带来强烈的不平等感;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主样式"之一的诗歌,虽然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已显露出某种式微的趋向,但它仍然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学体裁,依旧深得某些当代作家的青睐。本文通过对四川当代著名诗人秦风创作历程的梳理和对其诗歌作品的理论分析,旨在显示一个论者的当代诗歌主张,以此促进当代诗歌创作的整体繁荣和唤起人们对诗歌既有的热爱。  相似文献   

11.
余秀华作为新时期底层写作的代表诗人,擅于运用与其生活境遇相互隐喻的民间书写姿态,陶铸其特异灵动的诗歌世界,并形成了当下不容忽视的文化热点现象。通过分析其诗歌的创作立场与创作风格,一方面,藉此管窥其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与审美追求;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引发对当下底层诗歌创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强调诗歌"叙事性"的年代。诗学理论上对"叙事性"的界定,一直呈现为一个开放、流动的阐释状态。如果,它最初的发生有其限制当代诗歌抒情传统中空泛的情感、奥晦的思想和过于阔大的主题——一种"策略性"的意义的话,那么,它在不停地吸收新的质素过程中,则更多地转向对于诗歌技艺与技巧的探索和历练。与"叙事性"含义有关的是众多诗人对"日常性"与"现时性"的提倡。"日常性""现时性"因远离宏大抒情主题而与时代社会生活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使诗人的个体生命与个人精神空间在诗的叙事性中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3.
黎保荣 《天中学刊》2009,24(6):87-90
"中锋"是从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历史与事实中写生出来的诗歌理论,它区别于"左翼"和"先锋"诗歌,主张追求朦胧与明朗之间的语言风格,进行社会与生命的双重关怀.<十家诗选>是中国当代诗坛中锋的局部亮相,在历史、边塞、思维、清新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特色.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伴随着"名诗人当教授"这一重要文学现象的出现,以大学师生为主体的校园诗歌写作--"学院诗歌"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诗歌力量,潜在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代中国诗歌的格局与走向;然而,与之相乖违的是,"学院诗歌"却常常被很多人等同于带有贬义色彩的"学院派"诗歌而遭受轻慢的误读与贬损.这些现象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学院诗歌"这一命名的意味及其与1980年代"大学生诗派"之类称呼的语境差异?文章结合近现代以来中国"学院诗歌"所处身的特殊的大学文化及其现代历史语境,对这些问题作出深入的探讨,从而揭示人们在理解与把握当代中国诗歌方面存在的既有误区,以有助于对中国当代"学院诗歌"历史性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5.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当代诗歌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当代诗歌的学习,对学生的内在素质修养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育中,当代诗歌的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学也很难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高中语文当代诗歌教学的发展,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当代诗歌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诗歌是文化的积淀,是文化与思想的结晶,诗歌教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国当代诗歌写作的现状,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我们一直憧憬着并乐观地认为,众声喧哗的当下诗歌写作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多元化写作局面,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混乱不堪的表面假象而已,其实质是个体精神无所寄托的一次次的异化分裂的诗歌践行。当下诗歌写作这种貌似多元的混乱局面,其深层次原因是诗歌写作伦理失范造成的,当代诗歌写作一直深陷于这种以断裂为主要方式的"伦理困境"之中。从消费主义习性、日常生活赋魅和语言本体狂化三个方面对当代诗歌写作的伦理困境进行详细的考察,由此确立雅化世俗精神是当下诗歌新的写作伦理。  相似文献   

17.
顾城和舒婷是新诗潮朦胧派代表人物,他们都关注人的本质,他们的诗歌能够通过一种现实意识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并注重内心情感的的宣泄与抒发。在对待人性和对待世界的态度上,顾城秉承着"童真"宗旨,用孩童的口吻倾吐自己的情感;而舒婷则是用女性特有的"爱"与"情"来书写浪漫情怀,感化人性。本文以新诗潮中代表性诗人顾城、舒婷为例,展现当代文坛浪漫主义诗歌中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寻。  相似文献   

18.
当代诗歌逐渐被现代社会"边缘化"了,同时,读者、社会也被诗歌"边缘化"了.当代诗歌与现代社会出现了巨大的"不融性",但是它们又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互存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创造了众多的优秀诗歌文化。古典诗歌教学在高中生知识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古典诗歌魅力的欣赏,加强高中生对于古典诗歌的认知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高中教师古典诗歌的教学提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朱怀金新近出版的诗集《词语的偏执》,体现了他对当代诗歌写作与传统文学资源这二者关系的探索。在朱怀金的诗中,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几个重要的、完善的情感模式和表达传统,如酒的传统、志怪传统、凭吊古迹的传统,因为与想象力的密切关系,统一在他的诗歌写作中。但诗人的"当代"的感受和"此时此地"的体验,又使那些因素发生了"变异",因而导致了诗歌语义的晦涩,诗歌的面貌也呈现出含混、不透明的现代诗的特征,它脱离了人们日常的感知习惯,形成了诗人神秘的、不可复制的诗歌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