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如同一颗璀璨之星在现代文坛上熠熠发光。张爱玲的作品以"苍凉"为感情基调,笼罩着她笔下的每一个悲剧故事,尽心书写人物悲欢离合,以此衍生出悲凉的美感。本文将结合张爱玲的童年经历、婚恋生活、时代影响及《红楼梦》熏陶等各方面的因素来探究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
母性的异化─—张爱玲小说母亲形象解析肖朝红张爱玲是40年代上海“孤岛”中崛起的一位文坛奇女子。她以其对人生、社会独到的观察、对人性的深刻解剖、对变态心理的深层剖示震惊了文坛。苍凉、凄艳的人生,无爱的荒漠构成了她40年代作品的基调。在人类之爱中,母爱一...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和三毛是两个文坛的两个奇女子,她们都出自知识分子家庭,都才气逼人,都才华横溢,天性敏感,不甘平庸,骨子里都是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本质上两个人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都是一个底色——不过表现出来的方式不一样。张爱玲,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而三毛的作品常常描述的是自己的经历与生活或是对于人生与生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本《传奇》,一本《流言》,张爱玲让中国四十年代的文坛因"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而"过于意外怔住了",正像胡兰成当年形容初见张爱玲时的印象那样:"艳也不是那艳法,惊亦不是那惊法"。本世纪八十年代,对张爱玲重新发现的"惊喜",几乎又以同样的方式席卷当代文坛。对张爱玲其人其文的研究,近十年已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对她的身世、作品的主题、创作的基本风格、文学、艺术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创作高峰期是从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在这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张爱玲都显示出了她的创作才能,她的作品主要分为散文和小说两类,她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张爱玲,她的小说则展现了她的创作天分,很多读者和研究者将张爱玲与她笔下的女子视为一类人,市侩、拜金、虚荣,其实张爱玲是一个纯真、轻利、清雅的女子,本文拟从将张爱玲与她笔下的女子一一对比得出一个真实的张爱玲。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四十年代的一位传奇人物。从她成名开始就已备受关注,在海内外掀起了一场"张爱玲热",她也未曾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在以后令整个华语文学界震惊。其作品主要以家庭婚恋为主线,叙述了一个个牵牵绊绊的爱情悲剧,但在这些爱情悲剧里无法找到健康正常的爱,情爱在传统的束缚下扭曲,在物欲的枷锁中迷失。本文将以家庭婚恋关系为视角,审视其作品中的各种婚恋现象,对婚恋模式进行整体的观照并探究其根源,从而关注作者笔下女性的悲剧人生命运。从这一角度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研究,有助于对张爱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 张爱玲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显得格外奇特,四十年代时,她的创作就登上了灿烂的高峰,同时转眼间红遍上海。但她在大陆文坛就象昙花一现,她的名字不见于目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以致今天大多数的读者,对张爱玲和她的作品都很陌生,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一 四十年代初,张爱玲赖以成名的是她的小说集《传奇》。她创作上的成就,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张爱玲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她的父亲身为名门之后,身上沾染上不少绅士的恶习:既抽鸦片,又讨姨太太,玩妓女。父母因此而终日吵闹不休。张爱玲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吵闹声中度过的。不少的作家都有失去母爱的不幸童年,多数是亲生母亲去世,受继母虐待,因而往往对亲生母亲有着温馨的甜蜜回忆。张爱玲却不,她的亲生母亲因无法忍受父亲的恶习,曾两次赴法留学,童年时的张爱玲感到的是母亲对自己的冷落。父亲的暴戾,更使张爱玲在人生的开始就被一层生命受到威胁的阴影所笼罩——“我父关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我。我暂时被监禁在空房里。”这是张爱玲在离婚后的母亲处住了一星期而遭到的惩罚。父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本文试图通过将张爱玲的人生经历与她的作品结合进行研究,揭示张爱玲人生经历与文学创作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张爱玲以卓然不凡的人生和大胆越轨的创作,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坛的“传奇”。本文试以“知人论世”的态度,把张爱玲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去剖析解读张爱玲及作品:1.撕梦;2.写梦;3.守梦。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张爱玲式”风格总是引起一次次的轰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作品带给读者说不尽的感慨和思索,而今随着遗稿《小团圆》的面世,新一轮的“张爱玲热”也相伴出现。同时纵观《小团圆》,不难发现它与前期作品存在着一些差异。今即从文字、意象和人生观察透彻方面人手,以《倾城之恋》、《金锁记》和《小团圆》为代表,初略地探讨半个世纪以来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变化和“花开花落”。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有不少风云一时的作家被岁月湮没了,大雪无痕.而像张爱玲那样,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十里洋场"骤然成名,到文坛将她"遗忘"三十余年,再到近年来的"张爱玲热",高潮迭起,她在文坛的际遇如同她的第一部小说集标题一样,确实称得上"传奇".她一生的孤独,赋予其作品人物的苍凉,给后人留下的是永恒的美.读她,心中有种落花般的寂寞,更有种暗香般的盈动.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作为一位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世界中的呈现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典型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为了表现这些女性主体的重要主题,张爱玲刻画出了那个时期男性的真实面貌,她小说里的男性角色也是精彩纷呈。但是这些男性形象他们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劣根性,自私自利、虚伪、残忍、游戏人生。他们大多对待女性也有着有着本质的相似: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本文就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苍凉的悲剧意味,"苍凉"是张爱玲描绘人生的基调,也是她小说创作的主体风格,其作品深刻地表达了她的苍凉美学。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作为一位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世界中的呈现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典型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为了表现这些女性主体的重要主题,张爱玲刻画出了那个时期男性的真实面貌,她小说里的男性角色也是精彩纷呈。但是这些男性形象他们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劣根性,自私自利、虚伪、残忍、游戏人生。他们大多对待女性也有着有着本质的相似: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本文就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不能说张爱玲是伟大的 ,却可以说张爱玲是深刻的 ;不能说张爱玲是最重要的小说家 ,却可以说她是最具有西方现代精神特征的小说家。张爱玲选择苍凉这一审美基调来感悟人生、阐释生命 ,充分显示了她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怀疑 ,在此意义上 ,张爱玲构建起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而是现代的属于人的生存意义上的悲剧观。因此 ,苍凉所显示出的是悲剧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7.
在动荡的20世纪40年代中叶,张爱玲如同一枝奇葩,怒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开得美丽肆意而悲壮苍凉。她绮丽而苍凉的小说流传至今,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魅力,反而在当代文学家园大放光彩。张爱玲的小说诉说了一个个女性的命运:婚姻无真爱、相恋无圆满、两代无亲情。她执着于世俗的生活状态,关注俗世生活中女性的自我追求。她以清醒的女性意识书写女性的悲剧人生命运,笔下的女性世界迥异于传统女性。她通过女性的悲剧观照出人性的弱点,进而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上,发出呼唤女性自我觉醒的时代呐喊。  相似文献   

18.
李俊 《文学教育(上)》2008,(19):127-129
1943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应该让中国文学史记住的一年。因为就是在这一年,中国文学史上横空出世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孤岛”时期的上海女作家张爱玲。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其上世纪40年代的作品不仅在时为孤岛的上海迅速窜红风靡,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又于华语文坛再度成为阅读与研究的热点,影响并造就了一批与她有着相似创作风格的现当代作家,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不可不谓之深远。更为有意义的是,张爱玲以她的作品建构了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家常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在动荡的20世纪40年代中叶,张爱玲如同一枝奇葩,怒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开得美丽肆意而悲壮苍凉。她绮丽而苍凉的小说流传至今,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魅力,反而在当代文学家园大放光彩。张爱玲的小说诉说了一个个女性的命运:婚姻无真爱、相恋无圆满、两代无亲情。她执着于世俗的生活状态,关注俗世生活中女性的自我追求。她以清醒的女性意识书写女性的悲剧人生命运,笔下的女性世界迥异于传统女性。她通过女性的悲剧观照出人性的弱点,进而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上,发出呼唤女性自我觉醒的时代呐喊。  相似文献   

20.
天才梦     
张爱玲,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女作家。她的这篇《天才梦》的发表,将她介绍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并在后来真的实现了自己的“天才梦”,名噪一时,可以说,这是她成为一名天才作家的提前告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