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学院是促进产业链、教育链与创新链“三链”融合最有效的组织载体。当前产业学院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还局限在“产业链—教育链”如何有效衔接阶段,关于如何突破机制、平台与师资困境,有效进入核心层促进“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仍相对缺乏。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7个高水平专业群按照“一群一院一特色”原则,每个二级学院(专业群)联合N家行业龙头企业和1家知名研究院所组建“1+N+1”多主体产业学院,聚焦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产学研创”平台、“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岗课赛证”融通教学体系4个方面,打造了深度融合的全链路、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产业学院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可推广的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
蓝俏媛 《广西教育》2022,(6):111-114
本文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批产业学院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为例,探索其从订单培养到协同育人的发展路径,分析在专业群、产教平台等层面的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论述建立产业学院需要做好的工作以及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应加快“四链”融合、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优化专业学科体系、加大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在建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时,要坚持“双协同”目标驱动、“双贯通”协同人才培养、“双融合”教学手段创新等思路,以加快产业学院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多元主体间的价值差异、利益纠纷、目标分歧等困境,研究了“教育链、人才链、专业链、产业链”的逻辑内涵关联,从耦合理论的角度阐述产业学院的发展在政府推动下能够产生耦合的内生力,具有育人协同耦合的作用。分析发现在协同创新统一、需求导向统一、融合促进发展等耦合原则下,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在管理协同耦合、利益协同耦合、人员协同耦合、文化协同耦合等策略运行下,能够促进产业学院“教育链、人才链、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对接,实现“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学生”之间的协同融合,产生协同耦合效应,不断促使产业学院发挥协同育人效应,引领职业教育创新与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是产教融合的新机制、新模式。在当前以产业链转移为特色的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中,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服务与引领作用。以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结合示范区内各地市,尤其是核心区域衡阳市专业群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产教融合模式,探讨职业教育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专业群对接行业企业,或产业园区,或区域经济,构建形式多样的产学研联盟群,在联盟群运行与发展的基础上择优组建产业学院,实现资源共享,深化政行企校协同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6.
姚君 《教育与职业》2021,990(14):77-80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立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表现.当前,产业学院课程群协同地方产业发展面临尚未建立常态化课程设计讨论机制、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困境.据此,文章提出产业学院课程群协同地方产业发展的建议:课程群建设目标要体现产教融合,凸显岗位适配性;课程群教学模式要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产教融合育人优势;课程群体系建设要做到"过程规范化、内容系统化、调整动态化";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策略,校企联合打造精品教学团队;教学过程"以生为本",构建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7.
融入产业园区协同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政校行企“四元”主体协同构建“四实”治理体系,以“五创”并举为抓手建设政校行企“四满意”的现代产业学院,成为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方位四链衔接,提升职业院校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职专业群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专业群建设可促进专业协调发展。通过对专业群类型、构建模式、协同管理的分析,研究了高职专业群建设的一般方法。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与制造业信息化专业群建设为例,分析了专业群建设的思路和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9.
针对外贸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与产业链对接不紧密,协同育人模式单一,外贸外语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难以满足地方产业发展对外贸外语人才的需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基于国内外“双协同育人”理念和平台,探索外贸外语类专业产业学院建设,完善产业学院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建立跨学科专业、跨国界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实践,从而突破文科专业传统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现平台资源共享。实践表明,该模式有利于促进外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可为外贸外语类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政校企是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建设的基本主体,现代产业学院助推产业链价值水平提升、助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与助推职业教育品牌提升。借助多元主体协同理论,针对政校企协同建设意识低、协同建设资源能力低、协同育人水平低、协同治理质量低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政校企从健全多元主体协同管理体制、协同建设资源、协同人才培养、优化协同治理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协同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行动策略,推进打造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有序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围绕海洋产业链构建海洋化工学科专业群,是沿海高校化工类院系对海洋产业链发展的主动适应,也是化工院系实现化工类学科专业群集约化发展的基本保障;海洋产业链延伸与海洋化工学科专业群构建互动,可有效推进海洋经济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要实现海洋化工学科专业群构建与海洋产业链发展契合,应对传统化工类专业进行分类组合,确定核心专业;专业群内其他专业围绕核心专业进行交叉互补,形成特色专业方向;根据产业链发展,渐进拓展新专业。  相似文献   

12.
产业学院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企合作及服务地方的重要平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因此,依托产业学院建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十分必要。以山西大同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为例,论述了依托产业学院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的必要性、实践路径和成效,为进一步研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要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企业重要主体、人才培养改革主线、社会组织供需对接作用,建立“四位一体”的制度。要强力推进产教融合,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推进高水平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实现专业群与地区及国家重点行业、产业链紧密对接,培养能够真正支撑区域传统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复合型智能人才。  相似文献   

14.
当前,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与突破使得传统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产业学院是一种根据我国国情和高职院校办学实际而提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产业学院的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已有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基于“校政企行”协同合作,以“产业发展为牵引、行业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为关键”的思路建立产业学院共同体,并从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方面提出创新,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山职院基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依托本校重点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与专业镇(区)政府、企业、行业合作办学,在专业镇(区)产业园区创建多所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董(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镇校企行"多元投资体制,构建镇校企行协同育人机制(包括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实习就业共推、共同创新机制)。这种新型合作办学模式是提高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紧扣产教融合主线,梳理高水平专业群的组群及建设逻辑,探讨专业群建设价值意蕴,结合"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实例,构建高职院校和区域经济产业命运共同体,政、行、校、企等多主体协同治理,构建专业群与产业链协同育人生态圈.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产业学院是新时代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模式。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应该从传统的“学科逻辑”转向“产业逻辑”,改变过去“断带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产业链的“链条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多方利益共同体、校企命运共同体和协同创新共同体,创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产业学院兼具学校、企业双方的各类优质资源,然而在资源协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影响了产业学院资源优势的建立。基于协同理论,校企双方可以通过筑牢协同基础、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过程控制、保障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等路径优化资源协同,从而使校企双方将资源转化为产业学院高质量建设发展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与传统产业学院相比,现代产业学院具备了组织的联合型、产业的高端性和专业的融合性的现代性内涵。目前现代产业学院具有要素融合的共同育人、知识积累的联合创新和价值创造的利益共享三大基本功能,以行业协会参与为基础、产学研为核心建构了现代产业学院运行逻辑框架。然而,当前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育人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理念认知肤浅致使定位不明确、法规不健全导致运行不畅、治理不善导致内部运行机制混乱、目标利益冲突明显导致协同能力不足、各主体内在驱动力不足导致可持续性差等。因此,高质量发挥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效能,需要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办学定位;放权增效,增强办学独立性;科学治理,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现阶段我国产业学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教育资源与产业匹配度低、校企合作办学教育核心理念认识不到位、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效能不高的窘境;梳理总结科迈化工培训中心的实践经验,得出形成多元化协同育人核心理念、培育产业人才应用实践技能、实现多方教科研资源整合共享等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