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时代,深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涵养学生家国情怀上下功夫。这是因为家国情怀既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核心与价值逻辑,又是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需要,更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所在。新时代,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路径是:立足关键课程,增强政治认同;赓续优秀传统,提升文化认同;开发乡土课程,传承红色基因;聚焦时政热点,立志奉献祖国。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20,(1):31-34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新时代要求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大学生,而现实状况与理想目标仍有一定差距,高校要充分挖掘苏区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传承、弘扬苏区精神,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爱国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也是历代传承的优秀文化。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在这个物质丰富、信息泛滥的时代,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1.文化的传承性使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隔绝传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它的发展具有继承性、延续性。这就注定了承担着文化传承任务的教育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传统可以创新、转换,但不能随便割断、抛弃。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因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决不能割裂传统,而应当积极…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与文化根源,蕴藏的诸多思想理念与道德规范具有重要价值。我国丰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丰富多元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及人文精神。这些文化精髓均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资源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源泉,而人才培养又以自身引导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两者互相促进且密切融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引领人、塑造人、培养人,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启智润心及立德树人等作用,有效提高学生情感温度、升华精神境界与道德修养。胡政阳所著《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书,2023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新时代的多重意蕴入手,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引领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心灵家园的重任。要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与长远发展,需要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将视野投射到高校育人的整个过程当中,依托多维路径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全球化浪潮的现实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客观要求。通过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阶段,是青年人继承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我国传统文化根基雄厚、博大精深,在实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学思政课堂上,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衔接,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怀,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杨希 《教学与研究》2023,(3):112-122
近年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以及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相继投入建设,这既是延续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重大举措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也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善用之”的“大思政课”载体。国家文化公园从公共交往空间、精神文化空间、历史记忆空间等维度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叙事,以“会说话”的称谓、符号等隐喻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喻载体,通过赋能具身认知、具身体验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场所。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可借助国家文化公园以文化人、隐性教育、情景体验等功能,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品格、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  相似文献   

10.
李雪冬 《文教资料》2020,(5):94-95,60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应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先进文化建设的精神基因,融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中。本文着眼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命,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修为,从理想、爱国、责任、本领、道德修为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已形成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应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资源意义和伦理价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就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方面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新时期如何实现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化人"本性的复归,建构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就成为当前思政理论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3.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杰出代表,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良心,其中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和文化育人基因文化育人基因,在着力诠释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行文化、君子文化、孝道文化、诚信文化等,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文章挖掘了《论语》中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道德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让青年学生从传统经典文化中汲取营养,锻造时代新人,润物细无声般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之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的号召力。学生群体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高职学生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可以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当地特色文化和网络平台等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与智慧。最近几年,传统文化呈强烈回归之势,而语文教育是进行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师要明确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增强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以便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6.
赵丽媛 《科教导刊》2023,(26):89-92
山西红色文化是山西革命传统的结晶,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来源。把山西红色文化与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是发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不仅丰富了山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而且能够让学生沉浸式领略山西红色文化内涵,坚定理想信念,推动革命事业薪火相传。文章通过调研晋地各高校关于山西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现状,分析融合困境,探索性提出政府、高校、文化主体部门三位一体的协同合作对策,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觉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文化自觉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增进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努力营造传统文化学习的良好氛围;以队伍培养为关键,有效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尹耀樟 《湘南学院学报》2011,(4):110-112,124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传统及独特的民族气息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如何将传统节日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指向作用,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有益探索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至圣的"仁爱思想"及其至贤的"礼孝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儒家思想的现实作用,将其运用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75):113-114
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导致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遇到了诸多阻碍,特别是"洋节日"和"韩流"对学生的侵袭,致使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落于下风。然而我国社会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就需要加强文化传播和教育。而高中体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载体,在该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养和道德思想,同时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农村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