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尔吉·原野是相当重要的当代蒙古族散文家,他特别喜欢大自然,他的许多散文都是典型的生态散文。他对蒙古草原的生态问题至为关注,竭尽全力地从蒙古族传统生态智慧中寻求精神资源,致力于批判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他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对大自然之美、自然生命之独特性有着敏锐地感知、极富抒情气息的细腻书写。他既有全球意识又有明确的地方意识,他的生态散文中既洋溢着大自然般的淳朴与优美,又充溢着胸怀天地、悲悯众生的忧患意识。鲍尔吉·原野的生态散文有利于引导当今国人的生态意识的确立,更有利于生态文明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鲍尔吉·原野是当代著名的蒙古族散文家,执著散文艺术独创性的追求,孩童形象、乡土人物、大地生灵、城市世相等组成其散文的独特形象谱系。鲍尔吉·原野坚守着敬畏生命、关爱自然、尊重灵魂的写作伦理,建构了一个温暖亲切、宁静深邃、意蕴丰厚的散文世界,其散文审美风格的形成受到深厚的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培植,也受到其他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3.
华兹华斯所提出的"儿童乃成人之父"的观点是他独特的儿童观的核心内容.这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下独特的创作方式及内心境界的真切流露,是诗人用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来寻求人与自然、社会及上帝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4.
曹禺戏剧《原野》的经典化道路是异常曲折的,评论界经历了否定到渐渐理解和赞赏的过程,不同的导演也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他们所理解的《原野》。《原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原野》就在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们的接受下,逐渐奠定了它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5.
曹禺创作《原野》的时期 ,正是文艺从文人化向大众化靠拢的时期 ,时代风尚即阶级意识帮助曹禺做了迎合“观众的趣味”的选择。本文以“观众的趣味”即观众的审美定势为切入点 ,指出《原野》是以牺牲自己的戏剧审美理想为前题的尴尬而又痛苦的尝试。它既不是表现主义剧作也不是佳构剧 ,而是对两者并不成功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6.
司空图著的《二十四诗品)所体现的哲思美是《诗品》在整体内容上对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贡献。(二十四诗品》的哲思美主要体现在它对“体”和“用”、“形”和“神”,“真”与“素”等几对关系的探讨上。司空图现实生活中儒家诗美理想的无法实现是他转向追求玄虚诗美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曹禺戏剧《原野》的文本考察,对其主题、人物、情节以及艺术手法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评价;在论述它们无可避免的缺陷的同时,对形成这些缺陷的内外原因也进行了艺术的与历史的探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原野》是话剧大师曹禺于抗日战争前夕创作的现代话剧经典。自出版以来,不同时期的导演对其进行了跨媒介、跨剧种的改编与排演,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成为现代经典文化传播中的盛事。由《原野》改编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现代文化经典对于整个中国文化史的赓续与新生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进行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时候,也应重视对现代文学经典的发掘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原野》是一部农村题材的三幕话剧,通过多组人物的爱恨情仇和错综复杂的矛盾线索讲述了一个关于复仇和人性悲剧的故事。本研究认为,主题与情节矛盾的悲剧性处理、悲剧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神秘幽森环境的营造都是剧作悲剧性艺术特色的主要体现,更是一个处于封建主义黑暗统治下的农民反抗斗争,是找不到出路而最终失败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曹禺的名剧《原野》中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和主要人物的人生历程和性格心理作了分析探讨。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不正常的性格和变态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李贽,一个传统思想维度下走出来的"异端",他的新异思想来得过于迅猛,没有给旧观念一个缓冲准备,因而其不被世人所接受是必然的。然而,纵观其论点,不难发现,他的理论本身也带有某些矛盾之处。诸如他对儒学的批判与赞同共举,对孔子的尊与不尊并行等等。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并不会一帆风顺,其产生之初也不会呈现出极尽完备的状态。李贽的矛盾思想也正是新兴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蛾扑火。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李贽的"矛"与"盾"的思想也为后世新型思潮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当代最有哲学气质的小说家(周国平语),史铁生用睿智之笔通过写作传达自己的思想。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无疑是解读史铁生思想的重要文本。《务虚笔记》中永恒的哲思,构成了史铁生哲学思想的重要方面。要了解史铁生,领悟史铁生的思想,首先就必须诠释《务虚笔记》的永恒哲思。  相似文献   

14.
《原野》从哲学角度思考人在历史中的创伤记忆、关注人的创伤心理.文本反映了仇虎创伤性的生存处境,情感的无所归依,甚至遭遇恐怖幻觉的侵袭.神秘广袤的自然原野则作为一种象征寓意,显示了人类对幸福的憧憬,《原野》体现了曹禺讴歌本真生活,揭示了存在的创伤实质.叩问仇虎的创伤,从个体到集体、审视创伤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心理,在时空中纵...  相似文献   

15.
由于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差异,语文课应教什么至今尚未有统一标准,语文课堂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以为,语文课堂教学应把审美放在第一位,即从“美”的角度审视和处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语文教学成为一种审美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心灵,激发尚美的情感,这应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重庆川剧院精心打造的大型川剧《金子》,在重庆试演期间便博得了文艺界人士的好评,受到了一大批川剧爱好者的欢迎。赴北京演出又引起了轰动,获得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等12个奖项,主角金子的演员沈铁梅也获得了戏曲界的最高奖——梅花奖。《金子》为重庆挣得了荣誉。然而《金子》并不是重庆川剧院的原创剧作,它是根据我国现代话剧大师曹禺的话剧《原野》改编的。说起《原野》却有一段坎坷曲折的经历。  相似文献   

17.
曹禺的《原野》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在人物形象、意象、人物关系诸方面的相似,为两文可比性的确立提供了依据,但两剧在主题、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悲剧原因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其相似性既说明了《原野》对《大雷雨》的模仿或是后者对前者直接影响的存在,同时也为中外文化共通性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8.
《原野》是现代戏剧大师曹禺最富艺术魅力的名剧之一。本文从环境营造与心理描写两个层面,论述该剧独特的悲剧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9.
《原野》与《呼啸山庄》的情境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欢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1):104-108
中国戏剧家曹禺的《原野》与19世纪英国女作家勃朗特.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同为文学史上的传世名作,由于两位作者选用了一种相似的文学模式而使它们之间具有了一种内在的联系。通过考察两部作品中近似的典型情境模式,因不同的地域和时代而形成的差异性,有助于读者认识中西方文化、文学创作思维方式以及美学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原野》是曹禺创作的戏剧中一出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的复仇型悲剧,全剧充满着一种野性的较量与征服,关于曹禺的戏剧研究,大多集中在《雷雨》,而对《原野》的研究相对较少涉及.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提出的在作品中使用的艺术手段,作用是增加读者的反差心理,让作品更加饱满,增加可读性,本论文主要以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来重新诠释曹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