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雾都孤儿》是世界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早期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深刻地描绘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对揭示社会道德与政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整部小说描写了几名被迫偷盗的少年,其中主人公南希在盗贼团伙生活了十余年,然而恶劣的环境并未让其堕落,在小说的最后,终于是正义取得胜利。虽然主人公南希没有摆脱命运的悲惨结局,但是却召唤出了正义的力量,另一位主人公奥利弗重新获得了本应属于他的地位与财富。当我们阅读完整部小说之后,为圆满结局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对南希这一人物的悲惨结局而伤感不已。  相似文献   

2.
文声芳  袁晓东 《考试周刊》2008,(16):173-174
狄更斯在小说<雾都孤儿>里塑造的南希这一人物形象仅仅是小说中的一个次主要角色,但却是小说中一个极为典型的人物.她不像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一样表现出或者好或者坏的某一面,而是在某些时刻表现出来的好的一面,某些时刻又表现出坏的一面.正因为这样,这个人物才更贴近于生活,这个人物的人性之复杂才值得我们来探究.本文将重点从她的人生所面临的重要选择来探讨她的选择和命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雾都孤儿》中南希这一人物形象徘徊于善恶之间,是整个故事圆满结局的关键人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的悲剧结局无法避免。文本重点分析她复杂性格形成及其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4.
王妍 《考试周刊》2011,(88):17-18
在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南希虽然不是主要角色,却是性格鲜明。她是一个女贼,既有坏的一面又有好的一面。南希的人物性格之复杂很值得探究,她的行为可以反映出她在命运挣扎中依然保留着善良的内心。  相似文献   

5.
吴翠翠 《文教资料》2012,(33):121-123
《红房子旅馆》是巴尔扎克收在《哲理研究》中的一篇小说。小说以讲故事的形式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良心问题”。小说中的人物普罗斯配、泰伊番、“我”以及“良心法庭”的法官们所体现的人性中的善恶问题值得深思。巴尔扎克认为人性中有恶的存在。但仍然有向善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南希是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中一位非常典型的人物,是整部作品的核心人物之一。狄更斯通过对南希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伦敦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透过南希这一关键人物,一方面我们能够看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另一方面,南希的性格也使她最终没能逃脱命运之手的摆布。  相似文献   

7.
狄更斯在其长篇小说《雾都孤儿》中对南希这个女性描写的笔墨不多,但这个人物却在整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她的帮助,主人公奥利弗最终摆脱了陷入贼窝的厄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著名的观点之一是关于人格的论述,即一个完整的人格具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很多小说中的人物以及其人格成长都可以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人物形象。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出发,探寻南希在贼窝中迷途知返的原因,对南希这位勇敢女性进行一个完整的人格解读,以全面理解她的人格蜕变与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8.
何顺莉 《考试周刊》2011,(38):30-30
人性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对人性都有不同的看法。在当时黑暗的英国社会随处可见的是社会的恶,狄更斯在小说《雾都孤儿》探究人性的深意。人性的善恶在作品中相互交织,在社会的丑恶中人们寻找到了人性的闪光点,为当时失色的生活寻找一丝光明,鼓励人们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9.
《雾都孤儿》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但其中所有的人物形象都十分复杂。在复杂和贫穷的生活背景中,多数人都被迫选择了通过作恶而活下去,但在窃贼团伙中,也仍旧有人坚持着内心的善,向往着真善美的生活状态。文章以分析复杂形态的人物形象为主,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为主对其善恶两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望文中内容能够为各个《雾都孤儿》读者提供一些人物解读方面的可用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蔚 《文教资料》2010,(32):10-11
小说《雾都孤儿》中南希这一人物有着无比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的双重性格。本文试从分析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作者个人本身双重性格对塑造这一人物的影响入手,论述南希矛盾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爱情观,进而呈现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小说《蜗居》展现了令人唏嘘的人间百态,也塑造了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郭海藻的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人性中的善与恶。残酷的现实让她挣扎在人性善恶的边缘,强烈的物欲与情欲以及精神世界的迷失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宋元话本———公案小说中一种特别的叙事结构 :制谜 (隐藏作恶者 )与揭谜 (揭露作恶者 ) ,以及凝结在这种叙事结构中的人性善恶。力图在简洁的分析中阐明这种叙事结构与人性善恶所具有的文学和文学史意义 :早期中国通俗白话小说在总体不免粗糙的情况下 ,实已在局部发展出了某种具有一定水准的小说观念及小说形式。同时 ,将他们在把握现实生活和人性世界时所体验观察到的复杂内容与其小说形式结合为某种整体 ,从而在文学和人性的历史发展中写下不能忽略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宋元话本———公案小说中一种特别的叙事结构 :制谜 (隐藏作恶者 )与揭谜 (揭露作恶者 ) ,以及凝结在这种叙事结构中的人性善恶。力图在简洁的分析中阐明这种叙事结构与人性善恶所具有的文学和文学史意义 :早期中国通俗白话小说在总体不免粗糙的情况下 ,实已在局部发展出了某种具有一定水准的小说观念及小说形式。同时 ,将他们在把握现实生活和人性世界时所体验观察到的复杂内容与其小说形式结合为某种整体 ,从而在文学和人性的历史发展中写下不能忽略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管婷婷 《文教资料》2009,(26):14-16
小说<蜗居>中展现的人间百态让人唏嘘.海藻向人们展示了善的一面 ,也暴露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她对于物质生活的渴求和精神世界的迷失是造成自身悲剧的主要原因,残酷的现实世界让海藻不断挣扎在人性善恶的边缘,苍凉凄美,却叉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5.
袁亚南 《教学随笔》2013,(16):129-130
迟子建的中篇小说《鸭如花》是其人性书写的典范之作,让我们看到了善恶、美丑等人性中对立面的转化与交织,看到了人性的救赎与自救,看到了人性的皈依与完善。《鸭如花》通过底层小人物人性的救赎与自救,谱写了一曲温情的乐章,体现了迟子建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人道主义关怀,她让人性中善与美的光辉照亮了灵魂中黑暗的角落,给读者以精神的抚慰。  相似文献   

16.
人性的善恶问题是中外思想史上的重要辩题之一。自古以来 ,人们根据对人性善恶的不同回答 ,而提出不同的道德教育与修养方法。也就是说 ,人们总是基于一定的人性假设 :性善或性恶、利他或利己 ,然后再依据这一假设去寻求教育。由此观之 ,人性善恶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重新认识人性善恶的问题 ,将对现阶段整个社会的道德教育与个人的道德修养都有着极大的作用与意义。我们可以撇开人性善恶究竟谁是谁非的无益争论 ,而透视其背后所隐藏的、对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有积极效应的方面与因素。虽然 ,我们再也不能根据性善性…  相似文献   

17.
在乔治.爱略特的小说中,对宗教题材的关注,是贯穿其作品的一条主线,为实现她的宗教理想,她主要是采用了一种道德劝诫的方式。具体而言,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从爱与宽容的基础出发,坚持善恶相对的观念,对人性寄予深刻同情和理解;通过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者的对照,宣扬博爱、宽容的宗教精神;强调“后果论”,惩恶劝善。  相似文献   

18.
李明洋 《海外英语》2012,(22):205-206
在学术界,人性善恶在过去的许多年一直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特别是当著名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发表之后,人们对人性善恶这个话题更是探讨不断并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纵观前人的相关研究,以《蝇王》为依托进行人性善恶的探讨为数不少。而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外部环境。在此,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详尽的分析,探讨《蝇王》中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驳斥人性善恶说。  相似文献   

19.
当代作家徐小斌的《羽蛇》《海火》《蓝毗尼城》等小说中的“善恶”书写,因其对幽微人性的深入把握与复杂人生的深刻反思,而产生了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在徐小斌的小说中,“善恶”这一复杂沉重的主题同样具有生命的真实质感,它们符合人生苦乐交织、错杂难解的本质,它们所唤醒的小说美感也尤显真实,徐小斌小说中的“善恶”书写也正是以其独特的文学和美学价值,为当代文坛中的“善恶”书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铁凝小说《大浴女》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不仅挖掘暴露了人性中的自私、狭隘、仇恨报复、情欲的放纵等丑恶,而且刻画了人类在自我忏悔、道德超越中体现的人性的善良美好。《大浴女》在人性善恶的纠缠与搏斗中表现了人类真实的生存境遇,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