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之第三章《心理人格的解剖》阐述了个体"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明人冯梦龙所编《三言》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其创造的故事人物也都极富个性。在分析故事人物个性时,必然离不开对形象的心理、人格进行分析,也就自然无外乎对分析对象"本我"、"自我"、"超我"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孔繁冬 《海外英语》2011,(10):268-269
在对于自我的研究中,叙事心理学认为,人们通过思考和反省在叙事过程中获得事件的连续性,从而反映出一个人的自我,即在叙事的过程中自我被呈现出来。莫里森的小说《宠儿》在人物心理的表现手法上体现了叙事心理学中自我的建构过程。该文主要以小说《宠儿》的主人公塞丝为例,分析了通过人物角色体现出来的黑人自我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的心理人格剖析为我们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人物心理人格的状态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与命运。在欲望四处游荡的社会里,本我狂放、自我折磨与劝说、超我缺席与缄默,这是格非长篇小说《欲望的旗帜》中主要人物心理人格的不同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罗杰斯的"反射"理论来理解莱辛的现实主义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并分析她是怎样在这部具有自我代表性的作品中,采用心理疗法的形式,以心理分析和小说人物的双重身份,通过以镜自鉴、以镜鉴世来构建自我的。  相似文献   

5.
电影《催眠大师》是一部反映人物心理发展变化的悬疑剧情片,导演在影片中综合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詹姆斯"意识流"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来讲述人物的心理变化,进而完成了人物内心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6.
尝试运用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对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小城畸人》进行解读。首先,用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造成《小城畸人》角色人物"畸"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表明这和角色人物"本我"的压抑、"自我"的迷失以及"本我"与人格结构中其他两个部分不能调和有关。其次,用心理结构理论探讨了安德森的创作心理,揭示了作者的经历与其创作心理的联系以及对小说人物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彭明珠 《海外英语》2014,(7):195-196
该文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解读电影《成长教育》,分析了影片中珍妮、大卫、杰克等人物在不同对话场景中心理以及行为变化,揭示了在权力网的笼罩下各个人物的自主身份以及话语权的更替,体现了后现代视角下影片所折射的时代进步和人类对自我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精神分析的方法,文章从作家的创作心理和人物的心理结构两个方面对《伤心咖啡馆之歌》进行分析。从创作心理学看,这部小说是作家无意识心理的反映;从人物的心理特征看,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都是由于不能很好地协调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最终上演了一场畸形的三角恋,导致了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9.
杨阳 《天中学刊》2014,29(6):55-57
用《成人心理弹性问卷(RSA)》及《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278名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探索其心理弹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结果发现55.04%的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低自我和谐状态,高低心理弹性组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自我和谐度及其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发现,心理弹性越高的新生代农民工其自我和谐程度越高.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心理弹性能显著预测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10.
段真 《培训与研究》2009,26(4):18-19,26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男主人公杰克·巴恩斯的剖析,结合同一作者其它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从心理分析学和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从作者笔下男性人物的受伤、他们对阉割的恐惧以及他们的自我分裂的种种表现几方面,揭示以杰克为代表的男性人物的自我分裂症,以及作者本人对男性社会性别身份认同的敏感与关注,从而为经典作家海明威的作品增添了复杂性与多重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俊耀  朱志卉 《海外英语》2013,(15):202-203
《魔戒》是英国著名奇幻小说家,被称为"奇幻文学之父"的托尔金的代表作,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不谋而合,小说中人物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极大地推动了故事的情节的发展。该文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析理论分析小说的人物,通过这一全新视角阐释了咕噜、弗罗多和甘道夫与魔戒的矛盾以及形成原因,以便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12.
威廉·福克纳在其小说《八月之光》中塑造了许多人格扭曲、心理异常的人物,本文旨在从异常心理学角度对《八月之光》中人物扭曲的人格和变态的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魔戒》是英国著名奇幻小说家,被称为“奇幻文学之父”的托尔金的代表作,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不谋而合,小说中人物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极大地推动了故事的情节的发展。该文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析理论分析小说的人物,通过这一全新视角阐释了咕噜、弗罗多和甘道夫与魔戒的矛盾以及形成原因,以便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红楼梦》中各类人物对教育的看法和行为表现来透析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教育的群体心理,即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的社会行为的揭示来认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教育心理。从这一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社会教育心理表现和特征,更容易从文化与心理的角度认识《红楼梦》的时代性和悲剧性。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心理学的奠基石,而且对西方文学也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把精神分析与文学结合起来有助于推动这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里更好地发展.笔者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心理角度来解读《所罗门之歌》的人物形象,分析造成人物行为性格的源泉,剖析人物的自我、本我、超我的复杂多变的心理,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更深刻地揭示作品的主题意蕴及心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芥川龙之介是代表日本大正时期文坛的著名小说家。其中《杜子春》中的人物"杜子春"给后世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其行为形象的解读也是多种多样。本文也将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对其行为进行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主要成分,通过分析人物的人格构成也可以来解读人物行为活动以及心理变化。本文将利用该理论,通过对《杜子春》小说具体文本的分析,来探析"杜子春"复杂的心理变化及其行为形象。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李箱小说《翅膀》心理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运用弗洛依德精神分析法或针对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等进行的探究。本文将引入并运用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重审主人公心理意识结构的变化过程并立足于人物内心更加科学和真实地揭示主人公在进行自我拯救和自我意识恢复过程中所选择和施行行为的根本性原因及其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生日晚会》是英国当代戏剧家哈罗德·品特的著名剧作。从精神分析角度研究剧中“荒诞”的人物语言及行为,可看出其背后隐藏着人物的自恋人格。剧中人物在父母亲情等“他人之爱”缺失的环境下形成自恋人格。只关注自我、无法体察他人情感、惯于自我夸大、沉湎于幻想、安全感缺失。易于发怒。对该类自恋人物的塑造,体现了剧作家对西方现代人·心理现实的精确捕捉。  相似文献   

19.
从人物心理描写的角度来看:《金云翘传》与《翘传》的作者都擅长透过人物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作者对人物做心理分析,通过人物言行和内心独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青心才人善于通过诗词来写人物内心,阮攸则善于写景寄情;《金云翘传》的内心独白是简介式的内心独白,《翘传》中的内心独白除了简介内心独白之外,还有直接内心独白以及从无所不知视角描写内心独白;《金云翘传》叙事者在评论时的态度是相当客观的,表达也相当含蓄、蕴藉,而《翘传》的叙事者却用充满主观情感的语言来评论人物、表示对人物的同情。  相似文献   

20.
肖滢  梁艳 《英语广场》2024,(3):62-65
《接骨师之女》记叙了母女三代横跨中美的家族故事。本文从空间批评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人物成长:分别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空间层面分析露丝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迷失、困顿与顿悟,挖掘出空间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最终得出结论:华裔女性只有在两种文化中寻求平衡才能缓和文化冲突,避免身份迷失和价值观迷茫,最终完成自我身份探寻和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