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丛炜莉 《学语文》2006,(1):33-33
潘岳是西晋义坛的翘楚.刘师培先生说:“六朝论西晋文学者,必以潘陆为首。”(《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潘岳的一生,署作颇多,但最有争议的是《闲居赋》。元好问《论诗绝句》云:“心面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是说潘岳矫情造作,在赋中掩盖了他热衷仕选、烈颇卑膝的直实想法。以至后人大多沿袭元氏的看法,以潘岳之卑劣人品来否定其作品,认为《闲居赋》是人品与文品分离的典型,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潘岳的人品与文品一致与否一直备受关注和探讨,至今无一定论.有"文人无行"全贬之说,也有为其全盘翻案之说.本文试图通过展示其曲折多变的心路历程以还原潘岳作品内容之实貌,给潘岳其人其文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西晋文人潘岳热衷仕途,对权贵甚至"拜路尘",但在其作品《闲居赋》中却又高蹈出隐逸情怀,人品与文品看似矛盾。其实,只要我们细读《闲居赋》,仍然能在作品中看到潘岳仕与隐的思想,其文也并非矫饰。然而潘岳的思想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其中还流露着潘岳的安乐思想与审美情趣的雅化意向,只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潘岳《闲居赋》中的思想,才能较好地把握其《闲居赋》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潘岳是一位颇受争议的文人,元好问肯定了潘岳的《闲居赋》,却否定了潘岳的人品。其实,无论从作品内容还是潘岳本身经历而言,《闲居赋》不可能是一篇“高情”之作。  相似文献   

5.
"知人论世"是孟子重要的诗学理论,要求我们在阅读作家作品的时候既要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还要关注作家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文章试以"知人论世"说作为理论指导并结合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第六首对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潘岳人品及文品的出入问题作一个具体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知人论世"是孟子重要的诗学理论,要求我们在阅读作家作品的时候既要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还要关注作家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文章试以"知人论世"说作为理论指导并结合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第六首对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潘岳人品及文品的出入问题作一个具体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岳阳楼记》脍炙人口,历来为人称颂,也深受广大中学生朋友喜爱;《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文品和人品俱佳,更值得我们钦佩。也许正因为有一流人品,才会有一流文品,能写出此等千古传诵的名篇。  相似文献   

8.
人品与文品关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人品与文品关系论认定人品即如文品,文品即如人品。但本文认为,文学史实也昭示出人品与文品悖逆的另一种模式,本文对此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和论证。  相似文献   

9.
杨运泰 《学子》2004,(8):11-12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的反映,人品必熔铸于文品之中。”读了利化的诗文集《大地飘香》,愈发感到此话确有道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代文学批评家都很重视文品与人品的统一,甚至将人品的评价作为文品评价的基础。在大历诗坛上,李益以边塞诗独树一帜,艺术成就很高。然而他在各类传奇、史书、戏剧、小说中的形象,却以李益疾和负心汉闻名。李益文品和人品的分离,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篇名文,掩盖一个贪官》一文,就滕子京是否贪官,以及其人品、文品、政绩,为何被贬等问题,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事实进行论辩,并揭示了他与范仲淹的关系及《岳阳楼记》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篇名文,掩盖一个贪官》一文,就滕子京是否贪官,以及其人品、文品、政绩,为何被贬等问题,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事实进行论辩,并揭示了他与范仲淹的关系及《岳阳楼记》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作品与争鸣》对巴金《随想录》的批评意见,全面分析了《随想录》的内容、技巧与风格,并从散文史的角度肯定它直接继承“五四”文学革命传统,是鲁迅后又一次散文创作高峰的体现,是十年动乱后用散文进行反思的一部力作。从巴金个人创作道路看,是他思想认识上及文学上一个带总结性的路碑,是他几十年灵魂搏斗的一个总结,体现了他的文品与人品。  相似文献   

14.
杨金砖 《现代语文》2007,(12):121-122
吴同和先生既能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尽一位教师的天职,又能下笔万言著经典文章。本文从"语文论稿"、"教学研究"、"命题研究"三个方面品读吴先生的《愚悟集》,让读者对吴先生的人品文品都有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5.
郭玉江 《考试周刊》2007,(45):99-100
据《全唐诗》:陈子昂少为富家子,尚气好弋,后感悔修文。入京都,碎琴哗众,以文百轴遍赠诸人,一日之内,名满京城。其行奇绝;又备大略,敢直谏,品瑰伟。与人品相关联,其诗品激奋昂扬,文品(文学精神)倡风骨兴寄,开百年风气,遗响千载。三者内在相关,统一于子昂个性、才情的融合。本文即从人品、诗品、文品三层,结合有关载评,并以《感遇诗》、《登幽州台歌》为例,浅析子昂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16.
平生敬重鲁迅的文品与人品,余以为称鲁迅为"民族魂"、"中华魂"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古典文学阅读中因作者因素而造成的"文品不如人品"、"人品不如文品"以及作品语言与作者本人的性别差异等三种现象进行分析,指出读者在阅读时不能局限于常规的"文如其人"式解读,面要全面的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诸多因素,这样才能对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潘岳人品论     
潘岳人品构成具有多重性和变动性,既有“必立功立事”、佐君定邦的理想,也不乏关注民生的真情;既未坠“正道直言”的公心,亦难免依附权贵的俗行和沦为帮凶的污点;在宦海沉浮的痛苦中,萌生过隐逸山林的高情,却又不甘于“人未尽才”的勇退的人品构成及其特点。潘岳的诗赋,也恰成为其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向人们展示了他复杂人品中美好的一面。因此,不赞同根本否定潘岳人品和为潘岳人品全面翻案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9.
文品与人品结合。“文如其人”,文品就是人品。一篇文章,不仅体现作者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见解的深浅,而且还体现作者思想和人品的优劣。文章的思想内容正确与否,关系学生看待事物的态度是否正确,思想方法是否对头。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写不出怎样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的佳作,一个没有丝毫爱国感情的人,又怎能高歌一曲《祖国颂》呢?因此,作文教学既要教学生作文,又要教学生做人。毛泽东同志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在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与分析,从实践到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尤其要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待  相似文献   

20.
人品与文品     
历史是人创造的,回看历史长河中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能给今天的我们很多的启迪。常言道:“文如其人。”意思是一个人的人品和文品是对应的,文品好人品就好。但实际上人品与文品大相径庭的人很多。比方说,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