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逍遥之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动人心魄的诗章,而其中又分明蕴涵着深邃的思想。哲学的《庄子》和学的《庄子》,都是将《庄子》当做介绍对象时必须涉及的内容。庄子首先是思想家,《庄子》的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思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哲学共生不离的典范,《庄子》的文学思想和艺术创造皆与其哲学之“道”的内涵密切相关,其中的艺术形象皆是合于“道”、归属于“道”并体现着“道”的意象。《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在整个庄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逍遥游》中的“鲲”、“鹏”形象是《庄子》哲学理念、文学思想的奠基性意象,它不仅是庄子浪漫主义文学的象征,也是庄子哲学思想“道”的表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通常对“鲲”、“鹏”形象的文学性的阐释和把握较多,  相似文献   

3.
<正>鲲鹏之名,最早见于道家学说《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两千多年来,鲲鹏的外貌形态与神奇异能令人心向往之,却永不得见。而今,这只独属于神话中的上古神兽——"鲲鹏",终于从传说走到了现实。2016年7月6日,代号为"鲲鹏"的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运输机——  相似文献   

4.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在《逍遥游》中为我们塑造了”鲲鹏”这种神鸟。于是,中国文学史中就有了一个神奇的意象。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的中国,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如儒家的孔孟、法家的荀子、韩非;墨家的墨翟;道家的老子、庄子等。其中,我最钟情于道家庄子的思想,庄子思想的核心是探索人生的快乐和修养,最能集中体现其思想的文章非《逍遥游》与《齐物论》莫属了。逍遥便是快乐的意思。那么究竟什么是快乐呢?庄子用大鹏、蜩与鸴鸠做了形象的比喻,让人难以忘记。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形,有几千里之大。鲲变成了鸟,叫做鹏。鹏的背脊  相似文献   

6.
鲲鹏意象是《庄子》塑造出来的第一个同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和文化符号,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庄子》从19世纪末出现首个英译本开始,至今已有近20个译本。本文择选各个时期的主要译本共十余种,就鲲鹏意象在英译本中的具体呈现进行比较和探讨,围绕鲲化鹏、北冥和南冥几个关键词展开,最后探讨鲲鹏意象在翻译中的文学性表达。  相似文献   

7.
《庄子·逍遥游》"鲲"字之训释自古众说纷纭,把"鲲"解释为传说中的一种大鱼为目前学界所普遍接受。然就《庄子》一书的文风与庄子的哲学思想来看,把鲲解释为"鱼子"或"小鱼"更符合《庄子》"奇气逼人"的文风与庄子"齐物"的哲学思想。同时,从训诂学角度来说,"鲲"训为"鱼子"或"小鱼"也有一定的训诂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逍遥游》是《庄子》中的名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课文节选了文章的第一部分,即庄子极其巧妙地利用了古代关于鲲鹏的神话传说,赋予其全新而又非常深刻的意义。鲲鹏活动的世界是一个广阔无边的世界。这里,大鹏就是不为外物所蒙蔽、束缚的自由灵魂的象征。为了衬托出鲲鹏挥洒自如的逍遥游理想,庄子以天地间最大的物象——大海和天空为鲲鹏的活动空间。因为只有大海和天空,才能衬托出鲲之巨和鲲化为鹏的伟岸庞大,才能表  相似文献   

9.
《庄子》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毫无疑问,首先它讲述了很多极具神话和传奇色彩的故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就这么着,“鲲鹏”这两个字被人传诵了千年。其次,它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叫庄周的人,他以独领风骚的姿态为我们带来了别样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信念。  相似文献   

10.
正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自然的产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一些造型古朴、制作精美的古陶器,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人面鱼纹盆庄子在《逍遥游》的开篇,讲述了一个古老而瑰丽的传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文章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个光怪陆离、荒诞虚幻的意象。这也是《逍遥游》晦涩难懂的原因之一,仅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五中节选部分便有鲲、鹏、蜩、学鸠、朝菌、蟪蛄等拟人化并寄托了庄子思想的意象,也有彭祖、  相似文献   

12.
庄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最善运用神话的人。《庄子》一书气势磅礴,汪洋恣肆,将其独特的道家思想蕴于神话之中,通过运用神话阐释他心中的循环变化思想。从鲲与鹏,庄周与蝶,种有几,混沌之死,瓠与瓢等5个神话可以看出庄子独特的内心世界。庄子以其特有的神话思维方式,气象万千的想象力,影响着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李先华 《学语文》2002,(4):47-47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第四册(试验修订本·必修)收有《庄子·逍遥游》一文(节选)。《逍遥游》开头有一段话描写鲲鹏之巨大,其文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何谓“垂天之云”?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引晋人崔(?)云:“垂犹边也,其大如天一面云也。”近人蒋锡昌《(逍遥游)校释》云:“按《说文》:‘垂远边也。’俗书边垂字作‘睡’。《广韵》:‘唾,边  相似文献   

14.
庄子行文意蕴丰富,历来解说纷纭。论文通过对庄子《逍遥游》的几家较为通行的注译(如《庄子注译》、《庄子集释》、《庄子补正》、《庄子内篇新释》、《庄子今注今译》、《庄子注疏》、《庄子译诂》等)的比较,试图对其中几处的注译"鲲"、"天池"、"息"、"小知不及大知"、"汤之问棘"、"数数"、"致福"、"宋人与尧"、"大樽"等加以辨析,以求得到更为合理的注译。  相似文献   

15.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茫茫北冥中,一只大鹏冲天飞  相似文献   

16.
《逍遥》以鲲化为鹏而“图南”开篇,这与题意及收篇的“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矛盾。自晋郭象《注》到令人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释》,都未能对此作出符合庄子原意的令人信服的解说。通过对《逍遥》文本结构的读解,并结合《庄子》全书中关于“游”的思想的考察,提出以下观点:鲲鹏不是“逍遥游”者,不是庄子理想的人格形象,而是庄子要否定对象;蜩、学鸠与斥Yan不是像有些学者认为的是“下土”、“世俗的人”或“侏儒之群”,它们是庄子心目中的“游”者,是庄子肯定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爱与孤独     
我最近和“孤独”这个词很有缘,来来去去都能看到,但是发现有人对这个词有着深深的误解,认为孤独等于可怜. 人生而孤独,你会不会觉得,在人群中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那些人群里的火花与你完全不搭?你身边相处几十年的人,在某件事的理解上变得那么陌生?或者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你理解的这个世界和别人只是平行时空?《庄子》开篇有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爱情之中的孤独和鲲鹏何其相似,无论身处何地,往往都是遮天蔽日,不知其形.  相似文献   

18.
美文采撷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②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③。——《庄子·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④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被葑釉唬骸白臃怯悖仓阒郑俊弊釉唬骸白臃俏遥仓也恢阒郑俊薄蹲印で锼肺粽咦苊挝荩蜩蛉虎藓病W杂魇手居擘撸〔恢芤病6砣虎嗑酰蜣巨救虎嶂芤病2恢苤挝耄挝苡耄俊蹲印て胛锫邸纷⑹停孩佟脖壁ぁ潮焙!"凇才撤芊ⅰ"邸泊固熘啤程毂叽瓜碌脑啤"堋矁?tiáo)…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的作品《庄子》,简直就是一部神话,书中的鱼有几千里长,化而为鹏,展翅一飞,击水三千里,竟然就飞到了九万里高空。《庄子》还是一部童话,书中的鸟兽虫鱼不仅能开口说话,而且还富有情感,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宇宙、人生的大问题。《庄子》更是一部小说,书中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细致生动。他们或自鸣得意,见识浅薄,或清高自守,蔑视权贵。书中情节更是奇幻莫测,惊世骇俗。  相似文献   

20.
庄子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的作品《庄子》,简直就是一部神话,书中的鱼有几千里长,化而为鹏,展翅一飞,击水三千里,竟然就飞到了九万里高空.《庄子》还是一部童话,书中的鸟兽虫鱼不仅能开口说话,而且还富有情感,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宇宙、人生的大问题.《庄子》更是一部小说,书中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细致生动.他们或自鸣得意,见识浅薄,或清高自守,蔑视权贵.书中情节更是奇幻莫测,惊世骇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