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宿命论换句话说就是悲观主义的代名词,而世界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就是宿命论的代言人,悲观主义的宿命论色彩渲染着托马斯·哈代的每篇著作,其小说也因此而出名。笔者接下来就针对托马斯·哈代作品中的宿命论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19世纪英国的一位优秀而产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共发表了15部长篇小说中、4个短篇小说集.哈代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哈代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哈代的最有名的五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即<远离尘嚣>中的芭思希芭、<还乡>中的游苔莎、<卡斯特桥市长>中的露赛妲、<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中的淑,从她们的生存环境、性格特征、悲惨命运等方面揭示出哈代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3.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创作了大量诗歌,成为英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在其诗歌创作中,时间是其重要主题,与其他诗歌主题紧密相连。哈代诗歌中的时间主题是深沉地、乐观地看待时间悲剧,这看似矛盾,实则深刻的思想构成了哈代悲观主义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哈代是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他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与他的乡土意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奉献给世界文学画廊一幅幅精美的田园诗画,使其作品呈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6.
英国诗人托马斯·哈代写给其亡妻艾玛多首爱情挽诗。在这些挽诗中,哈代回忆了他和艾玛初遇和相恋时的浪漫爱情故事。忆起的爱情故事虽甜美,但由于没有爱人的存在而像一朵忧伤之花,美丽但缺憾,因此哈代的爱情挽诗具有某种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代芳芳 《文教资料》2006,(36):59-60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被翻译成各国文字,甚至被拍成电影和电视片,受到各国人民的追崇和喜爱。其实,托马斯·哈代还是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今天,在各种新派诗如潮涌的诗坛中,带着几分乡土气息的哈代诗为何会日益受到众多的文人和百姓的珍爱?也许是因为人们体会到哈代那可贵的真挚、质朴的诗风吧。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中有着独特的生态伦理叙事。他对自然的描写,体现了生态整体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也控诉了工业文明和人类欲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他对女性的塑造,表现了女性与自然的天然联系,揭示了女性与自然都是男性、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压迫对象;他通过对动物活动的叙述,赋予动物以主体性,提倡尊重动物的权利,认同动物的情感。哈代小说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复杂,却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既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又体现了道德关注的"同心圆"倾向。  相似文献   

9.
英国小说家哈代的代表作《还乡》集中反映了他的生态思想。对埃格敦荒原的描述体现了哈代的生态整体观:自然环境不再纯粹是人物活动的背景,而具有积极的生命形态和独立的生存意蕴,人物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生态体系的一个组成要素,与自然环境保持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对荒原动植物意象的刻画,表达了哈代对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生态渴求及对非人类生物形式的同情与关怀。而哈代对主要人物与自然的三种不同关系(亲近自然,远离自然,回归自然)的对比述写则进一步加深了小说的生态主题:人类只有和大自然保持亲密和谐的关系,才能获得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哈代所精心构筑的文学版图上不朽的威塞克斯王国,从人类与宇宙冲突对立所付出的代价、小说创作中运用星座距离来折射人心亲疏、人类和宇宙万物和谐相处之时的欢欣几个方面分析了属于哈代的生态宇宙意识,从而意识到人只是宇宙整体中渺小的存在,唯有秉持和谐共存的观念,以一种系统、整体论的眼光,承认并尊重宇宙当中各种生命以及非生命体所具有的内在均等价值,人与宇宙万物方能实现生生不息、相亲相携的最佳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托马斯··哈代生活的特殊历史时期及其创作的作品人物的分析,揭示了托马斯·哈代的悲剧宿命论.哈代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他同情弱者,但因其所处的时代及所受教育及宗教思想的影响,对社会的不公却又无能为力,不能从根本上去加以解决,故而使得其作品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把人的命运归结于冥冥之中某种特殊的偶然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小说中最著名的几位女性形象具有理性与感性抗争、爱情与婚姻抗争的抗争性特点,以及男权社会控制、本能驱使和贞操观束缚的局限性特点和悲剧性特点。深入剖析这些特点形成的深层次社会与心理原因,可以得出结论:哈代塑造的女性形象独具特色,然而受时代所限,哈代的性别观仍然属于命运至上、男权至上的相对消极的性别观。  相似文献   

14.
哈代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有人认为他的文章中有太多的超自然主义描写和宿命论思想,使作品陷入了宿命论的误区,削弱了对现实批判的力度.从哈代生活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主要思潮--达尔文的进化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等着手,论述哈代宿命论思想体系形成原因和特点.并结合哈代宿命论常用的手法:巧合和预示,来进一步分析哈代的宿命论,从而得出哈代的宿命论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宿命论,而是借宿命论来批判虚伪而偏见的资本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哈代,这位处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期交界线上的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从年轻时就深受希腊文学的影响。从哈代创作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希腊神话的影子,也就是古希腊神话原型。本文试图从原型批评理论的视角,将哈代的代表作《苔丝》的主人公苔丝与其古希腊原型美狄亚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探讨哈代小说中人物的悲剧之源,揭示哈代小说中人物虽被毁灭但不可遏制的生存欲望和生命力。这些人物悲剧增加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了其小说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和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创作都带有浓重的乡土情结,这种情结又幻化成小说中对大自然的偏爱,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了他们共同追求的生态理想。只是由于两人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土壤使他们在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想时处理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托马斯·哈代创造了一系列背离自然、向往都市文明的人物,用这类人物的毁灭增强悲剧氛围和批判力量,从反面说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沈从文则创造了记忆中美丽的湘西,正面传达作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立足于维多利亚时代背景,根据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对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文本细读,分析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在特定历史语境中所面临的法律、道德和宗教等方面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1840-1928)是19世纪英国的一位优秀而产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共发表了15部长篇小说中、4个短篇小说集。哈代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哈代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哈代的最有名的五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即《远离尘嚣》中的芭思希芭、《还乡》中的游苔莎、《卡斯特桥市长》中的露赛妲、《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中的淑,从她们的生存环境、性格特征、悲惨命运等方面揭示出哈代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乡土特色浓烈的作家哈代,他的诗歌和小说都受到了传统民谣的强烈影响。哈代不仅将民谣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而成为其一项重要的表现内容,而且,还将其作为一种写作策略,使其深入到了其作品的肌理之中,这成为了他的一种特殊的美学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20.
关于托马斯·哈代的悲观主义作家的身份一直存在着争议,其创作的经典作品都有着浓厚的悲剧色彩。然而哈代并未消极对待社会变革中所出现的悲剧,他根据叔本华内在意志力和达尔文主义,提出了"进化向善论"这一观点。而其"威塞克斯"系列小说中成熟代表作《卡斯特桥市长》正是这一观点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