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路壮剧是壮族特有的民间戏剧形式之一,产生于广西田林县旧州镇一带。长期以来,北路壮剧在流传和传播过程中对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民众的文化传承和民间教育、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壮族人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壮剧就是民族艺苑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山花。在壮剧中,北路壮剧又是壮族文化艺术中一朵美丽的奇葩,其主要产生于广西田林县。2006年北路壮剧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为保护和传承北路壮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弘扬了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3.
如何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云南壮剧的传统传承和保护手段存在诸多风险和弊端,而数字化技术是云南壮剧传承和保护的有效手段,只有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高清晰、高保真记录壮剧资料、制作数字光盘、多渠道传播和宣传云南壮剧,把传统的传承和保护手段与数字化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加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云南壮剧。  相似文献   

4.
王凯 《文教资料》2020,(8):69-71
壮剧作为独具特色的壮民族文化瑰宝,具有朴实的教育资源和朴素的教育功能。继承和弘扬壮剧蕴含的育人价值内容和精神内涵,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形成传承发展壮剧文化的合力,促使壮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育人工作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壮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文章通过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三方面探讨壮剧尤其是壮剧精品剧目及其英译研究,以期促进壮剧的保护、传承和外宣。  相似文献   

6.
《文山学院学报》2016,(4):59-61
五场壮剧《螺蛳姑娘》从民间传说提炼、升华走上艺术殿堂成为壮剧的艺术珍品进而华丽转身再回归民间在坡芽村成为现实,是想对"艺术来源于民间再回归民间"的云南壮剧传承和保护模式进行尝试和探索。过程中发现"守住乡土的理念不可淡漠""退休老人的余热应该发挥""全民参与的热情不应忽视""团结协作的意识必须增强""民俗活动的平台不能放弃"是云南壮剧传承和保护中不可或缺的五项内容。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剧,是壮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壮族文化、精神的代表,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广西壮族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对广西壮剧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作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壮剧自形成之日起就成为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戏曲艺术形式。但在当前,壮剧却呈现出日渐衰微、令人担忧的局面。因而,对壮剧研究的论著、讨论会以及壮剧研究所关注的问题进行全面地梳理,既可以在理论上更好地指导壮剧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能反思壮剧研究的不足,逐渐完善壮剧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话题,中西剧作家历来都以独特的理念、视角、方式在其作品中演绎着各种各样的爱情婚姻观。本文在莎翁戏剧观照下,系统研究多部壮剧传统剧目,探讨鲜明的北路壮剧的爱情婚姻观特点,有助于加深对北路壮剧乃至壮族文化的理解,促进北路壮剧的传承、发展和外宣。  相似文献   

10.
300多年来,壮族人民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壮剧,其中北路壮剧更是一朵奇葩,具有独特的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北路壮剧面临着日渐衰颓的命运。借助中国—东盟文化合作发展的契机,它有了传承与发展的可行性。为此建议:以旅游业为龙头,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提高壮剧知名度;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合理规划和整合资源,实现壮剧的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邕剧,虽然是汉民族创造的皮黄戏曲剧种,但长期在壮族聚居的桂西南地区流动演出,其舞台语言、音乐、化妆"行头"、剧目内容等,自然融进了壮族的历史文化元素,成为西南各民族共有的戏曲艺术,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研究邕剧与壮族历史文化元素交融的现象,可为振兴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壮剧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是壮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应当"走出去"为扩大中文文化在世界影响作出贡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在壮剧英译实践中,译者必须采用异化方法,尽量保留壮剧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壮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同时,考虑到英语国家读者对壮文化的接受能力和译文的可读性,译者可通过归化翻译对壮文化加以补充说明,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文化规范,以便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戏曲选集的戏曲批评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戏曲选集是戏曲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式,它通过选、弃作品的形式,序、跋形式,评点形式,将所选戏曲作品的分类和次序编排,将剧本文字、情节作有意更改或增删,对戏曲作出宏观、微观,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批评.这种批评具有时效性和群众性,有着其他戏曲批评形式所不具备的价值,对我国古代戏曲批评的研究具有极大的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梅戏艺术大约是在十八世纪后期产生于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演艺定型于安徽安庆怀宁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黄梅戏采用安庆方言念唱,唱腔生动、纯朴、流畅、抒情,表演质朴、淳厚、细腻、悠雅且以真实、活泼、温馨、祥和著称于世,充溢着弘粹通远、温雅畅融、意味隽永的生命文化情趣。  相似文献   

15.
地方企业需注重吸取地方传统文化中的营养来丰富自己的企业文化。壮族伦理思想里面蕴含着的诚信守信、以和为贵、以义兴利等伦理精神,正是壮族地区现代企业文化必不可少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壮族地区现代企业可以从壮族伦理思想中吸取力量,扩展其内涵,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豫剧新歌以传统豫剧唱法为基础 ,运用歌曲的旋律和结构 ,吸收中外民族、美声唱法的优长 ,而成为深受欢迎的独立的艺术表演样式。与服从剧情的戏曲唱段相比 ,豫剧新歌对音乐形象塑造的变革 ,唱法、表演、伴奏的创新 ,既不离豫剧之本 ,更突出现代色彩 ,着力于现代社会的艺术传播。豫剧新歌不仅是戏曲艺术派生出来的一种崭新样式 ,而且对传统戏曲与时俱进的革新发展具有众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梁光辉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4):82-83,86
外国人把京剧称做“BeijingOpera”(北京歌剧)。这种翻译涵义混淆了京剧与歌剧的区别,让外国人误以为京剧是“在北京表演的西洋歌剧”。其实中国京剧既有与西方歌剧相似的一些特征,也有在理论体系和表演方法与西方歌剧相区别的东方艺术。同时,阐述了中国京剧和西方歌剧作为东西方舞台艺术的代表,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以唱为主伴奏为辅的演唱方法,并具体分析了东西方艺术形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傩戏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并将其与中国其它戏曲作对比,从中找出二者之异同。进而指出傩戏在当代社会应加以保护,让其独特魅力发挥出来,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19.
《废都》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恶之花》。《废都》套用了中国古代言情小说故事结构,主人公庄之蝶经历了四个女性丰富多彩、凄美动人的爱情,爱情破灭,而他却无法参破人生,有如庄生梦蝶,不知蝶是梦,还是梦是蝶,迷失在虚幻之中,莫名而亡。在庄之蝶的幻灭感里有情感的历史,有意志的奋斗,有精神的自绝,而有凄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