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林徽因诗歌的知性书写是在20世纪20年代诗歌知性书写的基点之上进行的,较之更为成熟,即使在20世纪30年代诗歌知性书写的历史中,其价值也不容忽视.梳理并考察中国新诗知性化的书写历程,并将林徽因的诗作置入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历史框架中,系统考察其知性书写的具体内涵及存在价值,可以重新认识并评定其诗歌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九叶派诗歌的感性与知性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叶诗派的创作在很大速度上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影响之一就是在诗歌中追求感性与知性的融合。所谓感性与知性的融合,就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诗篇所关注的现实、诗的历史理性、他人的经验以及诗人个人的人生经验等等。这种综合经验具有更多的生命真理性,使诗人能够在广泛的人生思考中比较准确地确立自己的生命理想,而这种理想又具有广延性,使他们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思想含量与启恒作用。在具体作品中,九叶诗人主要是通过  相似文献   

3.
林徽因诗歌的知性书写是在20世纪20年代诗歌知性书写的基点之上进行的,较之更为成熟,即使在20世纪30年代诗歌知性书写的历史中,其价值也不容忽视。梳理并考察中国新诗知性化的书写历程,并将林徽因的诗作置入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历史框架中,系统考察其知性书写的具体内涵及存在价值,可以重新认识并评定其诗歌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黑格尔对知性的定义出发,说明了知性既不同于感性,也不同于理性,并进一步论证了知性在整个认识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提出,知性形而上学实际上是辩证法的一个环节.从哲学史的发展过程看,形而上学为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当它在机械唯物主义的旗帜下获得了充分发展之后,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思辩哲学才在德国崛起.辩证法当然包括知性形而上学阶段,但不归结为知性形而上学.最后,文章还论证了加强知性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基南是锡伯族著名现代诗人。从本世40年代起开始发表诗歌作品至今,其创作道路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本文根据诗人的家世、生平与创作道路。将其解放前的诗歌作品作为诗人创作的第一阶级即早期诗歌创作的主要成果,进行了具体地分析与论证,说明了诗人善于从中原汉文化汲取精神营养和写作技巧,并以自己卓有成就的新诗创作实践,显示了他的诗歌创作对中国古代文学、民间文学和现代新文学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知性”是达斡尔族文人诗歌的重要特征。从自然中获得启悟,从日常生活中体味哲理以及对民族历史的深刻反思都是造成其诗知性维度的重要原因。对自然、生活和历史的沉思让达斡尔族文人诗歌具有冷峻的诗风。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说明本体论意义的形而上学怎样演变为方法论意义的形而上学基础上,论述形而上学里维实质上就是知性思维.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欧洲近代哲学,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和康德以前的唯理论哲学所共具特征.在批判这种思维方式时,应看到它不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人的认识不可缺少的环节.知性形而上学在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各门具体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在实践和现实生活中,必须坚持它在相当广泛领域中的正当性和必要性,才能真正坚持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纵观中国的现代诗学史,主情与主知是二元并峙的诗学理论构架体系,主知诗学的出现,是诗歌抒情艺术的一大转折。然而,对于知性理论的认识至今仍有许多偏差,本追溯了知性的内涵,并对知性诗歌的内涵特征作了细致地界定。  相似文献   

9.
知性是东西方现代诗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 ,而卞之琳对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中的知性作了中国式的解读 ,用中国传统的意境去涵盖知性。因此知性在卞之琳的诗歌中就有了相应的变形 ,具体表现为 :相对论思想、对时间的沉思及归家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山水的不同审美层次,窥探中国古典山水游记的审美境界,并试图解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入审美境界这一核心议题。这一过程包括感悟自然山水的感性、品悟人文山水的知性及体悟精神山水的灵性。融感性、知性、灵性于一身是中国古典山水游记的一大特色。审美教学应包含感悟、品悟、体悟,甚至是顿悟这一由感性到知性,最终达到精神愉悦的思维启迪过程。  相似文献   

11.
饮食散文在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中占有一定比例,但与同时期或稍后的其他饮食散文作家相比,周作人的饮食散文创作有明显的特殊性。这既与其丰厚的学养有关,也与其复杂的思想背景有关。周作人饮食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充满知性,二是富有人情味。事实上,这两个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作人散文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2.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冯至的诗歌创作及作品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他早期的现代叙事诗创作为叙事诗这种文学类型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典范。其独特的贡献不仅在于表现了形式上"罕见的精练",内涵上深刻的"哲学和美学的综合",而且还在于他在诗中采用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象征性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二十世纪中国学史上,冯至的诗歌创作及作品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他早期的现代叙事诗创作以及所形成的浪漫情调型叙事诗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叙事诗艺术形式的 成熟及发展提供了新的典范,其作品在叙事结构及体形式或方面的创新,对叙事诗这种学类型的现代转型及确立,也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及可能。  相似文献   

14.
从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角度分析《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 ,再现西周到春秋时期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感受其感情热烈 ,思想健康 ,格调欢快明朗 ,并试以分类论述其表现出来的淳朴真挚的恋爱  相似文献   

15.
冯敏昌《别内人》诗是其与共度蜜月的妻子潘氏道别时所写的诗,情怀谴倦,言真意切,撼人心弦。此诗起承转合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另一首七律《展拜屯鹤村祖茔晚归——星月皎然中途有作》是诗人展拜祖茔及其归来时愉悦心情的展现。此诗自然流畅,叙事、议论、写景、抒情都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空灵而蕴藉,深浅交辉。  相似文献   

16.
冯至早期诗歌可分为"昨日"时期和"北游"时期。"昨日"时期的作品宣扬"爱"和"美"的思想,同时又有着悲剧性的内涵,这与其时处于青年早期的冯至思想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而从"昨日"到"北游",冯至诗风的变化,也可以看作青年冯至接受"成年礼"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冯至诗歌研究,根据研究的学术观念的变化可分为80年代大而全的横向描述和90年代小而精的纵向探讨两个时期,其中学术思潮的转变导致研究对冯至的现代主义诗歌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8.
《诗经》以和谐的韵律,优美质朴的语言,全面展示了周代社会的总貌。十五国风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古老时代人们的婚恋习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本土的婚恋文化,因固有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的情诗风格亦相差甚异。文章就陈风为例,以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窥其情诗的巫风文化内涵及其婚恋诗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诗经·国风》实由 3类诗歌组成 :周民族早期诗歌 ,周入主中原、推行封建化统治以后的诗歌 ,以及被周民族兼容、排挤的南方民族的诗歌。从而形成特征鲜明的南北两种不同的风格。探究《国风》诗风对解读中国文化南北分派之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