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泉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西藏书写》是一部独特的文学史著作,以关注现实的态度和宏博的学术视野展现给人们清晰的西藏文学图景。该著作将西藏和平解放60年间各民族作家的西藏题材文学作品进行了系统而准确的评价。同时,探讨了西藏书写生产机制的形成和全球化中西藏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伤痕小说”书写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文学体制是影响较大的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分析文学体制场内的文学政策、文学出版、文学批评和文学评奖等各个子场域对文学创作场的规训,进而考察对“伤痕小说”书写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印度女性文学书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书写的权利到现代女性意识和话语权力,这个过程是印度女性重新审视历史、现实和自我的过程。以历时性的角度,结合女性作家的作品分析每一个历史阶段印度女性文学书写的特点,印度女性文学历经的"沙门"时代女性文学书写的开端、南印度桑伽姆时期的发展、19世纪民族独立斗争的艰难书写和20世纪女性文学书写的繁荣,每一个时期都表现出印度女性的话语意识,她们的文学书写集中表达了她们的主体意识和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4.
文学史书写中"作家作品集"式体例正受到质疑。文本的审美价值与历史价值、作品与文学背景及历史背景的关系、文本间的渊源与影响,正在考验着文史家的史识功力。杨联芬以《中国现代小说导论》的书写实践,使我们看到了这种书写体例可能蕴涵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十七年文学始终成为评者谈论的资源.尤其在当下,对十七年文学的重评与审视在学界已成为一股新的热潮.大家呼吁重返历史现场,以科学的态度、客观的视角重新发掘十七年文学的精神价值.文章以十七年时期政治运动和文艺政策为纵坐标,以具体的作品为横坐标,在条分缕析中窥探十七年爱情小说与爱情书写存在的历史可能性以及应景而生、模式化的存在状态与书写状态,在耙梳整合中新寻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所体现出的文学、史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9年出版的小说《蛙》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通过对姑姑等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乡村生活的生动描写,展示了新中国特殊历史时期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过程中的一幅幅真实图景。在《蛙》中,莫言将个人的境遇融入到政治和历史的语境中,其坦诚的书写引发了读者对于人性复杂性的深入思考。本文将从《蛙》的历史内涵和独创性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姑姑这一人物形象,探讨该作品对于人性本真的挖掘与历史性书写,进而思考现当代文学的创作使命与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论文认为阿来的《空山》,是作者的精神乌托邦建构,在这个意义上,《空山》的写作是一次精神还乡。这种封闭式美学和挽歌式写作,在美化过往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劫持”了西藏;西藏成为作者的创造物。作者用“六个花瓣”来结构自己的长篇巨制,显示了作者建构宏大历史的愿望,但是由于作者固型化的思维,历史被极其简单化处理,小说在历史书写方面没有突破。  相似文献   

8.
萧也牧在《我们夫妇之间》描写出知识分子的丈夫和工农干部出身的妻子在进城后由于对城市的不同态度而导致了矛盾,表现出新中国城市与乡村意识的冲突,被视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篇具有城市意味的小说。作品却也因此受到巨大的批判,因此小说也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当代城市文学从市民城市文学向工业城市文学的一个转变过程。文章从城市书写的外化——夫妇对城市的不同态度及方式、城市书写的表现技巧以及小说对当代城市文学的意义三个方面来粗略地分析《我们夫妇之间》对城市的书写。  相似文献   

9.
当代浙江实力派作家海飞的小说着眼于乡镇与城市的百姓生活,具有底层意识和市民化倾向.其小说贯穿了世俗的有价值的伦理道德情怀,颇具有孤独清美灵魂的风范,加之小说中市民化式的轻松通达的文学叙述,共同构成了对江南生活的真实愉悦书写.  相似文献   

10.
张静 《现代语文》2010,(4):75-76
宁夏青年作家群继承了书写生死的文学传统。在其小说创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涉及到少儿死亡。其表现少儿死亡的手法是多样的,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宁夏青年作家群对少儿的死亡书写,激发强烈的悲悯之情,蕴含着至深的忧郁。  相似文献   

11.
依据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书写的不同侧重,黄鹤楼的扬名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初期、盛期、晚期三大阶段。南朝宋齐至唐代为初期,宋齐间黄鹤楼仅见于志怪小说,梁陈后黄鹤楼始著于官方正史,超越了地方仙话,但这一阶段黄鹤楼的主体价值仍体现在军事功能;唐宋两代为黄鹤楼的扬名盛期,其文学功能逐步得到开掘,这一阶段开启了黄鹤楼诗文书写与故事传说的盛况;元明清时期为扬名晚期,除了诗文书写不断积累,深化了黄鹤楼的文学底蕴外,频繁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政治活动不仅开拓了黄鹤楼的扬名新径,也促使其文化功能全面拓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降的台湾女性小说中的欲望书写为切入点,阐释了这一文学现象凸显的原因,以及其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或叙事技巧上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化特征和美学风格,并深入分析了这种欲望书写的得与失,既从精神指向上肯定了其文化诉求与审美诉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合理性,同时,也指出其应处理好"理性"与"欲望"的关系,避免成为迎合消费社会阅读趣味的"媚俗式"写作,导致女性主义文学严肃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菜园》延续了沈从文一贯的乡土小说创作风格,他用清新的文字构筑了一个充满自然风情美和人性美的理想世界。虽然沈从文极力讴歌理想的生活状态和生命形式,但在看似和谐的生命背后却充斥着人生的苦难与哀愁。小说在菜园的兴衰和人事浮沉中流露出作者的苦难意识和悲悯情怀。沈从文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尚美的文学理想是其书写苦难的重要原因,这篇小说成为他湘西小说苦难书写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14.
对豫东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展示是刘庆邦乡土小说的鲜明特色,其乡土小说对豫东地区多彩斑斓的民俗事象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一方面,小说民俗书写的背后具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其中既有对故乡的眷恋和守望,也有对民俗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另一方面,豫东乡村民俗文化的书写也凸显出乡民们顽强坚韧的生命意识,表现作家试图重构传统民族意识和精神家园的创作心理。刘庆邦用文学怀乡的方式表达着对记忆中传统民俗事象的眷恋以及在当下社会对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和发扬的期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远征军书写作为抗战书写的一部分,体现了作家们对历史与战争的深刻反思,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现实启示,其中还产生了一批经典文本;但多数远征军书写拘泥于史实,缺乏政治哲学层面的高度。本文将从历史谱系学的角度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远征军书写进行现象学梳理,对这一书写的基本特征作出分析比较,从而对其存在不足的原因进行深层解读,为远征军书写新的写作空间的拓展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6.
皮肤病是西方现代派经常利用的创作资源,新时期小说作家将其吸收进文本创作中。在文学视域上,新时期小说文学通过“造物性”书写,利用皮肤病的病理机制深化了写实力度,摆脱了对崇高思维的局限。在哲学视域上,作家在皮肤病书写中构造了“自欺欺人”的患者形象,揭示出“癞头僧”般的心境,才能解决病患的认知危机。在伦理视域上,作家巧用皮肤病以进行道德审判。部分作家还利用皮肤病书写,控告世间对皮肤病患者的歧视与诬陷,其作品呈现出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史视野考察《文心雕龙》有其积极意义。首先,历史书写是刘勰的言说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时序》可以看成一篇短小精悍的文学简史。以《时序》为中心,再结合其他诸篇,可以看到,刘勰客观上书写了一段从先秦到南朝宋的文学史。其次,历代文学的书写中,对帝王及帝王文学的大力书写是一大特色,充分体现了刘勰的文学理想。第三,从价值评价的角度看,十代文学的发展有高下之分。在刘勰看来,周代及其以前的文学是后代无法企及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从文学史视野考察《文心雕龙》有其积极意义。首先,历史书写是刘勰的言说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时序》可以看成一篇短小精悍的文学简史。以《时序》为中心,再结合其他诸篇,可以看到,刘勰客观上书写了一段从先秦到南朝宋的文学史。其次,历代文学的书写中,对帝王及帝王文学的大力书写是一大特色,充分体现了刘勰的文学理想。第三,从价值评价的角度看,十代文学的发展有高下之分。在刘勰看来,周代及其以前的文学是后代无法企及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值得重视的重述历史现象.它凭借独特的题材、叙事艺术、价值取向等特点成为学界争相探讨的对象.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在当下文学创作呈现全球化与民族化的语境中也日趋重要.本文拟从新历史小说的目的性、叙事特色、意义三部分,探讨这一民间历史另类书写现象,关注其重申“文学就是人学”这一观念和浓厚的人性关怀意识所呈现出的不同于以往历史题材小说的独特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20.
宁夏青年作家群继承了书写生死的文学传统。在其小说创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涉及成人死亡。其表现成人死亡的手法是多样的,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宁夏青年作家群在成人死亡书写的背后汹涌着对生存关照的潜流,体现了作家对生命存在及其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