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学界,"N1+V1+N2+V2"句式从名称到内部结构到涵盖范围一直都存在争议,与"N1+V1+N2+V2"句式有关的歧义现象,并没有被人们当作一种专门的歧义现象来加以分析。试图在描写此句式的基础上,讨论"N1+V1+N2+V2"句式中的歧义现象,并且从其中存在的歧义现象入手,探寻造成这种歧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复合法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法.N+N型复合词在构词手段上简洁,但其语义问题却较为复杂.概念整合理论有利于揭示词义建构的动态过程,近年来被广泛利用于语义分析中.概念整合的双域网络能够揭示N+N型复合名词中的隐含意义.研究发现,复合词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足以提供"缺乏"的意义,"缺乏"的意义主要从整个概念整合网络中推导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能进入“N1 ( 的 ) N2 ”格式并造成歧义的 N的小类进行了考察 ,然后从词汇意义、句法关系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N1 N2 ”和“N1 的 N2 ”这两种格式不同的歧义类别 ,指出各种歧义类别产生的条件及形成的原因 ,并分别给出了各自的分化方法或分化格式。 (对因语义关系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本文将分化的单义格式列表加以形象说明。)文章最后对“N1 N2 ”和“N1 的 N2 ”两种格式在歧义的类别 ,N1 与 N2 的小类、结构关系、语义关系上的不同作了一个归纳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差点儿+VP"结构一直是语法学界热议的论题之一。从语义方面入手,侧重分析语义指向,结合语用对该结构进行解构,探讨"差点儿没"的划分歧义的方法,有助于这一语法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周文华 《文教资料》2007,(7):181-183
“N1 让 N2 V得 R”因其R的所指不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造成歧义,且歧义的分布在非疑问句和疑问句中也是不一样的。“让”字句可表致使和被动义,因此我们可以用相应的形式标记“使”和“被”字替代“让”来分化歧义。  相似文献   

6.
歧义句即为有多重理解方式的句子。"在+NPL+V+N"句式自1978年朱德熙先生《"在黑板上写字"及其相关句式》一文发表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持续关注。本文运用变换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结构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在+NPL+V+N"这一歧义句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运用配价语法理论,分析得出"V+N1+的+N2"格式短语发生歧义必需具备以下条件:1.V为二价动词;2.N1可以做V的受事,N1可以领有N2,N1可以是零价名词或一价名词,但不能是二价名词;3.N2既可以为V的受事,又可以为V的施事,N2可以是零价名词或一价名词,N2为二价名词时,N1必须能做N2的降级主语。  相似文献   

8.
歧义现象体现了汉语语法的精细,其实质是一种形式对应多种内容.本文探讨"N1+V+N2"结构造成的语境歧义及其成因,并就其中的主语"N1"所承担的语义角色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VP+去"结构语义复杂且存在歧义结构,研究价值甚重。语义关系方面,从"去"的词性和由此所组成的两种类型的短语结构入手。歧义结构方面,从"去"的词性、VP与"去"语义关系及VP的不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分析该歧义结构中VP和"去"之间同时包含两种语义关系的原因,并通过变换分析法和配价分析法寻找消除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闻标题中经常出现的"NP1+VP1+NP2+VP2+NP3"结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结构,而是一种排列的序列。这种序列在新闻标题中经常出现歧义是该结构中动词的语义特征造成的。由于这种歧义现象的存在,在拟定新闻标题时就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标题的简洁而损害文意,一定要运用语法知识规避歧义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汉语中"NP_1+V_1+NP_1+的+N_1,NP_2+V_2+NP_2+的+N_2"此类格式进行初步探索,从形式到意义进行分析和解释,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该类结构,同时对该格式中真伪定语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在+N_1+的+N_2"格式存在的句法歧义进行分化,发现该格式具体可分为"在+N_1[方位名词]+的+N_2[处所名词]"和"在+N_1[处所名词]+的+N_2[处所名词]"两种多义格式类型。导致该格式歧义主要有四个限制因素:一是不同语境中,"在"既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动词;二是N_2[处所名词]具有[-方位]的语义特征;三是N_1、N_2必须都能作"在"的宾语;四是N_1和N_2之间必须能构成修饰关系,且"在+N_1[处所名词]+的+N_2[处所名词]"格式还必须满足N_1[处所名词]?N_2[处所名词]。该格式的句法歧义与"在"有关,在不同的语境中,"在"的语义指向不同,形成了多指歧义关系,这是导致其句法歧义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歧义现象体现了汉语语法的精细,其实质是一种形式对应多种内容。本文探讨“N1+V+N2”结构造成的语境歧义及其成因,并就其中的主语“N1”所承担的语义角色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通过概念合成理论分析了"有X1有X2"意义生成的认知机制,发现"有X1"和"有X2"是两个输入空间,两者在类属空间的限定下,经过部分—整体、同义、反义、相关等收缩模式,将部分意义投射到整合空间,从而产生"有X1有X2"的整合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中“VP1得+VP2”结构中“VP1得”的话题化的考察,发现“VP1得”作为话题具有句法和语义上的一系列表现:前置性、话题后的停顿或语音延长、话题标记、话题的省略、话题的并列、话题和副词的位置关系、话题的体词化、话题与句子自然重音的关系、“VP2”部分的述谓性表现等;“VP1得”还具有体词性话题所具有的话语功能,而这些功能和“VP1得”作为话题与后面述题之间深层次的语义关系紧密相连。“VP1得+VP2”结构中VP1和VP2之间的语义关系,归结为用“VP2”说明“VP1得”所涉及的动作或状态的量幅。  相似文献   

17.
词义的动态建构过程是多种认知因素互动的结果,词义的变迁和新义项的产生是社会的、认知的、语用的和心理的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晒”词义构建过程的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进行研究,力图解释词义变化和词的新义产生的动态过程和认知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N1V1V1给N2V2V2”是一种具有委婉表达功能的常用口语格式,基本语义是说话者委婉地请求N1去做N2希望获知的某事。该格式在句法结构上是一个兼语句,“给”是该格式作为兼语句的标记,可以隐现但语义上必不可少,是连接“N1V1V1”和“N2V2V2”的关键。格式中两个动词重叠本身具有的委婉表达功能加上其出现在祈使句语境中,使该格式在语用上最具委婉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N1 N2”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我们主要分析偏正结构内部的两种歧义格式:S1“N1 N2”(玩具工厂)和S2“N1′ N2′”(华侨商店)。S1中N1既可以表示N2的用途,也可以表示N2的材料。S2中N-′既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事者,又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与对象。特定的句式及内部组成部分都是制约歧义产生的重要因素,根据句式变换和语义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分化为必然产生歧义的格式与单义句式。  相似文献   

20.
《大连大学学报》2016,(5):72-74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角度出发,运用例证的方法对英语的歧义句进行了分析。举例说明了由于物质过程与心理过程的模糊性,物质过程与关系过程的模糊性,物质过程与存在过程的模糊性,物质过程中环境成分的模糊性,关系过程中识别者的模糊性,言语过程中受话者和讲话内容的模糊性等原因产生的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