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直以来,初中地理教学以单一、枯燥的方式,将地理课程异化为知识的熔炉,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就完成了地理教学的任务。事实上,地理教学绝不是简单知识的叠加,而要尊重学生认知的主体性,强化学生思维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文提出要以活动为主线,在情境创设中凸显地理教学的实践性;以探究为平台,在知识整合中凸显地理教学的探究性;以直观为载体,在协调运用中凸显地理教学的交融性,从而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初中地理不仅应当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并且还需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与环保意识,在当前愈发严峻的全球环境形势之下加强环境教育,促使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丰富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与个人修养。在环境教育相对缺乏的当下,地理教学几乎承担起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地理教师必须重视环境教育在教学中的融入,推动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效果的加强,以及地理教学质量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3.
张可 《辽宁教育》2021,(7):17-19
审美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深入挖掘课程的内容特点,设计地理美育目标,推进地理教学与美育的有机结合.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地理核心素养,渗透美育理念,使学生在学习必备知识的同时,领略生活与美的无间融合,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师还可进一...  相似文献   

4.
一、确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的地理教学原则1.把地理的学习任务抛锚在真实问题之中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而地理学科的研究领域在很大的程度上与人的未来发展有关,因为地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发展关系的一门科学,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地理学科研究的主题。让学生在基础地理学习中,初步学会协调和解决环境发展中各类矛盾,逐步养成探究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终级目标。这种协调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讲—学生听—再做几条反馈练习的学习方式,就能获得的。学生需要在真实问题的情…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直接影响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养成。在理论研究和经验借鉴基础上,开发了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量表。运用此量表对兰州市第五十四中学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该校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水平整体较高,但各指标有所差异,知识教学与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相比水平略低。其原因主要是:研究对象整体专业素养较高;研究对象教学理念较先进;研究对象团队协作能力强;研究对象人地协调观知识准备不足;课时不够等因素影响了研究对象人地协调观教学行为倾向。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提升对策:制订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倾向水平提升目标;加强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内涵、表现和测量指标研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团队协作;优化教学方式;设计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教学行为自我提问清单。  相似文献   

6.
传统地理教学着眼于教材的内容是否讲完、讲清楚、讲生动,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环境。而现代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以“导”为主,着重考虑和研究怎样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即学生接收、处理、贮存、输出信息的过程。关于教师的“导”与学生“学”的相互关系及处理方法我的体会是:1.地理教学应反映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教学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学生、二是环境。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收者、处理者,环境则是保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条件———学习环境。作为教学系统中的环境,其功能在于促进、控制学生…  相似文献   

7.
人地协调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一定要重视对人地协调观的渗透工作。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类和地理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相关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地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用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利用地理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身为一位地理教师,更应注重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高中地理教学发生很大变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始逐渐贯彻素质教育目标,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环保意识的渗透则是一种有效体现,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渗透环境教育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地理素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本文主要是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贾玉萍 《考试周刊》2010,(49):182-182
在地理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首先必须创立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因为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学生创新能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空气"。地理教师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修订,人地协调观的重要地位得到凸显.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人地协调观教育的意义,提升在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教育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从而成为拥有人地协调意识的新时代青少年.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想得太少。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一些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能,要教会他们如何去理解、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思考和自主探索中逐步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采取一切有效的办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地理、会学地理、乐学地理,从而培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有学科综合的意识,明白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数理化知识是地理学科自身的需要,也是实现教学相长的需要,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下面谈谈如何在地理教学设计中渗透数理化知识。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技能是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但是,在传统的师范院校向教学——科研型的综合院校转型的今天,学生的教学技能研究和实践的培养意识和学习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那么,在《地理教学技能》课程及其实践的教学培训中,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地理教学技能知识学习的意义所在,如何配合其他教育类课程的理论学习来强化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的意识和措施,如何理解和抓住教师素质的核心环节以增强其今后自我继续教育的能力等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技能是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但是,在传统的师范院校向教学--科研型的综合院校转型的今天,学生的教学技能研究和实践的培养意识和学习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那么,在<地理教学技能>课程及其实践的教学培训中,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地理教学技能知识学习的意义所在,如何配合其他教育类课程的理论学习来强化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的意识和措施,如何理解和抓住教师素质的核心环节以增强其今后自我继续教育的能力等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地理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学科。在传统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四重四轻”,即重知识传授、轻引导启发;重课堂训练、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教法设计、轻学法指导。结果教师越讲越乏味,学生也越听越无趣。整个课堂要么死气沉沉,要么各行其事,地理课变成了真正的“负”课。国家教育部《地理课程…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小学地理教学中在如何对待教师“讲”的问题上有两种偏向:一种由教师包揽全堂自始至终的“讲”,一种是由学生看书、讨论、师生问答完全取代了教师的“讲”。因此,有必要研究探讨教师的“讲”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做法。我认为教师的“讲”在小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有如下四个: 第一,解决疑难:小学生受自己知识水平和其思维能力的局限,有些地理知识教师如不加以讲解,学  相似文献   

18.
陈盈 《知识文库》2022,(20):124-126
<正>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是现代社会人对自然的基本认知。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地理学科作为向学生渗透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载体,人地协调观念是地理学科最主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树立个体与自然地理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以及世界环境问题的认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尊重自然规律的理念,为学生之后的社会参与提供明确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首先应培养学生地理情感,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师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学习态度、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方法、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将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人地协调即是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项关键指标。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对增强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默契关系也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借助地理模型、开展调查活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快速养成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