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死亡是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主题,这一主题作品数量多,角度奇特,意向奇特而大胆本文首先探寻诗人对这一主题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然后通过诗人的几首死亡诗来分析其死亡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论物质贫困与简·爱的人格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蒂·勃朗特作品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典型环境中去塑造。小说《简·爱》通过几个不同的贫困情节展示了简·爱的人格发展和人格魅力。正是在贫困中简·爱才学会了生活、赢得了尊重、认识了自我、获得了独立、体验了爱情、完善了人格,从而使简·爱的人物形象具有了崇高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出现了两个伟大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大文豪萧伯纳的这一评价,犹如一声悠长的浩叹。爱伦·坡未能亲领到这份殊荣,便早在穷愁潦倒、悲愤交加中离开了人世。爱伦·坡一生命途多舛,屡遭困厄,生前文名寂寞,极不得志。直至死后多年,才声名鹊起。但对他的创作,一直未有定论,毁者有之,誉者有之。 波德莱尔称爱伦·坡为“当代最强有力的作家”,法国象征主义作家们奉他为精神上的领袖。在他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在伦敦作家俱乐部举行了由柯南道尔主持的  相似文献   

4.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氓》与鲁迅的小说《伤逝》都是对爱情婚姻悲剧的吟唱。文章从这两部不同体裁的作品中探求出产生悲剧的相似背景——新旧道德的转型期,同时阐述了两部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5.
《简·爱》是夏洛蒂·勃郎特的最好的一部作品,文中女主人公简·爱为人单纯,平凡朴实,有理想和追求,性格直爽,倔强。她蔑视金钱,勇于面对生活,不甘忍受资本主义压迫,敢于反抗、敢于向男权挑战以争取幸福的精神不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且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6.
爱伦坡写了很多小说和诗歌。其中大量的作品是关于死亡的。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他的小说中死亡是恐怖、可怕的情节,而在他的诗中对死亡的描写似乎不那么可怕,读来有美丽而忧伤的感觉和体验,有着高度的审美情趣。作者在创作时,根据不同的理论原则,对诗歌和小说使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本文从背景、韵律、用词等润饰角度,对爱伦.坡诗歌中死亡美感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7.
玛格丽特·劳伦斯是加拿大当代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她创作的长短篇小说玛那瓦卡系列为她赢得了世界性声誉。玛那瓦卡系列小说是以女性的独特经历和感受为题材的作品。她在作品中以细腻的笔触与独特的视角描写和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塑造了一系列强有力的 ,为争取女性独立而进行坚决斗争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在最严格的意义上 ,《米开朗琪罗传》是罗曼·罗兰“名人传”既定计划的第一部作品。罗曼·罗兰以丰富而翔实的材料展现出米开朗琪罗作为“天才的工具和牺牲品”的“神圣的痛苦的生涯”,揭示出这位艺术天才一部性格悲剧的波澜壮阔的史诗 ,让我们享受到这“世界的战胜者”的“天才的结晶品”,让我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  相似文献   

9.
该文根据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作品《毛猿》的主人公杨克由超人变成毛猿的内心经历以及杨克的信念和精神力量虚幻 ,来剖析《毛猿》主人公杨克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从而展示奥尼尔的“寻找自我”为主题的《毛猿》表现主义戏剧的悲剧色彩 ,让人们体味出在现代文明社会中 ,孤独的、失去精神归属的人们痛苦而扭曲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文森特·凡·高是一个罕见而奇特的范例。凡·高人生道路上的悲剧性色彩,哀艳得催人泪下,而凡·高作品的艺术魁力和创新精神也令世人耳目一新、心灵震撼。关于凡·高的研究,中外论著颇多,本文着重论述凡·高艺术风格的形成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爱与死"主题贯穿于沈从文情爱小说的始终。沈从文常说"爱与死为邻",爱与死在其情爱叙事中是联结在一起的,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形态。沈从文之所以热衷于"爱与死"主题,这与其早年的传奇经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和湘西文化风情等几个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朱湘有许多诗歌是表现死亡的。他诗歌中的死亡可以分为他人之死、英雄之死、朋友之死、诗人之死四大类。对于死亡的表现也大体经历了一种由外到内、由空泛到具体、由虚到实的过程,其态度既有常人的一面,又有非常人的一面。朱湘最后的自杀是其非常人一面的具体表现,其诗性的方式可称得上对于诗歌的一种"殉道"。  相似文献   

13.
老年是与死亡密切相关的话题之一。《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经历了力量的衰退、修补与新生三个不同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恰好对应着作家对死亡以及生命的态度上所持有的三个基本观点:死亡的必然性、生命的抗争性和生命的延续性,蕴含了作家对于死亡与生命的思考,即作家独特的死亡哲学。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猝死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运动医学专家对运动性猝死的研究与探讨从未停止过,人们对运动性猝死的定义、病因及其预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随着体育科技的进步和全民健身运动参与群体的增加,开展对由于超负荷运动引发猝死问题的分析与总结,无论是对运动医学临床还是体育运动保健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选》收录应璩《百一诗》一首,结合应璩其人所处时代及其生平才具,对于应璩写作此首《百一诗》之创作动机及心理作了一番探索。认为应璩写作此首《百一诗》,目的主要不在规箴曹爽,也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修为,而是在司马氏集团与曹爽争夺权力的乱局背景下,出于朱建平死亡预言的恐惧,面对司马氏集团的侵诬行为,所作出的惊弓之言而已。  相似文献   

16.
刘钊 《职大学报》2012,(2):94-97
历经长达两个半世纪的争论,死刑的限制与废除已被越来越多的国际法律文件所认可,废除死刑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保留并实际适用死刑制度的国家之一,其死刑政策屡屡遭到质疑。延续几千年的死刑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命运究竟当如何?中国的死刑政策究竟何去何从?本人认为,中国有限保留死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对169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大学生死亡态度的现状及不同人口统计变量对其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促成科学的死亡态度,开设死亡教育课程,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向死而生"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书衣文录》记录了孙犁在“文革”中自我调整、人格重塑的历程。死亡体验使他获得了深刻的历史感与生命意识 ,变胆怯退避为大无畏 ,这是孙犁人格蜕变的关键性心理动因 ;无条件地积极自我看待 ,提高自主性、消除外部世界的价值条件的影响 ,对经验、感受较为开放 ,保持和显示强烈的审美感 ,这些是孙犁实现人格蜕变的几个重要环节。在孙犁研究中 ,不应忽视他的人格蜕变起始并奠基于“文革”之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对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进行回顾式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2例案例中,心源性猝死占9成,脑源性猝死仅占1成,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心肌梗塞是引起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运动负荷、超量运动、心理应激是影响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严格体检制度、提高学生自我监督能力等6条对策,预防或减少大学生运动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的回顾显示:心源性猝死占九成,脑源性猝死仅占一成,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心肌梗塞是引起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运动负荷、超量运动、心理应激是影响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因素。提出严格体检制度,加强宣传教育,重视运动前、中、后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