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知》和《知实》,是《论衡》第七十八篇和第七十九篇,是王充有关认识论的重要论文,是声讨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战斗檄文。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切反动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总是鼓吹唯心论的先验论,进步的阶级或阶层,一般地主张唯物论的反映论。孔丘鼓吹“生而知之”,孟轲宣扬“不学而能”,“不虑而知”,汉代的儒者更胡说圣人是“前知  相似文献   

2.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也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著《实践论》的核心内容。重新学习《实践论》,端正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对于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同志指出:“辨证唯物论的认识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的重要性、使认识脱离实践  相似文献   

3.
人们的认识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正确的认识叫真理,不正确的认识叫谬误。如何去辨别真理和谬误呢?这就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这个问题是人类认识史上长期论争的问题,它贯串着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的尖锐斗争。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这个问题才得到真正科学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亦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它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从而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唯物而辩证地解决了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问题。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他的光辉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流行着这样一种提法:唯心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都是先验论,或者说实际上都是先验论。有的还把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先验论作为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不能把唯心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简单地归结为先验论。首先,这不符合哲学史的真实。客观唯心主义者柏拉图和黑格尔的“理念”、“绝对精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指出: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实践论》)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论断,不仅清楚地说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和丁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而且也深刻地揭示了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源是,旧唯物主义者都不了解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大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其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尤为突出。《实践论》就是他的哲学认识论的代表作。我想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 《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包括四个方面: (一)提出了以认识和实践为基本矛盾的认识体系。毛泽东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尽管论述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但都没有明确地把认识和实践当作认识论的基本矛盾来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认识到一条重要的真理,就是要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只有这样,我们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才能取得胜利。 怎样才能做到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首先就是要提高识别唯物论和唯心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控制论与实践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深刻地阐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为丰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试图用控制论的某些原理,对《实践论》作一些初步探讨。1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石。毛泽东同志是这样概括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的宗教观认为,上帝就是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大自然本身,这样的宗教观,它在本质上是唯物论的无神论。它既不是超自然的有神论,也不是对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某种消解,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的伟大哲学著作《实践论》是我们一辈子也学不尽、用不完的。这里只谈谈我四学《实践论》的一点收获。我第一次学习《实践论》时,一开卷就碰到了釘子,什么“唯物论”、“社会性”,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是对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哲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使得征唯物主义认识论成为更加系统完善的科学形态,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毛泽东的实践观不仅过去是,而且现在以致将来仍然是追求真理的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重温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 休谟感觉一元论中的唯物论 传统的哲学史观点把构成休谟哲学认识论基础的“感觉一元论”判定为主观唯心论,这种观点的理论源头来自苏联哲学界,例如苏联编写的多卷本《哲学史》称:“休谟和贝克莱都认为,‘物’是人的感觉的复合,而整个自然界乃是人类意识中的观念的总和,两者都是主观唯心主义。”(敦尼克等主编《哲学史》第一卷,三联书店,一九五八年版,第492页)这种观点在我国哲学界影响十分深  相似文献   

13.
论《实践论》的一分为三认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哲学著作《实践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三的认识论,即三个阶段论:“感性认识的阶段--理性认识的阶段--理性认识的实践阶段”;认为《实践论》由于写作的重点在“实践”及其与认识的依赖关系,因此有必要深入说明认识“认识”的过程和内容,认为每一个认识的环节都应该包含着矛盾的三个方面,即是“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中介--认识的客体”。主体通过中介来认识客体,矛盾是始终贯穿于认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探讨了中介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并把中介作为认识一个重要阶段;认为第三者是形成正确认识的一个重要中介,并阐述了认识运动的有限与无限性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认识论。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伟大的认识工具”,并把哲学史简略地概括为“就是整个认识史”。毛泽东同志更明确指出,“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转引自《人民日报》1978年9月10日周培源文)他在一九六五年初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曾经讲到,《实践论》比他同时期的著作更重要。所以,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之际,认真学习和研究作为毛泽东思想精华的认识论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心理学者对反映论的责难,是从对瑞士学者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性质的认识开始的,他们以为发生认识论是反对反映论的。对发生认识论性质的论述,有三种意见:第一种认为发生认识论属于反映论,但不是能动的反映论(即实践论);第二种认为发生认识论是实践论;第三种以为发生认识论是反对反映论的。但是他们往往只从主体和客体两端去考察发生认识论,恰恰忘记了作为它们中介的活动。在笔者看来,要论述发生认识论的性质,只有从活动着手。因为活动是认识的中  相似文献   

16.
周扬同志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要重视认识论问题”的研究,以为在认识论的研究中若取得进展,那么,“我们的思想就可以大大提高一步,我们的实践就可以更有成效,就可以少犯错误”。因此,他提出,在对认识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应引入“知性”范畴,并且主张“用感性、知性、理性三范畴去代替感性和理性两范畴”。我认为,这一意见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只是没有充分展开论证,有的说法也似乎欠妥当,所以引起许多分歧。这些分歧意见,大致说来可归纳为两种:一是主张知性应属于理性认识范畴,可以肖前同志的文章《关于认识的发展阶段和知性、理性问题》为代表;一是主张知性应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可以顿占民同志的文章《关于认识阶段的划分与感性、知性、理性问题》为代表。他们的意见看起来相左,其实都不同意把知性划分为认识发展的一个阶段,以为一个认识过程只能划分为感性和理性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实践论》的理论特色——纪念《实践论》诞生7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不同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坚持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高度统一,在人的现实活动中研究人的认识问题。认识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论》是毛泽东认识论思想中的重要著作。它以自己特有的理论特色,彰显了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统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认识自然美的客观性?这个问题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多年来人们一直设法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一些对于自然美的模糊以至错误的观点,往往是由于对它的客观性认识不清的结果。比如,有人虽然承认自然美是客观的,但却又认为自然美要取决于人的审美中的心理活动,用人的审美经验来代替美的客观存在;也有人把自然美的客观性归结于自然本身,等同于自然物。究这些错误看法之源,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科学地认识什么是自然美的客观性,以至导致了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旧唯物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孔子哲学思想精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思想是对世界本体的看法及其如何认识的问题,简言之,哲学就是世界观和认识论,扩展说来,哲学也包括人生观——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和态度。孔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有其继承性和创新的。中国春秋前期的哲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是殷、周传统的宗教唯心论“无命观”。唯物论的思想,除早已认为万物皆由水、火、木、金、土等物质、即所谓“五行”形成的以外,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认识上,这时正在萌芽。譬如:《国语·周语》上说:“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说明贵族统治阶级中,已有人感到人民的言行是有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