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梁士诒在辛亥革命时期有何作为?起了何种作用?文章通过大量史实,论证以下几个观点:第一,武昌起义后,袁世凯的东山再起,北方政局的稳定,清帝退位,共和的最后建成,与梁士诒息息相关;第二,作为一个饱读经书又务实致用的士人,梁士诒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赞成共和,迫使清帝退位,敦促和劝说袁世凯赞成共和,使共和最终得以实现,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第三,为了巩固新建北京政权和建设中国,梁士诒所提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的种种措施,不仅反映了其远见卓识与聪明才智,而且对于发展中国经济具有积极意义;第四,梁士诒极力帮助袁世凯一步步打击革命党人,使南方党人处于不利地位,表现了他政治的实用性和反动性.辛亥革命时期,梁士诒能以一种开放而变通的心态顺势而为,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取向.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对和谈停火积极追求 ,并在革命党人的压力下采取措施迫使清帝退位。这一阶段 ,袁世凯倾向共和 ,成为第一任总统。不过 ,袁世凯的共和思想到实践只是简单模仿西方而已  相似文献   

3.
汪精卫与孙中山等为共和立宪派,袁世凯父子与杨度等为君主立宪派。两派是矛盾的,对立的。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在辛亥革命时期,也是可以合作的。他们互相利用,迫使清帝退位,使袁世凯出任了总统。共和立宪派主张国家大权归于议会,君主立宪派主张大权归于总统,相持不下,于是又爆发了二次革命,说明两派最终还是不可调和的。汪精卫与袁世凯父子,既有恩的一面,怨的一面,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列强和社会心理等原因,是历史合力的结果.以前学者多从政治、经济、列强等角度加以分析,提出很多独到的见解,本文试着从社会心理对孙中山"让位"的原因做简要分析,试图从失败的多方面原因中解析心理层次以求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更立体、更全面地看待孙"让位"给袁这一历史事件.社会心理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与社会条件,但一旦形成它又能对社会发展的趋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时的社会心理是"拥袁弃孙"、"非袁莫属",袁世凯即时抓住当时人们这种"众望所归"的心理,积极逼清帝退位,宣布赞成共和,最终篡夺了革命果实.  相似文献   

5.
答:北方军阀政权,始为袁世凯独握。袁世凯死后,政权变幻于皖系、直系、奉系之间。北方政权的更迭反映了英美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争夺权益的胜负格局。下面对北洋军阀政权的更迭作简单介紹: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3月——1916年6月) 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重新出山,掌握了清廷军政全权。他以此一面要挟清帝退位,一面胁迫革命派妥协,于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根据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规定,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但唐就任后意见多与袁不和,而袁世凯又深忌这一政权的“民主共和”招牌,力图复行专制。6月15日,他不经内阁总理付署,擅委王芝祥为宣抚使,命往南京遣散起义民  相似文献   

6.
刀大杀人多     
这幅漫画描绘的是袁世凯在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登上权力顶峰的丑恶嘴脸。一只猿猴(袁世凯)站在象征权力的天安门城楼上,手握长柄大刀,上面赫然写着“刀大杀人多”。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表面上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让位与袁,但袁世凯夺取权力后便开始镇压革命。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利用汪精卫,拉拢革命党,调和南北,助其窃取政权;汪精卫则被袁世凯蒙蔽,希望借助袁世凯推翻清朝,实现共和。两者之间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利用汪精卫,拉拢革命党,调和南北,助其窃取政权;汪精卫则被袁世凯蒙蔽,希望借助袁世凯推翻清朝,实现共和.两之间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晚清民初,为探索救国之路,留学生群体呈现纷杂多样的政治取向.晚清时期,他们大体上经历了洋务运动时期厕身清廷的有限忠诚、清末新政时期立宪与革命的分野和辛亥革命爆发后抛弃清王朝的三个阶段.民国成立后,国内局势复杂多变,分散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留学生根据现实的变化,并依据自身的资源和见识,在革命剧变期间尽力保存、扩展革命果实,或关注经济致力实业,或积极从事政党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后,除极少数留学生依附袁氏外,大多数留学生仍然坚持共和,最终结束了袁世凯的统治.在艰难地推动民初政治现代化转型的同时,留学生们或致力于经济建设,践行实业救国;或献身教育领域,推动了教育制度的革故鼎新;或在更深层次考虑文化根源和国民性问题,吹响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号角.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时过百年,中国仍处在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当前,如何处理日益纷繁复杂的民族问题,实现国家的民主共和?如何处理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认同问题,构建多民族共存共荣的现代国家?如何保持民族国家在现代性和全球化大潮中在意识上的统一性和在国家权力上的统一性都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就辛亥革命的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产生了一系列优秀成果。现仅围绕近年来学界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与少数民族的几个问题的讨论进行综述,以期明确几个问题:首先,当前学界对于辛亥革命时期“共和”、“五族共和”的界定;其次,当前学界研究辛亥革命时期民族问题的主要视角是什么?第三,研究视角如何创新?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