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旁逸”作为修辞本模式,其建构的基本心理机制是通过在正常逻辑叙述中暂时脱离正常逻辑叙述的轨道,以新异性的内容引发接受的“不随意注意”,从而达到维持正常叙述得以完成的目标。这种修辞本的建构,从表达上看可以突破正常平实叙述的冗长沉闷而增添叙写的活力,使修辞本生动而富有情味;从接受上看,由于表达在常式定式的叙写中旁枝逸出,增添了叙写内容中不应有的信息,使接受在味;从接受上看,由于表达在常式定式的叙写中旁枝逸出,增添了叙写内容中不应有的信息,使接受在本接受中的定式思路受到了突如其来的刺激,从而提高本接受的兴趣,在本解读中获得更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论修辞推理与修辞话语形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表达与接受相互作用的过程。修辞所必然联系的双方即表达者与理解者总是追求在对立中达到统一,修辞的效果则在表达与接受的互动中取得,并最终诉诸接受心理得以体现。接受心理的存在势必影响修辞表达,或者说,修辞表达要受接受心理的制约。“修辞推理”和“修辞话语形式建构”是接受心理制约修辞表达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语境指一系列影响着人们的言语行为、言语方式及其效果的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构成的特定的交际环境。在很多学科中语境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修辞学而言,修辞的表达固然重要,但修辞的接受也同样不可或缺。而修辞的接受如果脱离语境,修辞表达再优美,也会造成理解的错误。因此,修辞的接受离不开语境。  相似文献   

4.
“情”是重要的修辞范畴,同时,“情”作为起始范畴,成为构词的基础。在古典文学语境中,以修辞范畴“情”为基础,根据参构范畴所具有的主观情感的特点,选取古典文学语境中“~情”的闲情、愁情、悲情三种类型为例,可得出修辞范畴“~情”具备修辞语境、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等几种角度的修辞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接受修辞是一门年轻的课程。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构成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本文试图从修辞接受的社会心理、社会交际、接受主体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说明修辞接受所具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6.
修辞表达的内容需通过修辞接受来体现,因此修辞接受与修辞表达同等重要.在翻译这种言语交际活动中,原语修辞表达者表达的内容有可能完全被修辞接受者所接受,这就是信息接受等值,但事实上完全等值的概率很小.  相似文献   

7.
陈望道于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虽然强调了内容、形式或思想及其表达方式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但他关于修辞研究的“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两分法使得修辞研究把重心放在后者,即修辞格,其前提在于寻求最佳的表达效果。“积极修辞”的含义是把言语行为分为修辞行为和非修辞行为。在西方现代修辞学和语用学影响下,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在表达之前所形成的思想就已经是修辞过程的一部分,而且所有的言语行为都属于修辞行为。本文旨在通过对《修辞学习》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及某些有影响的修辞学著作所进行的初步调查来探讨中国的修辞研究从表达效果到交际效果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一些修辞化的称谓在使用时会遇到障碍,使接受者产生抗拒心理,而这些称谓的表达初衷是好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在表达和接受中,预设信息发生了分裂。文章通过对“女强人”和“女博士”的案例分析来揭示修辞化称谓的表达与接受中预设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9.
以1959年为界,赵树理在解放以后的小说创作,其修辞行为呈现为前后否定的状态。“现实”“历史”与“权力”是构成其修辞语境的三个重要因素。赵树理在其小说本中,通过对这三在修辞预设与动机、修辞语境与策略、修辞效果与检测等方面作用的不断调整,使其主体性始终贯穿于修辞全程中。赵树理创作的独特性,在其修辞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交织状态里,被体现得极为明晰。  相似文献   

10.
接受修辞是一门年轻的课程。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构成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本文试图从修辞接受的社会心理、社会交际、接受主体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说明修辞接受所具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1.
“绝无仅有”(暂名)是一种看似矛盾而有着强烈、鲜明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本针对这一修辞方式的表达效果、分类以及使用条件作了一些思考,在它的使用这一层上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修辞学研究修辞现象、修辞活动,那么,理应既研究表达修辞,又要研究接受修辞。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修辞学理论系统建构中,明确提出接受修辞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这其中以宗廷虎和李金苓的成就最为突出,当前学界对此还少有专门性论述。他们不仅自己多年一直坚持研究,建构了包括“表达修辞学”和“理解修辞学”在内的修辞学框架,梳理了接受修辞研究的历史,提出了言语交际全过程的研究方法,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接受修辞学中尚待研究的众多问题,而且积极引导、支持其他研究者,为接受修辞学的持续发展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研究力量。接受修辞学将成为21世纪修辞学研究大有可为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修辞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英语中的修辞(Rhetorics)来源于希腊语,本来是指“精湛的讲演术”或者“说话时使用更多的词”.修辞对于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具有特殊的意义,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语法和逻辑.语法体现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则,逻辑涉及的是思维的规律与形式,而修辞的作用则是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修辞在英汉翻译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知道,语言翻译的最高境界是“信、达、雅”,使翻译文字达到“雅”的境界,就离不开我们所谈到的修辞.修辞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各类书籍也都给予了详尽的描述.而对英语中外位结构的修辞效果却很少…  相似文献   

14.
修辞活动是表达与接受双向互动的言语交际活动;修辞研究不仅仅应着眼于修辞表达,还应着眼于修辞接受;在修辞活动中,接受者是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承担着实现修辞价值的重要任务;接受者个体经验的丰富程度还决定着修辞价值实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关于修辞的目标预期问题,学术界的认识一向都是非常一致的,即认为修辞的目标预期就是为了提升说写表达的效果。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未能认识到修辞的本质,影响了修辞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提升说写表达的效果固然是修辞的目标预期,但事实上说写表达是有层次之分的,有重在“达意”的,有重在“传情”的,还有兼顾“达意”“传情”而重在“审美”的。相对来说,“达意”层次的目标预期易于实现,“传情”层次的目标预期就不易实现,“审美”层次的目标预期就更不易实现,需要修辞者作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变异修辞接受是变异修辞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异表达和接受构成了变异修辞活动的两极。变异修辞接受是指接受者对超常规表达进行信息解码,是言语变异表达的修辞效果实现的过程。由于接受主体的先在经验、认知能力的差异,接受发生的时间、空间的不同,变异修辞接受的个体性突出。  相似文献   

17.
"修辞立其诚"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文论的历史叙述中论及“修辞立其诚”的时候,应对之作寻本探源的考察和重新解释。所谓“修辞”,乃存在着修省与修饰两个维度,或者说偏重于反求内心之真善与倾向于追逐外饰之美两条路径;所谓“立诚”,就是要确立或者呈现内心之经验性真实,或者宇宙、人间的普遍真理;所谓“修辞立其诚”,就是以文辞之修饰或者“修省”而实现对内心之经验性或者宇宙、人间的真理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语义的超常搭配是使得言语的能指和所指关系变得异常活跃的组合形式,在表达中具有积极的修辞效果。同时,解码者的完形心理决定了语义超常搭配的被接受,决定了这一言语形式表达功能的顺利实现。质言之,完形心理之于语义超常搭配的主要影响,一是“纠偏”,二是“补足”  相似文献   

19.
色彩词是一类用颜色来描写客观事物性状、情态的词语.本文从色彩词在刻画人物、描绘景物、表达情感上所呈现出来的修辞特点,来论述色彩词所具有“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描绘景物,景象鲜明”、“表达情感,情感浓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注意”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平时人们常说的“聚精会神”、“精力集中”、“专心致志”等就是指“注意”而言的。它和人的心理过程紧密相连,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属性或特性。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对象就叫注意。注意大体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的注意应做到三种注意交替使用。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这是一种事先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学生正在听课,忽然教室外一声巨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