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承德避暑山庄有康熙三十六景、乾隆三十六景,而且每景都有一首御制诗,合称康乾七十二景或康乾七十二景诗。康熙三十六景多以四字命名,如烟波致爽、芝径云堤;乾隆三十六景多以三字命名,如丽正门、春好轩等。然而避暑山庄苑景区之“戒得堂”、宫殿区之“四知书屋”虽是三字或四字题名,却非康乾七十二景范围。但从“戒得堂”、“四知书屋”题名可反映康熙乾隆为政之道。  相似文献   

2.
康熙是1654年出生。就在这年的前一年,顺治皇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之封号,加奉一级。3年后,也就是顺治十四年,顺治皇帝又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可见,在康熙皇帝玄烨出生前后的三四年间,“玄”字在顺治皇帝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儿子的名字里带着“玄”字,给洋“玛法”的赐物里两次带有“玄”字,  相似文献   

3.
承德外八庙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旅游区,它是融汇我国多民族建筑艺术精华的古建筑群,亦是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八庙始建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竣工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营建外八庙是清王朝联络各族王公贵族,实现民族团结的措施之一,其建筑都是依山就势,环绕避暑山庄以“众星拱月”之势。它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技术之高、景色之美,不愧为我国劳动人民智慧、辛勤创造的古建筑艺术杰作。  相似文献   

4.
历代帝王都修苑囿,或盖别院,或建离宫.这种风气,清代尤盛.西山一带,连绵二十里,逶迤着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建起来的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的清漪园,玉泉山的静明园和香山的静宜园等一大片皇家园林.康熙以来各位皇帝都常年居住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既处理政务,又游燕逸乐.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焚烧了经营百年的西郊林苑,使得惯于奢侈享受的清朝皇室在北京附近竟无处避暑消夏.  相似文献   

5.
<正>一、避暑山庄的历史背景清朝初年,边疆局势日益紧张,国内的形势也动荡不安。康熙十二年爆发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平定三藩之后,清朝才真正在关内完成了统一大业,稳定了统治权。然而就在局势刚刚稳定之后,在我国北方,沙俄的侵扰越来越猖狂,引起了清政  相似文献   

6.
《康熙字典》是我国清代以“字典”命名的较有系统、规模、影响的字书。在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集中大量人力,由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编纂。共42卷,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分十二集,从“子”至“亥”,按地支顺序排列,每集分上、中、下卷。字头按部首排列.共二百一十四部。主要依据明代《字汇》《正字通》二书加以增补修订,前后经过六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而成书。  相似文献   

7.
崔军伟 《档案》2011,(5):18-20
国史纂修是清代官方档案史料编纂的重要组成部分。康熙二十九年,基于从文化上构建新王朝政治谱系的目的,清圣祖谕令臣僚议定纂修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国史”,开辟了清代国家主持编纂纪传体国史之先河。“三朝国史”纂修设立了纂修机构和人员,确定了史料编纂体例;拟定了纂修方法,并且终康熙一朝,纂修不辍,从组织、实践上为清代中期国史纂修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陆陇其的这句名言,今天仍有价值。 清朝官吏陆陇其(1630—1692),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时期的著名清官。他自幼博学苦读,生性恬淡清高,不为名利所拘,常以圣人之学自期,自称“不为科举夺志”。于康熙九年会试中贡士,十四年赴吏部谒选,补江南嘉定知县,  相似文献   

9.
本刊于1995年第三期曾陆续刊载了康熙十七年至十九年《南书房记注》,康熙 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至三十日的这部分内容,尽管所记时间很短,但为南书房设置 之初的重要记录。现予补发,供研究参考。——编选者王澈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 十七日 上命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支正四品俸臣张英、内阁撰文中书支正六品俸臣高士奇于南书房侍从。 辰时,上召臣英、臣士奇至懋勤殿。谕日:“朕于《书经》、《四书》讲读已久,常于宫中复诵,大义皆能晓畅< 朱笔将“畅”删去,于“晓”前加“略”字──编者注> 。但圣贤义理无穷,今更欲细加讨论。…  相似文献   

10.
军机处的设立及变迁 清代随明制不设宰相,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为清代前期的主要决策机构,号称“国议”,历顺治、康熙、雍正各朝。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在乾清宫西南方向设立了“南书房”开始是皇帝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的地方,“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为“南书房行走”。  相似文献   

11.
《佩文韵府》106卷是康熙年间分韵编排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共收单字10252个,按其读音分别归入明清时通行的平水韵106韵部中,所收词目按最后一字归韵并注明出处,卷帙浩大,内容丰富,至今仍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佩文”为康熙的书斋号。因命名为《佩文韵府》。此书最早的版本即刊于康熙年间,在权威工具书中对其版本有这样几种表述:  相似文献   

12.
《黄安县志》十二卷清刘承启修 ,詹大衢纂。清康熙三十七年 ( 1698)刻本 ,十二册 ,半页八行二十一字 ,白口 ,四周双边 ,单黑鱼尾。首有康熙三十七年年遐龄序、康熙三十六年王燕等八篇序文 ,另有康熙四年原序一篇、《黄安县志》纂辑姓氏、凡例十六则。全书分十二卷十二门 ,即卷一沿革志、卷二疆域志、卷三田赋户口志、卷四蠲赈志、卷五学校志、卷六诸祀志、卷七风俗志、卷八职宦志、卷九选举志、卷十人物志、卷十一闺范志、卷十二艺文志。刘承启字光仲 ,直隶故城人 ,贡生 ,康熙三十五年邑令。大衢字涉园 ,湖北黄冈人。岳宏誉序文中言 :“今上…  相似文献   

13.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该书印成时却不见编纂者陈梦雷的名字,也没有说明,却署上了当时(雍正时)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的名宇。其因,盖在于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以及与之相关的陈梦雷个人的复杂经历。陈梦雷,字省斋,又号则震,福州侯官人,生于清顺洽八年(1651)。梦雷少颖悟,年十二入泮宫,十九岁举于乡试,康熙九年(1670)未冠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十二年(1673)请假返闽省亲,次年三月逢耿精忠兵变(史称“三藩之变”),梦雷与其父遭絷于僧寺中。陈梦雷曾暗地派人进京报信,因兵阻未成。当时耿精忠部下有叫陈的,京城误传为陈梦雷。“三藩之变”平息后,陈梦雷遂被逮捕  相似文献   

14.
石莹 《兰台世界》2007,(5S):62-63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是明末清初名的哲学家和史学家,也是阳明心学的的总结和革新,与孙奇逢(夏峰)、李颗(二曲)并称为“清初三大儒”;与顾炎武(亭林)、王夫之(船山)合称为“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在整个封建制度陷入重重危机之中的历史背景下,黄宗羲于1662年(康熙元年)写出光辉作《明夷待访录》。书中对封建专制主义作了深刻的批判,充分反映早期市民运动影响下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经济、化主张,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中国民权宣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清朝初年,在经过长期兵燹战乱之后,面临着“人民多遭残杀,田土尽成丘墟”的局面,而以康熙为首的清廷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恢复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和措施,到康熙中期以后农业生产便有了显著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国朝生齿日繁,人物殷富”,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发达的景象。尤其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了海禁后,“联棕结樯,鳞次海澨”,在沿海地区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与西欧的贸易也有了明显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父亲康熙,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稳定边陲,为大一统的清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康熙在晚年,由于“太平盛世”而滋长了政宽事省的思想,这时期他处理朝政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此,在朝野上下的官僚队伍中,虚诈、迎合、粉饰、浮夸等种种腐败之风严重泛滥,已经直接威胁着“盛世”的存亡。  相似文献   

17.
日前,清代康熙年间的《地震建醮碑记》在闻喜被发现。该碑记约600字,由闻喜县城城隍庙街的乡绅王康所作。碑文记述了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四月初六日戌时,平阳(今临汾)地震,波及闻喜等十数县。碑文记载闻喜的灾情是“城雉墙垣半覆,丁隍官民庐舍倒塌若干间,老少男妇压伤若干口。”又用“且其震也,日或一作,旬或十作五作,连绵不止者五月矣”来记录余震不断。在科学不发达的清初,人们把地震的原因归结为“变不虚生,孽由人作”。该文认为,“今皇天震怒,后土失宁,或者为上者失于抚育,  相似文献   

18.
承德老城区应该以传承历史文脉为核心,加快拆除与避暑山庄、外八庙不相协调的建筑,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加快恢复道台衙署、庙字楼阁等历史文化建筑.建设皇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商务文化等休闲旅游区.重塑独具特色、古风古韵、古朴典雅的魅力古城。而清王朝在承德肇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相似文献   

19.
清代的“康乾盛世”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人民比较安居乐业。然而,这个“康乾盛世”并非直线上升,一帆风顺,始终处于来潮的高涨阶段。康熙末年,社会发展呈现出停滞不前的局面。清世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登位,走上政治舞台的。面对康熙末年的种种时弊,清世宗一扫乃父的宽  相似文献   

20.
雪庄,江苏淮阴(现淮安楚州区)人,出生年月不详,绘画活动主要在康熙年间。雪庄法名道悟,又自称悟,字惺堂。其号“雪庄”来历与他初人黄山经历有关。据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僧道悟由太平人黄山,适逢大雪,他踏雪上山,至清晨立于慈光寺门前,被山僧呼为“雪桩”。此后遂以雪庄为号。又号通源,别号铁鞋道人、黄山墅人、沧溟道者。清初居黄山,绘画30余年,画与弘仁(渐江)齐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