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十九世纪前哈佛大学的课程变革通识教育改革的内容、目的、意义和影响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对促成哈佛通识教育改革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得知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不仅是哈佛校长直接推动的结果,而且是当时美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间接作用的结果。分析和考察这些因素不仅可以解释哈佛大学与美国社会发展的关系,而且可以看到哈佛是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不管是基于社会因素还是对人本身价值的关注,它都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它传承了人类的文明,启迪了人性的价值,弘扬了民主精神,为哈佛大学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注入了永不衰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录取决定不是对过去成就的奖励,而是对未来的投资"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之一,哈佛大学的录取竞争一直十分激烈。哈佛官方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哈佛本科录取率只有5.9%,招过3.4万名申请者中仅2000人圆了"哈佛梦"。如此低的录取率不禁让人困惑,哈佛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本科生?带着这个问题,《环球时报》记者在哈佛大学放榜的前一天,对哈佛大学本科生招生主任威廉·菲茨西蒙斯和国际学生招生主任罗宾·沃思进行了专访。最优秀的学生不仅会考试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哈佛的优厚奖学金制度,进入21世  相似文献   

3.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高等院校,也是美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虽然是一所私立学校,哈佛大学在美国民主社会发展中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称为一所"国家大学"。也正是因为是一所私立学校,哈佛拥有更多的教育自由,能够更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趋势,以本科生课程改革为主线,因时而变,为美国民主社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公民和杰出人才,不断出色地完成着自己的国家使命。通过哈佛课程改革探究大学教育自由和国家使命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思考大学与国家应有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中国历史学的从业者和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笔者有机会现场感受哈佛大学的课堂教学和学术研讨,感触颇深。哈佛对本科生的重视和关怀也让人印象深刻。一、体验哈佛的课堂教学哈佛大学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是讲演课(Lecture),第二是讨论课(Seminar)。讲演课的方式是国内大班教学最常采用的方式,哈佛的讲演课比例不高。当然,哈佛的讲演课同样采取主讲教师滔滔不绝的授课方式,间或有提问互动。但不  相似文献   

5.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在哈佛校园中广泛流传,人们并为此而指责哈佛人的狂妄,原因只有一个:哈佛大学在美国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不容动摇。哈佛大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传承地。反思中国的大学教育,可以发现我们在重视大学的知识传播功能的同时,忽视了民族精神的培育。本文从中国的大学教育现状入手。提出了在中国大学教育中重塑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姓名:汤玫捷年龄:20岁学校:哈佛大学"她穿着普通的T恤、卡其布裤,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哈佛科学中心的咖啡馆里,微微鞠了个躬……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是个明星学生,你更难想象她的成就,即使用哈佛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7.
贾西津 《语文新圃》2008,(11):19-20
在哈佛呆了很多天后,我才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我怎么没看到"哈佛大学"的校碑啊!哈佛园?那无数个"校门"或"出入口",最正式的就是上面刻着哈佛校训拉丁字母的了,有的连石梁都没有,别说校名了.……  相似文献   

8.
上海女孩汤玫捷被哈佛大学录取了。当她自己一脚踏进哈佛校园时,则经受了人生中最大的冲击。"我们有12个学院,1600人,可以分三组。"她回忆说",作为新生,你必须选择。是去刷马桶、荒郊野外生存,还是到街边卖艺?"这就是哈佛大学里鼎鼎有名的"新生周"。  相似文献   

9.
2012年,哈佛大学改变了原来的政策,积极加入了"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建设大军。借参加"2014哈佛中国教育论坛"之机,笔者之一得以与哈佛大学著名的中国历史学家包弼德(Peter K.Bol)教授深入交流。包弼德教授是哈佛大学分管教学创新的副教务长(Vice Provost for Advances in Learning),曾任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主任、查理斯·卡威尔(Charles H.Carswell)讲座教授,创立了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the Center for Geographic Analysis),并任主任。他代表哈佛大学与中国开展密切合作,主持建设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inese Historical GIS)和《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hinese Biographical Database)等大型数据库。包弼德教授也是edX平台ChinaX课程(2012年10月31日上线,https://www.edX.org/course/harvard—university/sw12x/china/920)的主讲教授之一。在本次访谈中,包弼德教授阐述了他如何看待哈佛大学2012午加入edX,介绍了哈佛大学为何新设副教务长;还介绍了目前HarvardX的基本情况、运行、成本以及未来发展,以及对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小规模非公开网络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的尝试;最后他以ChinaX这门MOOC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分析工具对MOOC的学生数据以及课程运营情况进行分析,还对"慕课"的走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之一,哈佛大学的录取竞争一直十分激烈.哈佛官方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哈佛本科录取率只有5.9%,超过3.4万名申请者中仅2100人圆了“哈佛梦”.如此低的录取率不禁让人困惑,哈佛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本科生?带着这个问题,《环球时报》记者在哈佛大学4月放榜前,对哈佛大学本科招生主任威廉·菲茨西蒙斯和国际学生招生主任罗宾·沃思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上海女孩汤玫捷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当她自己一脚踏进哈佛校园时,则经受了人生中最大的冲击。"我们有12个学院,1600人,可以分三组。"她回忆说,"作为新生,你必须选择。是去刷马桶、荒郊野外生存,还是到街边卖艺?"这就是哈佛大学里鼎鼎有名的"新生周"。大多数人选择了刷马桶。"因为,它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哈佛招生官都会收到许多申请材料称自己"认识谁谁谁"、"给哈佛捐了很多钱"……招生官给出的答案也很明确:这些都不能为你购买到进入哈佛的门票!罗伯特·克拉格特在哈佛大学担任了21年的招生官,可谓阅人无数。但在离开哈佛  相似文献   

13.
红色基因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书写的革命史诗,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筑起了一座精神丰碑。分析了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和红色文化宣传等方面,阐述了加强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4.
哈佛大学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顶尖声誉和影响力的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被誉为美国政府的思想库,其商学院案例教学也盛名远播。2013年5月28日,哈佛大学在纪念教堂举行了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校长德鲁.福斯特(DrewFaust)发表演讲。福斯特是哈佛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位非哈佛毕业的校长,也是哈佛28位校长中第一位女性校长。1968年,福斯特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布尔茅尔女子学院,1971年和1975年分别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福斯特从哈佛特有的早餐谈到了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她想告诉学生的是:执着前行,尽己所能帮助他人,让自己活得更真实!文章源自哈佛大学网站公布的英文演讲稿,由本刊特约译者、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袁利平博士等编译,本刊编辑部审校。  相似文献   

15.
哈佛告诉你     
佚名 《高中生》2011,(7):39
哈佛的毕业生有一个传统:捐助哈佛。很多学生的家长,也都是哈佛的校友。一代一代的哈佛人,进入社会上层又把财富反馈给母校哈佛。每年的捐款,是哈佛收入的重要部分。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  相似文献   

16.
七彩人生     
<正>在过去40年里,威廉·菲兹西蒙斯亲手为哈佛大学挑选每一个本科生。可当年他试图敲开哈佛大门的第一个回应,是一句响亮的"不可能"。那是上世纪60年代,哈佛还被认为是一所"为精英阶层量身定做"的大学。没有人相信穷人家出身的威廉能够上哈佛,连他的老师都拒绝为他写推荐信,并极力劝道:"那地方不属于我们,你不可能融入哈佛的。"然而他们没有料想到的是,威廉不仅进了哈佛,还留在哈佛,成为招生"最高长官",并最终改变了哈佛招生录取的面貌,让这所名校从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接纳了更多像他一样被认为"不可能"的人。  相似文献   

17.
到了波士顿,我住在哈佛的研究生宿舍。同一层楼上有个英国人,是从牛津大学法学院到哈佛大学来交流一年的留学生,上哈佛的课,学分转回母校牛津,但不拿哈佛的文凭。他又能喝酒又会喝酒,几次混下来,有点友谊了,他就带我去一个House的地下室。哈佛大学的研究生院跟本科生院是分开的,本科生院有个延续了很多世代  相似文献   

18.
一、引 言 罗索斯基(Henry Rosovsky)系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院长,是规划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和核心课程承先启后的人物. 近年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改革,始自 1945 年二次大战刚结束时,哈佛校长柯南特(James B.Conant)任命由各学院推派代表所组成的"哈佛委员会"(Harvard Com-mittee),其主要任务是改革通识教育,该委员会经一年之研究,出版《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jonjnAFreeSocjety)一书,作为基本的主张,影响深远.该书明确阐述通识教育的目标在培养学生四种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沟通的能力,能做适切判断的能力,对价值的认知能力(Harvard Committee,1945,p.64-73),并认为通识课程应包括三个领域: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9.
<正>两本书的故事100多年前的一天,美国的哈佛(fu)大学发生了一件事。一名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了两本珍贵(zhen gui)的图书。哈佛大学有一项规(gui)定:学生借珍贵图书,只能在图书馆里看,绝(jue)对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日子,读了一本《哈佛经典教案》,我深受触动。创建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也是世界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三个多世纪以来,哈佛大学培养了无数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企业家及学者。迄今为止,有6位美国总统出身于哈佛大学,3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美国500家大财团2/3的决策经理从这里走出来。哈佛教育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它独具特色的“案例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