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由于教育学没有创造出关于教育世界的新知识,因此教育学对于教育世界本无话可说。无话可说却非要说些什么,由此教育学的陈述体系表现出各种与严肃理论不相符的话语风格。这些话语风格包括:(1)说得对却说不准,具体表现为同义反复、含混用词和用“真正的X”来分辨真伪。这种只说对的、不说准的思维方式越来越不顾及教育学理论应该承担的理论功能,更不顾及教育学应有的理论品性。(2)重解释和宣传、轻逻辑论证,具体表现为夸大其辞、自相矛盾和口号体。教育学对所提出的教育主张、原则、方式方法在说理时缺少足够的逻辑论证,教育学文本中很容易充斥过度的解释、冗余的说明和武断的规定,这使得教育学表现出话语风格缺陷。(3)把“历史事实”说成“逻辑必然”、把“应然”说成“实然”。如果教育的世界真是这样,缘何有那么多针对教育的批判,缘何有那么多的教育改革呢?这样的教育学是一种“不讲实情、只讲善意”的教育学。(4)顾左右而言他--大谈理论基础和实践成果而不是自身。这不是科学范式的成功,而是科学范式的失败。(5)习惯性地将问题倒推。教育学所提出的教育原则等规范并不彻底,只是将问题倒推一次罢了。对于教育学自身的元研究也是如此。教育学陈述体系的缺陷只是表层现象,究其根本乃是学术内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虽然教育学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和学术贡献,但总体上讲教育学具有较低的理论品性。教育学自身堪称形而上学,它基于先验概念所构建的教育理想国是脆弱的,只是一个排他性的理论空壳,其中充斥着大量理论伪问题。教育学不是学科理论,充其量只是从教者的职业指南。如果勉强称教育学是一种理论,它也是一种坏理论。因为教育学既不能帮助从教者实现有效的教育行动,也不能帮助从教者理解教育行动本身。以教育主张、原则、方法、模式表述的只是教育学者的主观建议,以它们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学属于私人教育学,还没有经过主体间理性的洗礼而演变成理论。把教育学看作是教育智慧或艺术的学问,或多或少是恰当的,因为它表现出了低理论水准和高实践水准的特征。教育学学科的独立标志是独创的知识体系,教育学学科问题真正的追问是教育学到底独创或能够独创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教育学由于没有创新知识因而还没有成为学科,当然人们努力构建的教育学体系自然也都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堪称形而上学,算不上独创的学问,也不是学科理论。如果勉强称教育学是一种理论,它也是一种坏理论。造成教育学自我封闭腐朽有一定历史和学理上的原因:第一,教育实践的乱象引发的是改良之心而非探究规律之理论动机,因此所催生的是行动规范以及这些规范背后的哲学原理和心理学规律,而不是科学研究。第二,下意识地将教育看作是从教者的行动而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教育实践的其他成分被边缘化甚至剔除,因此教育学很难摆脱价值立场的束缚而对“教育”进行实然的描述。第三,错误地将实践中的基于情境的“如何做”问题提升为与情境无关的理论问题。这类问题天然与真伪无关。被这些理论所引导,教育学自然与学科理论无缘。第四,二元对立的本质主义思维成为习惯。这种思维的排他性引导下的话语自然是独断论风格。第五,提出太多理想化假设。假设过于理想化的条件下,论断自然难以在真实情境下进行检验。第六,误解了科学,将科学简化为正确论断或孤立的实验方法,这使得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无缘。第七,将无法客观化的、无法重现的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无法形成可检验的教育学命题,难以通过自我否定实现理论的进化。  相似文献   

4.
任何理论都有其独立的命题网络。但教育学并不拥有自己的命题网络,倒是充满了各种争论性的话题。这些话题中,有些是其他学科"观照"教育的结果,本不属于教育学,也不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关切,包括教育的起源、发展史、教育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所谓的教育规律和教育原理、各种教育的影响因素等等;有些话题无所谓结论,话题的争论本身似乎比结论更有吸引力,包括教育教学的本质、各种对象的构成要素和功能、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是否具有相对独立性等等;有些话题只具有抽象的形而上学意义,比如教育的终极目的、各种教育主张以及相应的批判;有些话题只是职业行动规范及其解释,却被描述成了理论的样子。教育学拥有如此庞大的话题体系却让人体验到一种理论上的虚弱感。从性质上看,这些话题无法衍生出理论命题,这使得这个话题体系已经由曾经的学术成就转变为教育学难以摆脱的学术包袱。  相似文献   

5.
概念既是认识和理解教育实践的基本需要,也是构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需要。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问题以及如何认识教育学中已有概念问题,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这会促逼着人们理性和科学地认识教育学科的人文社会性,而非僵硬的把教育学变得科学化、工程化和技术化。其实,没有非科学主义的人文主义教育学,也没有非人文主义的科学教育学。不能以一种"原罪论"推定形式,认定教育学核心概念体系是糟糕的,并以一种形如赫尔巴特式的科学主义的"法度"来度量今天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决不可简单套用某种逻辑规范,教育作为多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可能有统一的定义。教育学主要还是一类主观性学科、价值性学科,是一类人文学科。教育学研究中的结果决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或"好与坏"的术语来衡量,只能用"差别与影响"来概括,这也是人文学科研究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范式"概念的视角对教育学理论展开研究,通过西方教育学理论发展阶段探析,尝试从新的角度寻求我国教育学理论研究突破,遵循"变革"的客观规律,重视组合与借鉴,形成多元化教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中的概念以语词为存在形式,以理性思维为生产方式,反映教育的本质属性,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确定性与灵活性辩证统一的特征。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学中国概念与概念体系的建构。其基本路径主要包括:通过概念的概括与限制,生成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中国概念;通过建构真概念,生成基于实践的教育学中国概念;通过提炼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生成基于人类未来的教育学中国概念;通过英文期刊等媒体适时发布概念体系,实现教育学中国概念体系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育学研究面临的困境要求教育学研究者从根本上反思教育学研究的现状、发展水平与生存方式.研究表明,教育理论思维的缺失是制约教育学研究进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学研究的实质性进展必须诉诸于教育理论思维.因此,检视教育学研究发展史,反思教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而变革教育学研究的路径已成为当前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概念分析在教育学的研究中具体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思想的工具和材料,它推动教育学的研究发展.本文主要具体分析了教育研究中概念分析的必要性,概念分析的方法和路径,同时也指出了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兴趣"概念在日常教育实践过程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在经典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我国当前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则甚少涉及。经典教育学理论对"兴趣"内涵的阐发及其理论建构方式,可以使我们更深入的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并引向对教育学理论建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教育学理论对话越来越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学理论研究中,曾经有过"学术界",众多研究者围绕着某些共同的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探讨。随着西方理论的不断引进,教育学理论研究反而失去了"学术界"(学术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有两种基本形态 ,一种是累积性的发展 ,一种是转型性的发展。它们是由社会发展和现实的教育发展所决定的。当前中国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已经具有了转型和创新的特点。它表现在一系列的基本概念、重要范畴及基本理论的变化中 ,而且这种创新和转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教育学理论的转型也是一致的。同时 ,这种教育学理论的转型与创新对于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创新和发展 ,具有提供合法性根据和指导的意义。但是 ,这种创新和转型也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其他任何一种科学理论一样,有其内在的理论结构。迄今为止,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建构问题,很多学者做了颇有成效的研究。然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拓展、学科建设、实践活动和职业化发展的深化,还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结构问题进行更精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比较教育学在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里遭遇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对于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涉及比较教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等关键性问题,对这些关键性问题的阐释,有助于界定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具体的知识领域,有助于明确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原则及其具体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揭示比较教育学的发展方向及其具体的研究目的。因此,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建构对于比较教育学的学术规范、话语体系、研究范式和知识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康 《教育研究》2015,(2):33-4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大量西方学说的译介和研究,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科学革命学说"之"范式"、德国教育学家布列钦卡"元教育学说"之"元"的概念引入到我国的教育学,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和广泛使用,一批与教育学要素联结形成的多种形式的命题得到深入研究,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范式"的引入推动教育学发生了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的变革,促进了教育学研究内容的丰富与陈述体系的升级;"元"概念的引入开拓了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视界与研究方式,提升了教育学的理论自觉,澄清并革新了教育学的历史认知,构建了元教育学分支学科。凡此革新变化缩影式地展现了大概念的引入对教育学变革与进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的建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是理论的基石,也是一种理论观点或一个理论体系是否具有解释力的关键所在。在科学研究中,为了使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新的现象,需要对原有各理论流派的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进行全面检视,对它们进行修正、抛弃或重新构建。本文把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分为理论观点型、理论体系型、学科型三种类型,并以两个案例为基础,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在对学科进行反思与研究时,如何分析、审察并构建新的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素养的高度概括,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魂脉及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根脉,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家群体精神特质的真实写照,具有中国教育家的独特性,同时也反映了教育本质和教师成长的规律,具有世界各国教育家的共同性。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为世界教育学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任何学科体系都源于一定逻辑起点,逻辑起点范畴是学科知识体系萌生的开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教"之概念.是一个抽象、概括、贯穿于始终和高度形式化了的教育范畴.教育学开始于原初的教育范畴,形成于教育类概念的累积、分化与聚合,发展于对教育类概念的反思批判和综合性改造.因此,新世纪教育学的重生有赖于教育概念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学科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有长足进展,但其个性正在逐渐丧失。方法论上的误区是造成学科教育学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学科教育学研究必须关注并积极参与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并重构研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把活动概念引入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主体教育思想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主体教育理论的建构与实践也大力开展。对主体教育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推进教育实践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的迫切需要。我刊现全文刊载著名教育学家王道俊先生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主体教育研究丛书》(涂艳国主编,共七卷)所作的序言,以飨读者,并希翼以此引起读者对主体教育理论更多的关注,深化主体教育理论研究,推动中国教育学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