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概念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问题的引导之下展开数学思考,探索出概念的丰富内涵,继而加深对数学概念意义的深刻理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认识分数"时,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如图:  相似文献   

2.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安排了两个课时:"分一分(一)"是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分一分(二)"则是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对此内容的学习,学生有了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经能够独立解答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9~101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获取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了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够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相似文献   

4.
分数的意义的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逐步触摸分数概念的数学本质,离不开教师有清醒的教学意识和独立的教学判断。实践中,整体构建教学的"任务框架",帮助学生形成分数的"多元表征",在不断地比较与反思中,促进学生对分数概念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5.
苏士慧 《广西教育》2014,(29):70-71
正"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传统教学比较注重概念的形式,却忽视其实质和实际背景,忽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忽视推理及其所具有的数学创造性。在概念教学时,笔者尝试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概念。体验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究和猜测的,以及结果是如何应用的。【片段一】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教学重、难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理解简单的分数。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看似简单,但要明确内涵、界定外延,让学生透视概念本质却不容易。如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透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就必须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9.
"认识分数"是小学阶段认识分数的开始.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图形或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来表示.这里的"结合具体情境"既是教学时需要把握的目标,也指明了学生认识分数的具体路径.顾老师在教学中紧扣教学目标,在"情境"上做足了文章,以恰当而有效的情境驱动学生的数学理解.  相似文献   

10.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数学思维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对概念教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概念联系在促进学生概念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说学生对一个概念理解了,就是指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关于这一概念的比较充分的概念联系,从而使这一概念成为了学生已有知识网络的一部分.这个认识对数学概念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以为,在小学数学中,"概念联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生活概念与数学概念的联系,二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示之间的联系,三是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重视通过概念联系促进概念理解,具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志国 《广西教育》2014,(21):87-88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根据教材编排,分数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把一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所取的份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这个分数的意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进行了两次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的"分数的再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概念具有系统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要切实把握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人教版教材将"分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编排在三年级上册,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意义"编排在五年级下册,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  相似文献   

14.
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认识分数"一课的教学,阐述了比较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采用"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要注意三个方面:找准"比较"前的点、把握"比较"时的度、关注"比较"后的思,对一线教师的数学课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洪月玲 《考试周刊》2013,(26):88-88
<正>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分一分(一)第53—54页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创设情境进行直观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重要性;正确地读写简单的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概念具有系统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要切实把握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人教版教材将"分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编排在三年级上册,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意义"编排在五年级下册,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由于"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意义"编排在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概念看上去简单,但要挖掘内涵、展示外延,让小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本质却有一定的难度。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分数的意义",就是一节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课,如果仅仅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对分数意义浅层次的复述和模仿层面,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对分数本质探求的需要。在经历多轮课堂教学实践后,笔者发现,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西师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第七单元认识分数.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3.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董艳玲 《中小学电教》2010,(12):136-136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节分一分(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0~61页.   教学过程:   一、分数的产生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要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我们一般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分数,我们一般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分灵敏是怎样产生的,分数是什么,分数的作用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