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訏的传统情结相当深厚,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学文本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徐訏对传统文化并未全盘接受,而是接纳从传统文化肌体上剥离出来的带有民间色彩与世俗气息的思想信念。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反思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訏小说受到中西文化两方面的影响,传统与现代性交织并向现代性倾斜是其小说明显的文化反思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耻感文化发端于传统儒家思想,作为一种道德评价促进手段,通过社会舆论的影响,引导人们内在自省,提高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的道德修养。日本文化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耻感"强调外界力量对个人的约束,虽含有中国传统耻感文化评价手段,但受岛国文化的扭曲,缺失促进道德修养的要义,在内容上产生异化。  相似文献   

3.
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基督教与西方现代主义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反思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訏小说的文化反思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为他的小说创作增添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的文化因子,研究这一影响对徐訏的文化反思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徐訏的传统文化情结相当深厚,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学文本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徐訏对传统文化并未全盘接受,而是接纳从传统文化肌体上剥离出来的带有民间色彩与世俗气息的思想信念.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马克思主义、理性与非理性人文主义、基督教、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等都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观照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传统与现代性交织并向现代性倾斜是徐訏小说明显的文化观照特征.  相似文献   

5.
我国校长负责制虽经历了20来年的发展,但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总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充分考虑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校长负责制的负面影响,从政教分离、培育新型教育观、完善教育法律体系等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我国的校长负责制,可使我国的教育改革尽快地与国际教育改革接轨。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类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当前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年份分布情况、选题分布情况、团队建设情况、期刊布局情况研究发现:自2003年以来与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文献研究虽呈增长趋势,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选题分布虽较为广泛,但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团队建设虽起步较好,但有待于进一步夯实;发表期刊布局不够合理,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唐蓉 《文教资料》2014,(33):4-5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虽受西方文化影响颇深,但徐诗魅力产生的根源还在于其表现出的对中国古典诗创作传统及鉴赏习惯的一定程度的皈依。文章就徐志摩诗的中国传统诗美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尼日利亚有三大教育体系,即传统教育、伊斯兰教育与西方教育。其中传统教育历史悠久,在伊斯兰与西方教育体制传入以前早已自成一体。当今,传统教育虽与后两者并行不悖,但其影响主要在农村。 尼日利亚传统的教育形式与非洲其它许多地区基本相同。虽然尼日利亚的诸多民族各有其独特的传统与文化。但其教育目的是共同的,只是间或由于社会经济、地理环境、文化与历史等原因,教育儿童的方法不  相似文献   

9.
东亚法律文化属于世界法律文化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东亚各国法律赖以生长的历史与文化环境不尽相同,近现代东亚各国法律文化的发展因国而异,各国的法律文化大多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多元、从人治到法治:从中华法系到混合法系的转变过程。走向现代法治的东亚国家的法律文化特性表现为:传统儒家法律文化由盛而衰,丧失原有地位,但仍在东亚各国法律文化中存留并影响深远;受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东亚各国近现代法律文化经历了外来法与本土法的冲突与融合,虽形态不同、特色各异,但共性犹存;权威主义政治是现代东亚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东晋南朝时期,琅邪颜氏家族在权势地位上虽非显赫,但历经数百年,代有人物,不绝如缕,且于学术文化多有贡献,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世族。在玄风泛滥的背景下,颜氏子孙世代遵循礼法,恪守孝悌之道,多排斥玄虚,尤以东晋之颜含、入隋之颜之推为突出。晋宋之际颜延之虽曾由儒入玄,但对其家族毕竟影响有限。中古时代,颜氏家族作为士族门第社会中的"小族",世代相传,维系着其家族地位承继不替,主要得益于其家族崇尚儒家礼法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