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实录】一、课前预热,引发兴趣播放鸟鸣的声音,引导学生捕捉大自然中的声音。二、揭示课题,丰富信息师好,谁来读读课题?生黄果树听瀑。师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课题中哪一个字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跟声音有关?生听。师非常好。那如果文章主要写瀑布的形态,这个课题需要改成——生黄果树看瀑。生黄果树观瀑。师是呀,但我们今天学的是——生黄果树听瀑。师听的就是瀑布的——生声音。师知道黄果树瀑布吗?知道的同学就跟大家来说一说。生黄果树瀑布是一个很大的瀑布,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  相似文献   

2.
神雾山之行     
走进大山,就好像投进了大自然绿色的怀抱。峰回路转,神雾山的大门突然挡在了眼前,绿色的门楼上嵌着苍劲挺拔的“神雾山”三个大字,此时,我不禁想:神雾山一定很神奇吧!跨进神雾山,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清爽,耳边立即传来山涧飞流直下的瀑布声音,原来已经到了“听瀑亭”。坐在听瀑亭中静心细听,还有清脆的泉水声音,好像在给瀑布声伴奏,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宛如一首神秘  相似文献   

3.
由于几千年的“上智下愚”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教育在传统的意义 上,主要指教师居高临下的一种赐予,并且这种赐予似乎都是教师通过声音方式,从口里“ 讲”或“说”出来的,声音充斥学生周围,“听”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现在不能 体罚学生了,教育似乎就等于“叫”:教师的讲课声;校长的教导声;班主任的批评声;父 母的唠叨声,特别是,有的班主任坚信:“说你听、你就听,不听也得听”。学生们大多生 活在一个声音世界,在有的教师眼里,似乎一个个学生除了耳朵,什么也没剩下,这句话对 不对,老师可以扪心自问。一声音在传递…  相似文献   

4.
一、恰当使用录音 ,解决用言语难以表述的问题《瀑布》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 ,诗的第一节写未见其形 ,先闻其声。在讲这一节时 ,学生一读完 ,我们就提问 :“为什么还没看见瀑布就先听见了瀑布的声音?”学生答 :“因为瀑布的声音非常大。”但瀑布声到底是怎样的 ,到底有多大 ,还是不清楚。我们接着说 :“让我们来听瀑布的声音 ,再想一想它像什么?”然后放录音 ,学生真真切切地听到了瀑布的声音。啊 ,原来是这样的!这么大 ,这么有气势 ,这声音到底像什么?学生会利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相似文献   

5.
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除了注意与低年级紧密衔接,继续完成识字任务,巩固识字成果以外,仍然必须紧紧抓住词和句的训练,重点抓好段的训练,并为段向篇的过渡训练打基础.怎样通过讲读教学完成这些主要训练内容?下面以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谈几点建议.1、加强词句训练.中年级的前期,字词教学仍然带有低年级字词教学的特点,即在注意字音字形学习的同时,逐步加重词义教学.例如《瀑布》这一课,要让学生学会的生字新词是“瀑布”、“比喻”、“屏”等.首先应读准课题中的生字瀑(pù),比较字形暴—瀑—爆,提示注意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在检查学生预习后的自学情况时,看其是否读准了喻yù(圆唇音,第四声)、屏píng(后鼻音第二声)的字音;是否记住了字形,喻—愉作比较;是否懂得了词义,“比喻”:打比方的意思.“屏”即屏风,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看见过的屏风样子来理解词义.在朗读课文时读准诗中“一转、一道、一座、一阵”这些数量词.在分节讲读、理解诗意时,抓住重点词句.如:“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教师可设问,是怎样的声音?课文中作者用两句话告诉我们瀑布的声音像什么,又像什么?(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的声音,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的声音)通过抓重点句让学生说说句中重点词“叠叠”,原  相似文献   

6.
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好 ,作业时出现错误。往往是学生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而引起的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 ,如何能象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 ?一、从实例谈起 ,从需要入手从生活中的实例和需要谈起 ,每个知识点都注意引入 ,能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一种求知的情境。一位教师在教授立体几何中“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画法”时 ,先画了个大方桌 (如图 1) ,问 :“这个大方桌象不象 ?”学生马上活跃起来 ,有的笑声切切 ,有的说象 ,有的说不象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插入道 :“这是不少幼儿园小朋友画大方桌时的样子 !”学生大笑 ,稍顿 ,教师继续点拨 :“象…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选学课文《黄果树听瀑》教学片段:师:有关"听瀑"的句子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按照顺序找出来了。但是简简单单的瀑布声,作者为什么能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生沉默)师:同样表示声音响亮,作者用了"渐近渐响""人喧马啸""响遏行云""如雷轰鸣""訇然作响"等不同的词语,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生:丰富。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一下子就发现了作者的第一个写作手法——用词丰富。(板书:用词丰富)那么谁发现了作者的第二个写  相似文献   

8.
一句平平常常的话,一般人可能一听就过去了,可思茅二小的邵翠萍老师听着却特别甜,甜得象边疆甘醇的泉水。你听:“我们的老师说的,一遍——钟声——进教室!”“我们的老师说的,好孩子不欺负同学!”“我们的老师说的,随地吐痰不卫生,不文明!”声音是那么纯真,那么挚切!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听了一堂小学作文课,教师把一只脸盆放到讲台上,刚上课便说:“盆里有肥皂水,现在请大家用竹笔套吹泡泡,看谁吹得大,吹得多。”学生兴味盎然,泡泡吹得满天飞。教师问:“泡泡象什么?”“象汽球”、“象飞船”、“象月亮”、“象珍珠”、“象足球”……教师又问:“要  相似文献   

10.
有位教师讲到《半夜鸡叫》(八册18课)的“玉宝正在纳闷,只见那人直奔牛圈走来”一句时,学生问:“那人到底是奔来,还是走来的?”答曰:“是走来的。”“为什么说是走来的?‘奔’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要刨根追底。教师不快地回答:“记住我说的就行了。”无独有偶,另一位教师上这课时,学生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该教师没有直截了当解答,却反问:“结合上下文,就当时的环境、时间特点,以及周扒皮学做半夜鸡叫的心理状态来看,周扒皮该奔、还是该走?”这一点(?),学生的思维就象旋转的电扇,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周扒皮学鸡叫,一定偷偷摸摸,轻手轻脚,害怕长工们发现。”有的说:“走,声音轻;奔,声音大。夜深人静,狡猾的周扒皮怎敢奔呢?”也有的说:“课文里‘那人走到牛槽边’一句,就能证实周扒皮是走来的”。……“对!讲得都有道理。”教师眉头一扬,微笑着继续开导,“‘奔’,除了‘跑’的意思外,还有什么其他意  相似文献   

11.
聆听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何等的壮观!那飞悬的“银河”,洋洋洒洒,奔流不息。我身临其境,感官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那直击心灵洞穿一切的——庐山瀑布的声音。站在瀑底,抬眼望着那排山倒海向我们奔来的瀑布,击打在岩石上,水与岩石强烈地碰撞,演奏着激昂的交响乐曲。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新上岗的小学英语教师,一有空我便去听公开课。应当说,大部分公开课都让我学到了许多在师范学校难以学到的“真经”。但也有的公开课听了总觉得难以仿效。如有的老师上课时总是精心设计整堂课的各个环节,用心设置好每一个细节,每提一个问题,学生都是“异口同声”,答案都是标准的,根本听不到少数同学的别样声音。我想,教师这样万无一失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在轻快的音乐中,幼儿任意玩起了纸棒,有的在舞小棒,有的在玩“赶小猪”游戏,有的在玩“轿抬子”游戏……教师:瞧!这两位好朋友在说悄悄话呢。大家能听到她们在说些什么吗?幼儿:听不到!教师转向那对好朋友:你愿意把你听到的话告诉大家吗?一幼儿:她说星期天妈妈带她去公园玩了!一幼儿:她说今天早上老师表扬她了!正是由于纸棒的神奇——可以听到好朋友的悄悄话,幼儿已迫不及待地俩俩合作玩起了“说悄悄话”的游戏。有的幼儿在神秘地说,有的幼儿边听边笑,有的幼儿边听边点头......当幼儿玩意正浓时,教师及时发挥引导作用,向更深层次推进,把刚才…  相似文献   

14.
张颖 《天津教育》2004,(10):36-37
天津教育与学生打交道,会“说”恐怕是班主任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向学生明确各种教育要求时要“说”,让学生明辨是非道理时要“说”,批评学生时要“说”,表扬学生时也要“说”……可是,同样是开口说话,为什么有的教师的话学生爱听,有的教师的话学生却不爱听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三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师在讲授《春联》时,文中有一幅春联这样写道: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教师问:“谁喜欢这幅春联?”全班只有两个学生举手。教师并不着急,面带微笑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读这幅春联。在抑扬顿挫的语调里,学生一边聆听,一边遐想。教师又问:“听了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说:“我看到小草发芽了,绿绿的。”有的说:“我看到杏花开了,红红的。”还有的说:“我好像闻到杏花的芬芳,蜜蜂在辛勤地采蜜。”教师适时出示了一幅动画:碧绿的芳草地,飘逸的杏花雨,蓝天白云,小鸟依依。抒情的音乐,动情的朗诵,使得学生个个屏…  相似文献   

16.
出于礼貌,在中小学,上课伊始,总要有一段形成多年的师生间约定俗成的“礼仪”。当老师走进课堂,学生起立,行注目礼,老师来到讲台说声:“同学们好!”学生托着长长的声音齐喊:“老——师——好!”出于礼节,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无可非议。但如果你留心观察,听其声,观其神,听到“老——师——好”时,就会看出多数学生随声附和,例行公事。新课程进入课堂,师生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此,有的学校、有的班级、有的老师对“问好”针对特殊时间、特殊情况时赋予新的内涵。请看案例。案例(一)(一个班级一周师生的课堂前的礼仪“对话”)3月7日师(女):…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基本上是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进行的。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在听、读、写三个方面的教学做的比较到位,而在对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上所做的还有所欠缺。课堂上有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学生交流发言时,有的同学声音很小,让人听不清楚;有的同学语句不流畅,甚至表意也不明确;有的就不愿在课堂上表达和交流,觉得自己的表达水平不好,怕出丑。《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在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培养:一、创设氛围,要让学生敢于表达与…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教《半夜鸡叫》一课“玉宝正在纳闷,只见那人直奔牛圈走来”一句时,学生问:“那人到底是奔来,还是走来的?”“是走来的。”教师不耐烦地回答。学生还想要问什么,却被教师不快的神情给堵回去了。 另一教师上这课时,学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该教师没有直截了当地解答,却反问:“结合上下文,就当时的环境、时间特点,以及周扒皮半夜学鸡叫的心理状态来看,周扒皮该奔,还是该走?”这一点拨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学生说:“周扒皮学鸡叫,害怕长工们发现,一定是偷偷摸摸、轻手轻脚的。”有的说:“走,声音轻;奔,声音大。夜深人静,狡猾的周扒皮怎么敢奔呢?”也有的说:“课文中‘那人走到牛槽  相似文献   

19.
黄山北海附近,一块高耸的巨石屹立在雄伟的峰顶,远远望去,宛如一只猴子蹲在那里,正凝神观望远方,所以人们称它为“猴子观海”。云谷寺附近有一个瀑布叫“九龙瀑”,瀑布九迭,好像九条白龙正在戏水,终年喷玉溅珠,蔚为壮观。瀑布落到山下,和一股股山间清泉逐渐汇成小河,流经屯溪,汇成新安江,再流入钱塘江,最后,浩浩荡荡奔向东海。有一天,“猴子观海”嘲笑身下的“九龙瀑”说:“世界上没有谁比你更软弱了,遇到严寒,你就结成冰;让你流入游泳池,你就成了长方体;把你灌入瓶中,你就成了……”“九龙瀑”坦然地说:“不…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小组讨论,顿时,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由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没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唉声叹气,根本不去听别人在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