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内生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是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保障。文章分析了苏州地区"内生型"创新人才的内涵特点、培养现状和意义,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和社会机构为支撑,坚持产业升级和社会需求的导向,构建"学校—企业"、"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社会专业机构—企业"三个网络化培养平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整体政府"理论缘起于西方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其基本的涵义是公共服务机构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实行的包括政府内部合作,政府与非政府治理主体的协作,以及新的行政文化在内的新的治理模式。作为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及完善,整体政府有效的解决了行政领域存在的"碎片化"和部门的自我中心主义,增强了合作与协调,从而提高政府的效益与效率。  相似文献   

3.
“大部制”视角下民族地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及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是十七大对政府机构改革提出的课题。民族地区乡镇应充分认识推行大部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顺应大部制改革趋势,推动民族地区乡镇机构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式的转型过程中,政府、市场、学校这三种机制同时成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动力。由于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在资源整合机制中起着宏观主导作用。市场基础性作用影响的过程,使得资源配置过程趋向优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大学与身俱来的学术力量不是市场或政府力量能替代的。"整合"不同分配机制的过程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创新过程,三种机制力量互为基础、相互作用形成三环相联的机制模型。整合机制有利于解决欠发达省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各有其优势与短处,二者应密切合作,成立协调机构,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扬长避短,整合资源,以高效、灵活地应对各类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6.
科技预算是政府实施科技治理的关键工具。从研发经费和实施机构的分布来看,美国联邦政府层面的科技投入是典型的分散型管理模式。一般来讲,分散的投入和管理模式容易产生重复资助、效率低下等问题。为避免或缓解此类问题,美国联邦政府采取中央顶层设计、分部门组织实施的方式。实践表明:这种跨部门的、结合具体工作的顶层协调机制可在整合资源、协调各部门行动和最大化科研的社会经济贡献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我国科技投入的管理模式与美国颇为相似,可借鉴美国科技投入协调机制的有效经验,通过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投入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等改革措施,提高政府科技投入的效率和效益。摘要:  相似文献   

7.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大部制改革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门体制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它有利于优化行政组织结构,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和政出多门的现象,提升政府效能。推行大部门体制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举措,其宗旨在于通过整合政府机构与职能,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我国大部制改革面临利益整合难、部门协调难、人员分流难以及权力监督难等诸多困境。实行决策与执行职能适度分离,健全责任监督机制,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重视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实施相关配套改革等,是突破大部制改革困境,使其顺利进行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跨部门协调对于教育改革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改革目标决策、资源配置、政策创新等改革阶段。跨部门协调的核心任务是形成各参与部门共同认可、并具有主动执行意愿的新政策或规则,与政府职能部门执行现行政策中的"合作""协同"有本质区别。本研究尝试借鉴政府改革相关理论和分析工具,建立一个适用于我国教育改革跨部门协调的"要素—过程"二维分析框架:要素维度,简要地对"协调事项""协调机构""协调方法"及其形态进行分析;过程维度,针对不同阶段改革任务属性及其向政治或技术分化的差异,对不同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应用该框架对某省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实证分析发现:跨部门协调的实现需要具有特定权力的协调机构在合适时机出场,各部门参与改革的"目的性"是否增强是检验协调效果的指标;在不同改革阶段,协调事项性质和复杂程度是判断协调机构出场时机"适宜性"和协调方法"适配性"的参照因素。  相似文献   

9.
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以实现共享,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三层构建、分层整合和明确权责、全员共享的原则整合、共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在当前.设立统一的协调组织机构、搭建便捷的网络共享平台、实施教学资源科研教研共享项目是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以实现共享重要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酒店业的基层服务岗位是直接服务宾客、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的组织机构构成要素。近年来,该岗位上持续递增的人员流失直至出现的"用工荒"现象给酒店行业的稳定发展制造了新的难题。本文就目前困扰酒店业的基层服务岗位"用工荒"现象的现状与成因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政府与行业协会服务角色的转变、酒店行业自身用人理念与制度的调整、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化等对策为行业的发展制约提供破冰性的建议,进而促进政府、企业、院校协调互动的良性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高校公共机房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校公共计算资源整合应用方法,并主要从公共计算资源云计算架构,公共计算资源整合方法,公共计算资源云应用服务模式以及高校公共计算资源安全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该方法有望增强公共计算资源的共享服务能力,提高软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率,并简化高校公共机房的运维管理工作,提高教学服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由最初的自上而下研究模式,途经自下而上模式,发展到今天的多元化时期,相应的方法论经历了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和解释学等发展到当今的受惠于多元化的方法论,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协同理论倡导主体多元化、合作方式协同化等理念,对于提升图书馆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图书馆在构建公共资源整合过程体系中,呈现出体制障碍、资源整合程度低、参与主体单一等问题.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觉,尝试性地提出从转变政府职能和角色、搭建信息资源协同整合平台、充分挖掘社会力量等路径,调动公共图书馆、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力量协同应对,实现社会参与图书馆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教育的勃兴是在中国近代国情所急、民情所需、教育所要的背景下产生的。社会教育承载着“开启民智”的重任,历经了艰难的发展历程。教育家群体对社会教育的关注,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力量。学制体系与社会教育关系之争,产生的“联络说”“并列说”“融合说”与“兼办说”,留下了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尚未破解的教育难题——社会教育制度化。这个难题的提出是前辈探索教育尊重国情,尝试建立国民教育制度系统的重要努力,为我们今天健全国民教育系统、完善学制体系、探索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制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本土经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后期以来,在民主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英国政府为了提升教育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基础教育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价值教育的发展.随着价值教育研究的深入、民主教学思想的推广、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英国公立中小学的价值教育,在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课程设置及考核评估等方面,日益呈现出综合化、民主化、统一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公共财政角度看,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巨大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包括城乡一体化的财政分配制度、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以及城乡统一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现阶段,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面临重大调整。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将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环境改善、形成未来生活的稳定预期等提供新的契机,并为农村市场的繁荣与扩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西方公共行政学百余年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相应的公共行政价值的转换与整合,而这些转换与整合又与官僚制精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应当立足于公共行政实践而寻求公共行政价值的转换和整合,并实现对官僚制精神的借鉴和超越。  相似文献   

19.
在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因素中,体制机制障碍是重要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定要突破户籍、就业、征地等方面的体制障碍,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措施,全方位推进城乡一体化,即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产业发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就业与社保体系建设一体化及社会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国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相应成为我国新阶段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要把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着力推进各项制度的改革进程,加快城乡各项体制机制的对接,从而真正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