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代表,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直指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艺术领域的虚假与欺骗特性.在《文化批评与社会》《自由时间》等二战后发表的多篇文稿中,阿多诺在文化工业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自由时间与闲暇时间,并认为被文化工业组织好的自由是一种强迫性的自由,人们在这种强迫性自由中的活动不过是虚假活动.换言之,单纯的闲暇时间并非真正的自由时间.事实上,由文化工业批判到社会历史批判是阿多诺非同一性哲学思考的一条明确路径,他对自由时间的思考同样意在克服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异化状况.  相似文献   

2.
阿多诺为当代西方文化精神注入了强大的批判力量,深刻地改变了启蒙运动以来的文化内核和文化走向。反启蒙、非同一性原则和否定的辩证法,是他对20世纪的血腥杀戮和全面异化进行文化反思得出的成果。并且,在实践层面,他通过对文化工业的批判揭去了宏大叙事的假面。可贵的是,阿多诺并未丢弃理想之帆,他憧憬着艺术救赎的可能。阿多诺作为独立自由的公共知识分子,感召着后继者的学术良知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3.
阿多诺的批判理论,立足于对同一性的批判与非同一性的张扬。阿多诺将他的非同一性,逐一指向概念、启蒙和异化,形成他批判理论的脉络。在对异化进行了批判与审视后,阿多诺以“丑”来对抗异化,形成了他独特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阿多诺深耕音乐领域,他的音乐思想是先锋、批判、否定的。阿多诺关注现代音乐的不协和特质,认为新维也纳乐派的十二音体系作品能够批判社会矛盾并呼唤变革力量;他强烈地批判流行音乐,指出流行音乐在技术发展、资本逻辑与极权统治之下沦为仅供消遣娱乐的商品,造成人的异化,使大众丧失对不合理社会的批判和反抗。阿多诺音乐思想和他的文化工业批判密切相关,在和本雅明的论争当中,阿多诺对大众流行文化呈现出否定性的态度,其背后是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5.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较早地意识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后果,鼓励无产阶级通过意识形态斗争争取革命胜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批判启蒙的工具理性阻碍了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发展,主张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来反抗资本主义经济的权威和国家的权威,从而构建符合人道的社会。弗洛姆认为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磨灭了人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在革命中的作用,才能恢复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刘云兰 《宜春学院学报》2004,26(1):89-91,102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坚力量阿多诺,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人性的异化充满了深深地忧虑与关怀,他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批判以及为现代主义艺术辩护体现着浓厚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阿多诺认为,以艺术自身的逻辑进行艺术创造就是为了以艺术独特的敏感性对现实的利害关系进行隐喻表现,使人能够意识到自身和社会的异化,这样,现代艺术就获得了批判工具理性和异化现实的能力并把人的意识指向人性丰富和社会自由。在现代美学视域中,阿多诺赋予了艺术的社会性这一传统美学命题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阿多诺认为,在资本主义杌械复制技术支持下汹涌而来的文化工业使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呈现出伪个体化和非个性化倾向,导致了个人自主性的丧失和个性的泯灭。因此,他立足于奥斯雏辛这一人类深重灾难之后的社会历史条件、立足于启蒙辩证法所倡导的同一性及总体性价值体系的缺陷、立足于个人精神贵族的骄傲,对大众文化的审美价值展开了尖锐而猛烈的批判,并企盼通过建立审美乌托邦实现他对处于被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奴役之下的人们的人性“救赎”。然而,受其所处时代、理论体系及个性特征的拘囿,阿多诺对文化工业审美价值的批判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阿多诺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所开展的社会认识论批判,并非呈现为一套完备的学理体系,而是脱胎于他对现代工业社会理性形式的分析,尤其体现在他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上。以大众文化为商品内容的文化工业生产系统,实现了以社会控制、消解认识自律性为目标的意识形态功能,实现了康德试图批判并加以限定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在上述图景中,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与康德的先验认识论的疑难(即图式论疑难),就此形成一种互文关系:一方面,文化工业的社会效应,引向了对康德知识论其社会实践意涵的再阐发;另一方面,阿多诺对康德图式论反讽式的借鉴,精准定位了文化工业实现社会控制的运作机理。就此,一种基于康德先验知识体系改造的社会认识论,可在文化工业批判开启的社会历史总体性中获得理论定向。  相似文献   

10.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主要是通过他对流行音乐的批判体现出来的。他认为,流行音乐的生产遵循着商品生产的逻辑并渗透着资本运作的因素,其内部结构呈现出了标准化与伪个性化的特征,实际上这也是整个文化工业产品的主要特征。因此,“必须常新又必须常常相同”就成了文化工业奉行的生产原则。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分析虽稍嫌粗疏,但在今天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理性批判,抓住了人类主体体现自身本性最重要的支点——理性,对理性自身进行了批判。启蒙理性批判,不仅把工具理性的合理性概念用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而且用于解释并证明,在人类早期神话中理性的异化就已初露端倪,从而揭示了理性异化的生存论根源。启蒙理性批判发展为法兰克福学派独具特色的工具理性批判。启蒙理性批判,继承了卢卡奇关于资本主义物化与科学技术合理化批判,拓宽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视野,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自身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2.
阿多诺"最先把大众文化和高等文化同时纳入到现代文化的理论研究视野",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奠定了基调.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对商品化、标准化、强制化的大众文化造成的现代工业社会文化危机的回应,他提倡一种具有否定、批判和乌托邦功能的"反艺术",认为只有这样的艺术才能消除绝望、拯救心灵、拯救现实.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暴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但同时也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缺陷.  相似文献   

13.
揭露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质,是阿多诺文化批判的一个重要论题。在阿多诺看来,大众文化作为工业社会中的“文化工业”,从一产生就必然是虚假的和带有欺骗性的,它不仅使艺术沦为非艺术,而且以含蓄隐藏的手段施行着一种全面的文化控制。因而,阿多诺对大众文化及其产生的时代作了决绝的否定;同时,阿多诺又虔诚地希望以“现代艺术”的反叛精神来实现对现实的救赎,表明了重建启蒙的渴望。本文从分析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质入手,较为具体地阐述了阿多诺文化批判思想的精义,并对大众文化的实质和命运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建构的重要一维是对康德先验理性中非同一性的强调。康德意识到现代理性主体主义使人陷入非理性和不自由的危机,并力图通过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和严格的理性划界来拯救人的自由和尊严。阿多诺重新强调康德批判哲学中先验理性蕴含的非同一性要素,批判启蒙理性在现代社会倒退为权力支配的同一性,并结合社会批判和心理学分析否定了道德普遍主义的观念性。通过对康德先验理性哲学体系的批判性重构,阿多诺重新确立了非同一性对于经验主体和个性自由的前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批判同一性而闻名的阿多诺代表着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的终结.通过两种总体性概念的澄清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论述表明,阿多诺并不是现代性与形而上学的终结者.总体性问题在阿多诺那里仍然是对现代社会的批判诊断和对人类解放设想的核心概念.阿多诺复杂的反体系思想里一直有着总体性的关怀与向往,它只不过常常以隐蔽的方式在场,它是没有放弃幸福的希望以及改变世界的否定式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6.
阿多诺从美学角度和意识形态控制角度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有着独特的魅力,但在实践中却遭到了失败。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困境正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困境,即理论上的逻辑并未合乎实践的逻辑。我国在不同时期赋予阿多诺理论以不同的价值,表明了我国对待理论的实践态度。在我国,因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日益提高,有必要发展文化产业,这是出于一种现实实践的考虑。  相似文献   

17.
阿多诺运用马克思的商品交换法则展开了对文化商品化的批判,阐明了文化商品化的运作过程及其影响,他的思想对于今天判定我国当代文化工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辩证法》开始了对大众文化的批判,阿多诺在第二章“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中对文化工业作了详细的分析,直指文化工业的负面特征,其表现出的同一性、欺骗性以及反启蒙性,都致使人丧失了主体性,在意识形态和商业化进程中,主体性渐趋消失。然而,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弥漫着浓烈的精英主义论调以及悲观色彩,这也是其理论的局限所在。因此,还是要辩证看待,理性应对。  相似文献   

19.
伍荣华 《文教资料》2012,(19):85-86
特奥多·W.阿尔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批评家”之一。阿尔多诺认为文化工业具有商品拜物教特征和自上而下的整合性特征,它已沦为资本主义社会操纵大众意识、扼杀个性和自由的工具。阿尔多诺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受其支配的文化采取彻底的否定和批判的态度,以此否定和抗议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现实,可见否定的目的是救赎。  相似文献   

20.
吕婷 《现代语文》2007,(5):120-121,114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再思考》写于1963年,他认为,文化工业是为大众消费而制作的在各个分支上相似的,或者至少可以说是互相适应的,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的系统。本文结合当今大众文化现实,旨在深入理解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