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品课程建设自2003年在本科院校启动已经运行多年,全国本科院校已经建成了数以千万门的精品课程,各院校和国家教育部门都建有专门的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了和谐教学团队的生成,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使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积极地发挥,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自由选学、选修,并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共享的终身教育平台。精品课程建设在大学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凸显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落实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中“五个一流”的重要举措。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充分、灵活、全方位实施校企合作,在课程能力目标制定、教材编写、质量监控、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在计算机网络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11(2):F0003-F0003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由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人文应用学部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全体高职学生中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2007年申报并获批立项为院级精品课程,2008年申报并获批立项为厦门市市级精品课程和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4.
依托精品课程建设"中国地理"网络教学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地理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中国地理”是国家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是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设,逐步实现教学资源的公开与共享。本文结合“中国地理”课程建设的实践,着重探讨中国地理网络课程的结构及主要内容,涉及到课程特色、教学队伍、课程介绍、网上课堂、学生实践、网络资源、教学评价、教学论坛等8个模块的建设;提出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过程的理念,搭建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学生实践网络平台;最后浅析了“中国地理”课程在国家级、省市级和学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互补关系。以期形成辐射全国各省、地区,实现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网络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美国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所全国教育统计中心发布了美国公立学校及教室网络状况的最新调查统计结果(1994~2002)。包括学校互联网连通情况、学校计算机情况、学校网站(网页)情况、防止网上不良信息的技术或程序的使用以及基于网络与课程整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等方面。这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2003年4月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工程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全国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制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精品课程,许多精品课程采用了网络课程这种形式实现网上发布和免费开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网络课程通常是指通过网络媒介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及其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信息资源、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等。[1]网络课程中的交互是指学习者与学习资源、学习伙伴以及指导教师等在网络课程情境中所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2]学习者在网络化环境(或网络课程情境)中通过各种交互操作和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3-2008年6年间网络精品课程方面的201篇论文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得出网络精品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了精品课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依托edX平台所提供的海量数据,基于MOOC学习者的选课行为,获得由85门(类)课程所形成的连通网络,从中发现:CS(计算机科学)课程为整个连通网络的中心;网络局部也存在核心节点,具有课程组、基础性、跨学科等特性;CS和STEM(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GHSS(政府、健康及社会科学)以及HHRDE(人文、历史、宗教、设计和教育)四类课程形成了一个交叉流动的连通网络,打破了固有的学科边界。但这一网络特性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失衡、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为慕课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启示:应强化跨学科观念,建设课程组,明确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加强中国在国际慕课平台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高职精品课程与教师团队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精品课程的内涵与特性,要求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师团队是构成精品课程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着精品课程建设任务的实现.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善于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结合起来,从团队带头人遴选、团队结构、创新气氛、青年教师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寻求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深化高校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强化精品课程发展三个角度探讨了精品课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意义,从建构精品课程理论基础、加强精品课程师资建设、保障精品课程良好发展、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实现优质网络资源共享等方面阐释了精品课程长效管理机制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数字大学城”是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推出的集精品课程开发、课程建设、网络辅助教学、虚拟协同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进行精品课程的开发、申报、建设、维护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为教师数字化备课、本学科的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为教师的教学管理提供了强大的网络辅助教学、督学功能,并且能够自动为教师建立完整的数字化教学档案。淮北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使用天空教室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辅助教学,精品课程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网络辅助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任课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了学风的改善,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培训工作有很大的发展。从1983年至1986年,我省有10所管理干部学院相继成立起来,并在国家备案,获准招生。6年来,各管理干部学院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逐渐壮大,领导班子得以充实加强。据1988年9月统计,全省10所管理干部学院共有教职工2084人,其中专职教师792人。专职教师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142人,讲师262人。每个学院开设4—6个专业。校舍总面积23万  相似文献   

13.
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分析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精品教材、精品课堂、网络精品资料,开发综合性实验、实训,提高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最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精品课程网络论坛互动能使形势与政策课实现虚拟与现实的统一,连通更多教与学的联系,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更新理念,提升网络技术能力,处理好实体课堂与虚拟网络论坛两个课堂的互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5.
精品课程建设十大辐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尺。基于此,本文着重从促进名师授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一线教师荣誉感等十个方面探讨了精品课程建设对学校教学工作所带来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青岛市教育局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本人也主持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精品课程建设。在该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实践中,本人体会到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不仅仅是将精品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环境、课程评价及教师队伍等内容简单地呈现在网络上。这些资源应可供教师和学生借鉴参考,并遵循示范性、职业性和共享性的原则。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我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一、精选课程网络资源,应体现课程特色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优势,充分体现精品课程的特  相似文献   

17.
以2000~2013年期间在SCI数据库中创新管理领域的科技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对中国科研机构国际合作网络的时间演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中国科研机构在创新管理领域的国际合作的发展规律及运行状态。研究发现:我国先行并坚持国际合作的科研机构的国际学术竞争力得到增强;我国科研机构国际合作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已经逐渐实现了国内科研机构间较密集的合作网络,但国际合作中仍未形成完全连通的合作网络;国内科研机构之间科研实力上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地区的科研机构在国际合作中呈现出不同的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秉承"五个一流"的特质对"教师队伍"提出了较高要求。因而,精品课程视域下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需要寻求新的思路与突破。学习型组织以及实践共同体是团队研究的理论参照,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师团队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的契合是团队发展的现实印证。关注精品课程中组织安排、共同目标、问题情境以及团体关照等有利条件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职业认同感较低、互动效果不佳以及惯性独立等合作障碍。因此,首先,需要建立共同愿景,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其次,通过系统思考引领整体,开启团体学习的模式;最后,以专家指导作为保障,促进教师的成长,实现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海英 《广西教育》2009,(15):29-31
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品课程成败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高校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网络精品课程的体系结构与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技巧,以期为高校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天津:构建网络培训体系天津市在各区县教师培训学校都建设了校园网点,并与市继续教育中心网站通过宽带网连通,形成一个覆盖全市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中学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学制为一年,240学时,实行学分制。70%的学时在天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