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乡     
春节前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北京某大学。他看上去像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西装革履,挺有教养。在学校大门的保安室里,他三言两浯就和让人望而生畏的保安大爷打得火热。他叹道,自己是某某企业家的儿子,老爸逼迫他到大学学习经济管理,也好将来为其打理生意。说这话时,露出了一脸不情愿。对富人职业性地热心的保安于是帮他打了一通电话,  相似文献   

2.
如果有人问三十多年来最刻骨铭心的事是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立即回答他:我的高考,我的大学!的确,三十多年前的那场高考,让原以为毫无希望的大学居然突然向我打开了大门. 幸运从天而降 从特定的历史背景看,恢复高考后的三届大学生中的大多数原本都是不幸的人.为什么?从1966年到1976年,大学先是停招,后来取消考试,上大学要推荐,而大多数想读书的人是得不到这个机会的,出身有“问题”就更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3.
艰难的第一轮融资1996年,我正处在创业初期。当时我去找美国知名风险投资专家、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资深教授爱德华·罗伯特,见到他时我就跟他说,"我想创业,你看我回国这段时间的业绩,能不能给我投一笔钱。"我以前就认识罗伯特,他对我做的事表示"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有兴趣,但没有敲定。这是当年4月的事。到6月我就又回到美国,再找罗伯特谈,他说他愿意投资,但是先按200万美元估值。他表示可以投一笔钱,但是必须还要有另外两个人一起投才行,因为一个人投风险太大。  相似文献   

4.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再见!” 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已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  相似文献   

5.
我有一朋友,38岁的男人,他有一句"非著名格言":多照镜子少生气。他说,不生气,那是不可能的;少生气,那是可以做到的。忘了交待了,我这位朋友还是内科大夫。他向我们列举了生气对身体的危害:生气对人呼吸系统、肝  相似文献   

6.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所大学. 在快下课时教授对同学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 一女生走上台来. 教授说:"请在黑板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二十组人名." 女生照做了.有她的邻居、朋友、亲人等等. 教授说:"请你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  相似文献   

7.
(一 )1956年 ,我在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时 ,因为和数学系的老教授余光火良先生同是安徽人关系 ,平时有些来往。余先生是安徽桐城人 ,原来是金陵大学理学院数学系的教授。一天 ,我到余先生家中谈起了陈独秀的事情。余先生说 :“我们安徽人不叫他陈独秀 ,都称他的字 ,叫他陈仲甫。”余先生接着说 :“陈仲甫判刑后 ,关在南京老虎桥模范监狱里 ,我和我内人李相珏 (按 :李相珏为李相敷之妹 )每月都到老虎桥监狱去看望陈仲甫 ,把他的换洗衣服拿出来洗洗 ,也给他做些小菜送去。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后 ,有天我突然收到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二人…  相似文献   

8.
出版社精神文明的窗口在哪里?有人说是门前设置的琳琅满目的书窗,有人说书店里摆放的色彩斑斓的专营书框。我却认为,出版社精神文明的窗口是那一进出版社大门就得打交道的,不起眼的、小小的传达室。守传达的人接待态度如何,办事效率如何,直接影响出版社的形象。 1994年6月我到南京江苏少儿出版社访友,天气闷热,向传达室同志说明来意后,他笑着把我让进室内。接着就是让坐、倒茶、递过一把大大扇子。传达室的同志说,离下午上班的时间还有40分钟,您先休息一下。说着,还递过一张报纸让我消遣。这件事使我深受感动,有温暖如家的感觉。这是一个精神文明的窗口。  相似文献   

9.
十年前,我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时候,曾求教一位新闻老前辈: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新闻记者?他回答得非常简单:"建议你多看点韬奋的东西,尤其是他关于报刊的一些论述."这之后不久,我又以同样的问题求教于一位大学新闻系的老师.出乎我的意料,他的回答几乎与那位新闻老前辈的回答如出一辙,他说:"如果你认真看看韬奋的东西,特别是他关于报刊的一些著述,会受到启发."这位老师把他的一套《韬奋文集》借给了我,并为我在目录上圈出了重点,还说:"我再找些韬奋的东西给你."开始,我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理来看《韬奋  相似文献   

10.
"我认识他比认识你们还早得多"   新中国建立不久,有一次毛泽东到上海视察,召周谷城相见,当时上海市副市长许建同等也在座.落座后,毛泽东对许建同等人说: "周谷城是我的老朋友.我认识他比你们还早得多."……  相似文献   

11.
近日在整理友朋书信时,发现赵家璧先生给我的数十封来信。瞬间,赵先生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又在我眼前浮现,仿佛我又迈步在那条幽静的山阴路上,叩开大陆新村赵家璧寓所的大门,正在与他亲切地交谈着。记得有一年的冬天,那是一个星期日的上午,我在赵先生书房里向他谈着关于编辑一套序跋文学的设想,他听了连连称好,说这是一大创举,是很有意义的事,我会全力支持的。  相似文献   

12.
姜椿芳曾经对我说:"关在狱中七年,我想的就是,如果还能活着出去,一定要编辑出版一套中国大百科全书." 怎么他被关了七年!是因为历史上的问题吗?不,他的历史再清楚不过了,他本是常州人,父亲因为失业带着一家搬到哈尔滨,投奔大伯.家贫,他上不起大学,只在一个俄侨那儿学了两年俄文,以后就以俄文翻译和担任一些编辑出版工作,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13.
感动     
档案工作虽是平凡的,但也随时会出现让人感动的事情.有一次,我到单位水房打水,刚要上楼,一位满头大汗的老者拦住了我,问:"小兄弟,咱们这儿能查知青的底儿吗?"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来查知青档案的,就说:"可以呀."回头看了一眼阅览室,没有人,我就说: "请您跟我来吧,身份证一会儿给我.""好的,好的,让你费心了,嘿嘿……"他边说边跟我进了阅览室.  相似文献   

14.
正多年前,在家里接到一个长途电话,打来电话的那位没寒暄几句,就问我是否看过《夹边沟记事》这本书。我说还没有。他告诉我,这本书很值得读;接着说起书里一个"上海女人"远赴夹边沟寻找饿死的丈夫的故事,我听得出他讲这故事时有点动情。最后他问我,要不要帮你搞一本书来,我说,不用,我会有办法的。打电话来的人名叫解思忠,时任"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是国家副  相似文献   

15.
画中有话     
"录取布雷维克读大学,显示了我们的价值观与他的价值观有根本的不同。"2011年在挪威用枪击和炸弹杀死77人的布雷维克被奥斯陆大学录取,学习政治学。奥斯陆大学强调说,录取布雷维克是对他公平对待。奥斯陆大学的校长补充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允许这个  相似文献   

16.
与几个朋友小酌,或许是酒精起了作用,一位友人突然失去了顾忌,大声说:"现在一些报刊和出版社的领导,说假话、说谎话的不少!"我闻后一惊,忙用手堵着他的嘴说:"不要乱讲,别人要说你诬告,你可吃不了兜着走。"他笑笑说:"我不是随便说说,我有证据。"坐在另一旁的那位凑起热闹:"什么证据?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相似文献   

17.
心中的刘杲     
正今日出版界,如果有十位业内人士聚会,你说:"我认识刘杲。"那九个人一定笑着说:"是么,我们也认识啊!"天下谁人不识君?他是新闻出版总署前任领导,还被誉为当代出版家、编辑家、思想家、理论家、版权专家云云。小心,这些话千万别让刘杲先生听到,否则他一定板起面孔说:"打住打住,不要胡说。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韩美林 《出版参考》2005,(17):31-32
我时时刻刻都是一个快活的大苍蝇,这一生什么羞辱没受过?尚且仍是滴溜溜的大眼睛,头发不秃牙不掉,上楼下楼都是三台两台不含糊,要不是心脏换了零部件,还不就成精了!其实都很清楚,每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文艺界朋友叫我"铁蛋"、"大男孩",说到底我也不"铁",更不是"孩",换个活法就是了.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问心无愧活得不累.其实真累!我还有一个优点,说改就能改,即使是口头语也能改.这来自我坎坷的生活,用达尔文的话来讲,这叫"适者生存",只要你说得对,我就能改.不对就笑一笑,别让人失了望.这一写猛一看,我还是个精人,精什么,吃亏上当的也"玩"了不少.我想只要不给别人亏吃、不坑害别人就行了,做人不就是要的这个标准嘛!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呀!善可以善,但是不要善得太窝囊,我就是属于窝囊之流的人.黄永玉说:"韩美林说的坏人一定很坏,因为他轻易不给人下结论;他说的好人你千万别相信,才不一定哪!"这样的结论我只有不自在地笑一下,因为他说得蛮对的.  相似文献   

19.
怀念陆蠡     
一九三九年盛夏,七月底,或许是八月初头,有天早上,朋友海岑急匆匆跑来对我说,我已跟陆蠡约好,现在就去看他。我知道这位朋友即将离开上海这个“孤岛”,奔赴内地,追求他理想的光明前途。也知道他的好意,要替我介绍这位我久已尊敬的师长。差不多不容分说,我只得站起身来,默默跟在他身后,冒着酷暑,向文化生活出版社走去。一走进大门,一个突出的印象是天井里爬满了牵牛花,一枝最高的直扑二楼窗口,微风过处,一阵抖动。这时陆蠡闻声从前厢房他的办公室迎出来,一面握手寒暄,一面对海岑说,怎么选中这么个大热天来!海岑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12,(13):24
本刊讯(记者韩阳)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为其父亲白崇禧编写的图传——《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近日在北京出版发行。"父亲没有对我说过重话,因为子女在家里的地位由学校成绩单来决定,我总是拿第一,所以父亲对我有一种信任。其实我做的一些事他要是知道了也未必会喜欢。"白先勇如是回忆父亲白崇禧。"作为历史人物,我在他身上看到历史沧桑、风云变幻,作为父亲,他又有另一面。这两面有时会冲突,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复杂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