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追求德育目标的基础化,避免伪崇高化:“顶天”与“立地”教育相辅相成 当前德育困境重重,归根结底还是当前的德育无论是德育目标,还是德育形式、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缺乏针对性,不是为学生量身定做,因而没有落地生根。德育要从“天上”降到“人间”。如果说“人”是由简单的“撇”和“捺”组成的,不妨也可以说“人”就是由“顶天”的一“撇”和“立地”的一“捺”组成的,忽视哪一个,“人”都不能成其为“人”的。  相似文献   

2.
顶天、立地”是清华大学法学院为法律硕士人才设定的培养目标。“顶天”强调学生应拥有国际化的视野与高远的法治理想;“立地”则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爱国情怀。以这一理念为基础,在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中,清华大学突出了四个方面的加强:即加强国际视野开拓、加强专业素质积淀、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自律敬业引导。  相似文献   

3.
德育和素质教育相配套,受到社会一致关注。德育一直在教育中存在,但是没有做系统的教育目标,没做相应的措施进行鼓励。德育在小学阶段很重要,它有启蒙作用,影响学生成长。知识,教育所欲也,德育,教育亦所欲也。要将知识和德育结合,知识在作为主体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以知识为主,德育辅助的方式。学生既掌握知识,还掌握学识。着重讲述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在将小学语文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能够把德育渗透进去,是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即“播种阶段”,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更需要在“播种阶段”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爱国意识。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材来看,其中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掘这些资源,将爱国主义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对此,本文基于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增强音乐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即“播种阶段”,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更需要在“播种阶段”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爱国意识。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材来看,其中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掘这些资源,将爱国主义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对此,本文基于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增强音乐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材料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研讨教师瞄准“顶天立地”目标的含义和做法。笔者称踏踏实实从事教学为“立地”,重视教育教学观念的指导为“顶天”,教师要做到“顶天立地”需要观念上的升华,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飞跃;用量化的方式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地捕捉教学上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在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担负着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任务,即为小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明行为习惯“奠基”。然而,纵观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一是经济体制转轨,社会多元价值观与学校一元价值观出现矛盾;二是教育急功求利,升学教育机制使德育与智育地位难以平衡,重智轻德思想自然形成;三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对象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新的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模式都尚未形成;四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这些问题严峻而又客观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的面前。如何有效地实施教育,为青少年成长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更新德育观念,明确德育目标,以“达标授章”活动为载体,建构小学德育工作系列化、科学化模式,开创德育工作新途径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至今仍举步维艰,其中的难点和焦点不仅在于评价技术的缺失,还在于缺少“顶天立地”式的研究。这里的“顶天”意味着教育评价研究应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聚焦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而“立地”亦即“接地气”,是指教育评价成果应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能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真正融合。如何让原本根植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诸如发展性评价、绿色评价等)更富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是孩子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健康、积极、自信的人,是小学德育的目标。班主任是德育的主要实践者和推动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本文从“立德树人”和德育的概念入手,探讨了目前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立德树人”思想下的德育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误区1.德育中“人”的失落,德育主体性的丧失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自我完善的愿望。但在现实中,德育更多地演变成一种认知领域道德知识的教学和灌输。学生仅仅成为接受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容器,而没有真正参与到德育过程中来。值得注意的是:德育中的“物化”倾向日益严重,将学生仅仅视为教育工业下的标准化教育商品,而忽视学生作为“人”的思想、情感和需要,忽视学生作为“人”的生命体验和道德实践,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如今学校的德育规范和制度措施不可谓不多,检查与惩罚的力度不可谓不严,但仍然问题重重,正因为忽视了主体的作用,因此,德育要求仅仅是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而没有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需求。这才造成了小学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学进行基础文明教育的怪现象。正因为忽视了主体的作用,才造成“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一场场“突击性”、“形式化”的德育活动。在这些德育活动中,学生更像是一群道具,热闹过后,学生能有哪些思想收获呢?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智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孩子最五彩缤纷的童年时期,这一阶段的学校教育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完整的、丰富的、生动的、多彩的。龙泉驿区实验小学在"多元育人、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把塑造多彩德育品牌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多彩德育的基本框架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达成学生生命灵动、祥和地展翅高飞”为目标.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途径.搭建活力充沛、生本化、生活化的德育活动载体,运用启迪、滋润、激扬的德育策略。体现多彩德育的自主性、生成性、适宜性、灵动性和品位性等特色。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感教育也是实现研究生德育目标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本文从研究生德育过程的情感教育入手,提出了情感教育中实行“五感”,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德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根本目标,要求学校教育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全体学生的德育思想意识。小学时期的学生思想发展不成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升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德育方面的正确引导,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相似文献   

14.
生本教育可以看成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延伸。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进行了剖析,并对中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生本教育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教学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二、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三、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  相似文献   

15.
赵娟 《教育艺术》2024,(3):59-60
<正>“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班主任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渗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策,旨在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质量。一、“立德树人”目标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1.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德育的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小学的班队活动和中学的班团活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条德育教育主线应纵向贯通、整体衔接,防止小学德育和中学德育“两张皮”。中小学德育共同形成了思想品德养成的黄金时段,应相互借鉴,密切联系,形成合力,相得益彰。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主动研究了解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承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找出更适应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1.在初、高中学段的教育目标不明确《中学德育大纲》把中学的德育目标划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但都未明确提到社会责任感教育。各中学在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不能很好地划分初、高中学段的  相似文献   

1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是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的生命所在。对于精神价值的守护,对于生活意义的追寻,应该是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最崇高的使命。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在重视学生早期开发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早期品德习惯的培养。高安小学把德育作为育人系统工程,以德育为核心,始终坚持全员、全面、全程德育。“全员”是指全校师生都是德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学校重德育、班子重德意、教师重德情、学生重德行的良好局面:“全面”是指德育内容包括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品质、民族感情、公民意识、社会责任、人生理想、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方面规范化、系列化内容:“全程”是指德育工作的时间、空间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校每一寸土地都是德育工作的场所,时时处处开展德育工作,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和运用各种有效德育资源,整体育人,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指出:“如果说目前的中学教育存在隐患的话,最大的隐患是德育;如果说中学教育有可能出问题的话,最可能出在德育上。”这样的声音振聋发聩,令人深思。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德育首位”“三位—体”与“全员育人”的提法耳熟能详。学校德育究竟如何落实,如何定位、如何定责,仍然需要深入追问、探究。  相似文献   

20.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学教育倡导以德为先,德育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隐性教育是一种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将其引入中学德育工作,不仅能激发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动性,也能推动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隐性教育方法做出简单介绍,探讨中学德育中运用隐性教育方法的意义,根据德育目标和现有的教育资源,论述隐性教育方法的实践运用策略,力图改进传统的德育模式,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