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对人类学习的支持由来已久。印刷技术扩展了人类获得知识的时间与空间,视听技术吸纳了印刷技术的成果,给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感官信道,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提供了硬件工具、软件工具、通信工具、编著工具、交互媒体,以及编程与控制装置,因此较之前两种技术具有了更加强大的学习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2.
"学习支架"泛指提供给学生用以促进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的各种辅助物,既包含通过人际交往功能给学生学习以支持的交互式支架,也包含将人类智慧固化在工具技术之上的工具式支架。本文阐述了语文学科学习支架搭建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小说学习支架设计实例的剖析,展示了可视化教学设计中语文学习支架的丰富形态。  相似文献   

3.
伊安·巴伯认为技术乐观主义把技术看作解放者,未考虑环境代价和人类风险问题,而且导致政治与经济权力集中;技术悲观主义则把技术看作是对人类的威胁,是一种独立自主和不可控制的力量。巴伯提出关于技术的社会建构思想,认为技术是一种权力工具,支持语境论的技术观,即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坚信技术转向人类基本需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学习障碍在特殊学生中十分常见,目前虽无治愈方法,却可通过辅助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降低其影响。具有辅助技术功能的教育APP为学习障碍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参与、表征和表达方式,这正好与通用学习设计的理念相契合,有助于他们在融合班级中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些学习障碍相关APP可划分为文字转语音、语音识别、单词预测、文字处理、计划与组织、数学运算等6种类型。一方面,作为能力补偿工具和学习支持工具,学习障碍相关APP能够在阅读、写作和数学学习中为学习障碍学生提供多元化、可参与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学习障碍相关APP也可能给学习障碍学生带来诸如注意力分散、学习情绪消极等负面影响。因此,其作用机制和在教学中的有效性仍有待明确。未来我国在学习障碍相关APP的研究与实践方面还需做到:推进通用学习设计理念在学习障碍学生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为其学习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支持;完善特殊教育辅助技术相关法律和政策,确保各类特殊学生能够获得更专业的支持;加强学习障碍相关APP的开发与研究,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应用于现实教学情景;建立教育APP的评价体系和支持系统,提升学习障碍相关APP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分析和探索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与途径,就如何利用网络教学模式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做了初步的研究与探索。本文是通过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基于Web的支持和管理教学过程、提供共享学习资源和各种学习工具的虚拟学习环境,为网络教学的实施提供基础性通信与学习管理服务。提供了学习者、教师等用户的管理,网络课程的创作、存储与发布,网络课程学习过程的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6.
超越静止的视角,从较长的时间与空间看,技术已不单纯是学习工具,更是知识积淀与文化传承,已经从支持学习过程转向支持学习关系,改变了学习方式与学习者的思维习惯,促进了虚实间性的生活与新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了学习者与技术环境共同成长。信息社会中技术与学习融合的范式正在从"精炼共享"走向"文化共生"。共生思维在技术与学习融合研究中不断凸显且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共生思想已在教育技术领域萌生并与诸多论断相契合。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得提供普通高校学习支持服务成为大势所趋,而社会性软件由于其简单易用的特点成为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工具,结合《多媒体技术》课程阐述了利用博客、Moodle、Wiki等社会性软件提供普通高校学习支持服务的策略,并对利用社会性软件提供普通高校学习支持服务提出了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的科技进步带动了人类生活方式的飞跃与改变,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性,使跨地区的远程教育得以实现,使受教育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各项交流活动.网络技术为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何使学生恰当而正确地使用现代化学习工具,使学习变得轻松、快捷、高效呢?教育的网络信息化学习方式为改变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引起了教育方式和手段的巨大变革,使人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灵活、自主。以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同时信息社会的到来又使得信息技术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信息技术成为人类工作、生活与学习中的重要工具并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移动学习的概念和本质进行研究;然后阐述流媒体技术以及支持移动学习的流媒体技术即移动流媒体技术;最后,从理论上分为3个方面论证:移动流媒体技术能有效支持移动学习;并创新地使用Rational Rose统一建模工具,设计出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移动学习系统仿真模型,以期验证流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1.
合理接受网络协作交流工具,能提高师生交互效果,促进协作效率。为探讨网络协作学习中影响学习者接受交流工具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技术接受模型(TAM)理论,提出了基于TAM的协作交流工具接受行为模型,并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特征、任务特征和个体差异显著影响个体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学习环境显著影响个体的感知有用性和接受行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接受意愿,而接受意愿又对接受行为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从实证角度对协作交流工具接受行为模型提供了支持,也为优化协作学习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教学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和资源建立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和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网络在教学中一般被视为教学媒体和认知工具。这种教学环境所具有的丰富功能和属性,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网络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可以  相似文献   

13.
技术的最早表现形式并不是简单工具,而是人的身体技术。技术的出现是为了补足身体的缺陷,是对身体技术的延展。工具的产生遵循了身体技术延展的理念,机器则与工具迥异,背离了这一理念。人类增强技术的出现是对身体技术延展理念的回归与发展,也证实了人的身体可以成为技术人工物。将人类增强技术纳入身体技术延展的辩证过程,是为了强调人类增强技术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7,(11):113-119
设计能够支撑有效教学的学习分析工具,是学习分析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因学定教的技术保障。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学习分析工具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已有学习分析工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学习分析工具的功能需求调查与分析。随后,文章以一线教与学的需求为设计驱动,设计了面向学生端和教师端的学习分析工具的功能原型。最后,文章以现有的教育云服务平台为技术支撑,对学习分析工具的功能进行技术实现,以期为精准教学的开展提供工具支持。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校本培训质量,必须对培训方式进行创新。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利用互联网学习。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类获取、处理大量信息,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校本培训质量,必须对培训方式进行创新。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利用互联网学习。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类获取、处理大量信息,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构建学习技术学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人们利用相应的工具实现特定目标的能力 ,能力是体现在活动中的 ,因此活动中就包含着技术的成分 ;学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 ,因此就有学习技术存在 ,也就应该有研究学习技术现象的学科存在。本文就构建学习技术学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学科内容与结构等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印刷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我国数字印刷技术还存在发展不均衡、对数字印刷技术认识不够充分等问题,要实现数字印刷技术的有效应用,政府须给予政策的支持,采取加大对数字印刷技术的科研投入等在内的一系列扶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国际学习科学协会(ISLS)前主席,皮埃尔.狄隆伯格(Pierre Dillenbourg)教授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培训及其技术研究与支持中心(CRAFT)的主任,也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丛书》(CSCL Book Series)的主编。本次访谈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个关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的研究与发展概要。狄隆伯格教授认为,CSCL的贡献不仅在于为专业培训领域提供了增进知识生产的学习技术,更在于其所包含的一系列的概念、思想和取向等对整个教育系统的渗透。协作学习,无论有没有计算机,都不是一个可以自动导致预期学习结果的处方。CSCL研究者已经研究了导致小组(或团队)生产积极学习结果的必要互动类型,并将技术运用于设计、研究和增进必要的互动。应当从一个"整合的学习"的视角认识CSCL,可以借助对情节的设计和不同工具的支持,将CSCL活动嵌入到正式或非正式学习场景更为综合的活动系列中。与此相应,CSCL研究者提出了十个方面的研究主题:即社会互动与个人化、媒体有效性、共享知识的建构、模仿倾向、中介作用、脚本、互动分析、表征、计算装置和虚拟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张景华 《考试周刊》2010,(49):88-89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和认识工具,同时也要求我们要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相应的教学和学习方式,重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交流与合作的全新的教育观念,以及基于高新技术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