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黎娜 《文教资料》2006,(27):27-28
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采取的一项小学升初中的入学政策,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学生就学权利,而并非学生必须履行的义务。相应地,学生应该有权利进行择校。所以,择校现象和就近入学问题并非完全矛盾,进行有特色性的择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和扶持薄弱学校是有利于推行社会公正性和顺利推进就近入学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面临的困惑沙麟这里的基础教育指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即九年制义务教育。近年来在小学和初中入学中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择校现象,许多家长违背就近入学的原则,让孩子到离家很远的学校读书,有的甚至不惜付出极高的择校费、赞助费。这种现象引起了人...  相似文献   

3.
范萍  焦玉珍 《文教资料》2006,(13):69-70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小学升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后,许多学生不在所在服务区内中、小学就读,而依据个人意愿选择其他服务区学校就读,择校现象愈演愈烈。现对“择校”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一、“择校”现象产生的原因“择校”现象产生的原因方方面面,非常复杂,综合起来,现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进行剖析。1.家庭方面的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教育在就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人们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特别是我国…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2月18日《光明日报》)笔者认为,要搞好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工作,做好"同步功课"很重要。在我国,"择校"问题由来已  相似文献   

5.
在盘锦,全市城乡小学入学一直是按学区划片就近入学。由于没有重点小学,也没有薄弱学校,人民群众认为就近上学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小学升初中,对口直升,不存在择校,不存在选拔性考试,每所学校都是这样。现在,市区27所初中已有  相似文献   

6.
从1985年到现在,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推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入学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趋势:由不作规定到只提倡“就近入学”,再到“就近入学”和“择校”两种制度并存,到最后只提出就近入学。这点在我国的几个纲领性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教委负责人谈初中入学改革1998年,北京市应届小学毕业生将全部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就近入学”的操作方法初中的“就近入学”,是建立在小学就近入学的基础上的。我市小学已实行就近入学多年,小学生一般是按照户口所在地到相对较近的小学登记入学的。但是由于中...  相似文献   

8.
择校是基础教育阶段针对就近入学而言的一种入学方式。从经济学角度对择校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廓清择校的经济价值,对指导择校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上海“小升初”择校战依旧激烈为读名校,不少家庭斥资百万上演“新孟母择邻”上海市教委最近公布了2005年上海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入园最新政策,强调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一律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测试。“就近”和“免试”继续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两大关键词,使得颇有争议的“电脑派位”依旧在“小升初”选择中占主要地位。据介绍,从2002学年起,上海市开始实施旨在全面提高初中教育质量的“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目前上海各公办初中之间的差距已缩小,由于小学也是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录取,因此各校生源分配也较为平均,…  相似文献   

10.
国内动态     
正教育部: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工作2月17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颁发,要求2014年各重点大城市要在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方面采取切实举措,标本兼治,破解择校难题。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这19个重点大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  相似文献   

11.
《世界教育信息》2007,(5):92-92
英国政府为控制中学入学择校现象推出了一项改革举措.在就近入学原则基础上鼓励各地教育机构采用抓阄的方式为学生安排学校,保证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都有机会进入好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普遍。择校是相对于“就近入学”来说的。“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政策。在“就近入学”政策框架下,如果学生就近分配的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家长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更方便的教育,就会为其选择其他非“分配”的优质学校,择校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13.
基教之窗     
●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不设重点班、快慢班。 ●对社会择校需求,要向民办学校引导。 ●民办学校(班)三年内要与公办学校彻底分离。 4月9日:省教委颁发《关于做好1997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的招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一律取消小学新生  相似文献   

14.
《青年教师》2006,(4):3-3
2006年小升初将继续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任何学校不能通过文化课考试录取新生。记者从日前市教委发布的“荚于2006年小学、初中入学工作的意见”获悉。今年本市小升初将分划片分配入学等十种方式入学。  相似文献   

15.
择校——一种活生生和社会现象摆在我们面前。择校的存在。有其客观的历史的必然。谁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所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然而,在择校现象的背后。又不可否认的存在着这样的三种现实和矛盾:一是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和实践不收学费,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出于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出台过一系列划片招生,不准择校,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二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实各地初级中学的发展很不平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的差异客观存在的。这是择校产生的根源。择校给不同的学校带来不同的后果:一些所谓的重点学校车水马龙,挤破了门,一些薄弱学校门庭冷落车马稀。三是学生所处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关系千差万别,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家长出钱给孩子择校,有某种特殊社会关系或随带关系的家庭则千方百计少交钱择好校,没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只有望校兴叹,任其划片就近入学。如何认识这些现实和矛盾,如何解决择校这一热点问题,我们走访了石家庄市部分名校和薄弱学校的校长、教师以及教育行政干部和学生家长,请听一听他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章雯 《教育》2007,(3S):55-55
英国政府为控制中学入学择校现象推出了一项改革举措,在就近入学原则基础上鼓励各地教育机构采用抓阉的方式为学生安排学校,保证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都有机会进入好学校学习。由执政的工党控制的布赖顿市议会最先宣布采纳这一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择校现象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择校现象析南京市六合县教师进修学校沙麟近年来在小学和初中入学中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择校现象,许多家长让孩子到离家很远的学校读书,有的甚至不借付出极高的择校费、赞助费。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当今国民的教育意识不断增强,舍得在子女教育上投资。有位记者...  相似文献   

18.
人们通常所说的择校,是指学生未按学区划分就近入学,而是主动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现象.在我国,中小学择校因与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相悖,一度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现行公立义务教育学校在免试入学基础上按片区就近入学政策对处于薄弱校区内的儿童极不公平,导致择校问题日益严重。从义务教育法的文本表述和立法宗旨来看,就近入学与自由择校均为适龄儿童的当然权利,两者不可偏废。由于优质教育机会相对稀缺,唯有运用有条件的随机选择来分配优质教育机会,才能在实现分配正义的同时协调就近入学和自由择校这两项权利。据此,需要改革现行的学区划分方式,使得每一学区均存在相对优质的学校和普通学校,学区内所有学生对优质学校均有平等选择权利。同时,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的择校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公共话题,在学区划分、非优质学校学生补偿方案的制定等关键问题上应当由人民代表机关采用民主程序予以决定。  相似文献   

20.
正湖南卫视去年推出的《爸爸去哪儿》节目红遍了大江南北。随着今年小学毕业日期的临近,"爸爸,去哪儿读初中"成为了广大"小升初"学生新的热门话题。今年初,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对公办学校"小升初"实行"对口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等政策。这意味着小学毕业生不能像过去一样自由择校了,而跨县跨地区选择优质公办初中就更不可能了。"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校"。于是,优质民办初中就成了众多小学毕业生及家长心目中的"香饽饽"。长沙金海教育集团作为湖南民办基础教育的"领头羊",无疑成为了"小升初"学生及家长的首选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