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从“史匕最牛钉子户”、到“厦门PX事件”,再到“周老虎事件”,网友的言论不断闪现在中国的舆论中。这些将自己所见、所闻提供给公众的网民,被称为“公民记者”。在今年的抗击南方冰雪灾害、反击西方媒体对拉萨事件的不实报道、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力量,“公民记者”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网络汇聚,  相似文献   

2.
张垒 《现代传播》2014,(4):50-54
本研究探讨当"公民记者"或"自媒体"所具有的朴素伦理标准进入新闻传播流程时,对传统新闻伦理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追溯了新近发生的若干热点事件产生、演化的传播链条,分析了"公民记者"、传统主流媒体、市场化媒体以及资本化网站在其中的角色及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传统主流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回避和忽视、都市类媒体和网站片面市场化取向,都使新闻伦理面临解体的窘境,"公民记者"的加入事实上加剧了这种解体的趋向,并使之变得更加破碎和混乱。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21):33-35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战略举措。在这个过程中,清晰方向的非常重要。要按照中央关于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聚焦"新型",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聚焦"主流",始终将主流内容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聚焦"媒体",不断巩固和扩大新闻舆论主阵地。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一位普通的网友和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意见的表达者和信息的披露者,在众多热点事件中,社会化媒体掀起了汹涌的"民意大潮",展现出巨大的舆论威力,在这种环境下社会舆论亟待规范和引导.本文将从技术层面、法律层面、公民个人层面等三方面提出社会化媒体舆论引导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胡祎 《新闻前哨》2022,(5):33-35
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推动了社交媒体的出现与繁荣.舆论传播入口从"固态化"演变为"液态化",推动民间舆论场日趋中心化.在社交媒体时代,官方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正在被社交媒体所影响,舆论话语权正在被社交媒体分流.迫切需要官方主流媒体改变信息传播的表达方式,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全面提升主流舆论的影响力,从而重塑社会主流价值.在实践过...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一直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舆论场",以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为主要力量;另一个是"民间舆论场",以基于互联网之上的博客、QQ、微博、微信等为主要力量。"主流媒体舆论场"如何让自己的"磁场"变得更强大?这是在互联网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党报需要研究的课题。地方党报作为地方主流舆论的引导者,如何在办报过程中传递主  相似文献   

7.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从"相加"到"相融"阶段全面迈进深化改革的号角声闻,"移动媒体优先发展战略","采编发流程再造",建设"中央厨房",强化"全媒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传媒业深化改革新阶段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民众参与到媒体舆论的监督中来,从而把舆论监督推向了新阶段.而值得思考的是,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变得弱化起来.近年来,多起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如"周老虎"事件、汶川大地震救灾帐篷事件,最先都是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再由传统媒体介入.这些现象都表现出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缺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文艺界、学术界抄袭风波不断,经常诉诸舆论、对簿公堂,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不仅如此,在对这一现象进行报道的新闻界,也屡有"抄袭事件"发生.一些记者把"剪刀加浆糊"作为自己的为文之道,甚至一些媒体也把这种"拿来主义"视为一种"潜规则".笔者暂且叫这种记者为"抄级记者",归纳起来,"抄级记者"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殷帆  金佳 《东南传播》2012,(7):93-95
近些年来,"主流媒体"一词在国内风靡,"主流媒体"似乎成了一个高帽,所有的媒体竞相抢着拥戴,究竟什么是主流媒体呢?主流媒体的特征是什么?在媒介现代化改革的进程中,传统党报媒体以及都市类媒体怎样通过改革跻身"主流"的平台上?主流媒体如何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和监督?本文收集整理2011年来国内相关文献对"主流媒体"的分析研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齐亚宁 《新闻知识》2013,(9):28-29,68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舆论的生成和传播机制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本文结合当前的部分热点新闻事件,在分析新媒体对舆论格局产生影响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目前主流媒体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认为主流媒体要从掌握舆论主导权、构建新媒体平台、培养和发挥新媒体"意见领袖"的作用、增强主流媒体公信力等几个方面来应对挑战,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2.
陈佳 《东南传播》2020,(5):22-2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文中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尤其是湖北武汉地区既是战场,也是舆论场,国内主流媒体面对一些不怀好意的西方媒体、不明真相的自媒体的"杂音",真实、及时、权威地开展舆情引导,在事实引领的基础上,营造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有利氛围,凝聚共克时艰的正能量,体现价值引领的强大作用。面对重大舆情,主流媒体迅速反应,公开透明,"纾""堵"结合,始终掌握舆论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给传播方式带来影响,同时也为传媒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研究新媒体对突发新闻进行话语建构的方式和内容有利于了解新型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行为.基于此,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四川日报"三家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三家主流媒体就2019年3月30日四川木里森林火灾事件中发布的相关文章(总计71篇)将新闻内容主要分为"致敬英雄""科普辟谣"等五个方面来分析,以此来探究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对于突发新闻舆论引导的特点和影响力,并尝试提出从内容深化、新媒体技术加持等方面来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介技术进步和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世界媒体环境和我国舆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主流媒体在宣传思想和舆论引导中"领头羊"的地位受到挑战。新兴媒体的发展和崛起使传统主流媒体面临挑战。媒体融合的要求正是在这个形势下党和国家对新闻宣传领域作出的最新部署。"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1]的表述,一方面明确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和宣传思想工作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也为主流媒体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进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危机事件频发的当今社会,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更显迫切;主流媒体基于自身性质及长期的日常建构,具备了良好的公信力,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首要权威选择.本文界定了主流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所承担的角色,分析了主流媒体在危机报道中面临着信息不足、同质化、对网络舆论监测与治理有待加强的挑战,力图从构建全方位的主流媒体报道体系、加强有效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三个层面为主流媒体的危机报道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廖芸 《声屏世界》2012,(3):27-28
公共事件报道中广播电视主流媒体所表达出来的观点与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公众对事件的认识与情绪。近几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各种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对广播电视媒体进行了重大的考验。作为党和政府与广大百姓沟通的桥梁,广播电视媒体在公共事件中应正确引导公共事件舆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我国突发舆情风险事件频发,给舆论环境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值得重视的是,在这些舆情风险事件传播中,有的主流媒体也表现出专业失范、社会责任缺失等行为,从一侧面助推了风险事件的传播与扩散.本文将对主流媒体责任缺失的表现以及需要承担起的社会责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没有出现重大公共事件中常有的舆论“打架”现象,形成了舆论的空前统一。不仅传统媒体舆论统一,新兴媒体舆论也统一,不仅国内舆论统一,国际舆论也统一,众多西方媒体在新闻发布上跟着国内主流媒体走。这种现象值得我们主流媒体进行深入思考,认真总结这次抗震救灾报道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规律,提高应对重大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重大公共事件报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为确保新闻时效、抢占新闻第一落点,并使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起到关键作用。【方法】笔者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特征,探讨了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对策。本文借助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典型案例法说明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特征和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结果】提出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对策,对提升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能力及防范舆情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突发公共事件具备突然性、不可预见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时,主流媒体应具有为政府提供风险预警、引导舆论走向、整合社会资源等作用。本文针对有效提升主流媒体的舆情应对能力,推动社会秩序恢复平稳状态也提出了一定对策。  相似文献   

20.
融媒体时代,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普通民众成为信息传播主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主流媒体跟上传播媒介前进的步伐,需要深入挖掘正能量凡人故事中的人性闪光点,做好做活"暖新闻",讲好新时代的暖心故事,让"暖新闻"抢搭融媒体快车,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力、传播力以及影响力,使得媒体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为经济社会发展鼓劲加油,齐心协力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