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老师等你,好吗?一个并非醒目,但又非常亲近的标题映人我的眼帘。《内蒙古教育》刊登过包头市青山区武银福小学杨美云老师的这篇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970字,但字里行间透出了一位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对新的评价观的深刻理解,对人的成长过程的参悟,透视出一位教师对教育执著的追求,对后进生深情的关爱。一个“等”字涵盖了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信任,涵盖了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亲情,涵盖了师生问及学生间的互相鼓励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李霞、徐吉志在《中国教师》上发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反思》,反思之一是“课堂上你真的关注学生了吗?”中说,教师的教育关注历来是不同教育目标追求的行为表现,它是通过显性行为反映隐性理念的一种方式,通过教师的教育关注。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3.
也说另类     
正《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2期刊发了崔小凤老师的《小人学语文,快乐无穷尽》一文。在《谁是另类》这个小故事中,崔老师从一道习题要求:从"蟒蛇、刺猬、蚂蚁、青蛙"这四个词语中画去一个不同类的词语,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另类的学生——许诺。无疑,崔老师是一个非常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老师,所以才会记录下与学生  相似文献   

4.
最近,网上流传一段名为《一个笨蛋和一群草根》的视频,讲述了广西柳州电教站黄宁老师和他的柳州课件研究中心组的故事。视频“通过凝练柳州市20多位基层草根教师的故事,展现了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基层教师们的酸甜苦辣,以及他们的坚持、努力、进取,他们所创造的常人往往看不到的价值,和他们内心享受的欣喜。由此展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推广过程中最为朴实的、微弱的力量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2期刊发了崔小凤老师的《小人学语文,快乐无穷尽》,其中《谁是另类》故事中,出现了这样一道习题,要求从"蟒蛇、刺猬、蚂蚁、青蛙"这四个词语中画去一个不同类的词语,从而引发了崔老师的课堂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另类"学生的另类思维。对此,《小学语文教师》2014年第4期倪运萍老师对崔老师的课堂表现提出了质疑与批评,倪老师指出崔老师在课堂上对"另类"学生的"另类"回答充满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做最好的老师》中提出,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也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王传贤老师在去年11月份举办的全省最佳教师评选观摩课上出的《颐和园》一课的教学,采用“确定目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五步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教学思想,给老师们提供了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8.
同样是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同样是教六年级的学生学习语文,两位老师的教法既有其共性,又各具特色,让我们欣赏到了同样的精彩,领略了别样的风采。[教学片断一](简介:这是刘发建老师所执教的《少年闰土》,他让学生  相似文献   

9.
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童到六年级毕业的少年,他们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个性,作为老师的作者,给予他们的是相同的——爱。作者一直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中力争做到不放弃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0.
在大多数孩子的成长历程中,老师扮演了一个特殊而关键的角色。他不仅是权威,是教育者,而且在学生的眼里,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成为触动心灵的一个重要转折,从而影响他们对生活的看法。以下是两位中学生讲述的她们与老师之间的故事。可以看出,老师不同的处事方法,带给学生如此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品读     
《江苏教育》2012,(1):2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好老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永恒的教育议题。在《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中,杨茂秀教授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了"好老师"的特质,并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  相似文献   

12.
《论语》的写作反映了作为一个教师存在之困厄。这个困厄是一个难以处理的复杂的教育关系,要求一个教师在保护学生心灵、追求理想与自我完善,以及服务于现实之间保持一个健康的理性平衡。作为一个教师意味着需要教育智慧和生活艺术。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孔子亦不能外。《论语》的写作是对这个问题缜密的思考,但却不是一个典范。《论语》展现的并非一个完善的老师,而是一个渴求完善的老师:能够接受批评,寻求对话,能够让后来者感受到不断成长的欲望、思考的力量以及存在的重负。  相似文献   

13.
记得很多年前,听过一位语文教师上的《桂林山水》一课。具体情节忘记了,但是有两个环节至今记忆犹新。一个是老师给课文画的黑板画,另一个是老师带学生哼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她一边上课,一边板画。课快上完了,一幅简单的山水画也画好了。接着她带领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  相似文献   

14.
关注教师     
郑少华 《师道》2003,(5):25-26
由课改专家编著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向读者介绍了许多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的范例。其中《接纳不同的声音》这则案例,叙述了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授《陌上桑》一文讲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时,一个学生评价行者为“好色”。面对这种意外的情况,这位教师没有勃然大怒,而是从“好”字的词性讲起,引导学生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巧妙地平息了“好色”风波,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审美教育。有的老师对这个案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在这个案例中,教…  相似文献   

15.
杨再淮 《今日教育》2010,(11):36-37
这几天,我有幸拜读了曾纪洲老师的大作《教书,不简单:一位乡村教师的教育生活》,心灵为之震撼。同为基层教师,我们还在为教育学生而苦恼。为利益而计较,可曾纪洲老师却能不计报酬,放下架子,走进学生内心,用智慧、乐观挥洒教育的传奇,是我们基层教师学习的样本。  相似文献   

16.
王晓春 《班主任》2011,(6):64-65
《教师报》上有一篇文章说有人调查了学生对什么样的老师不满意,什么样的老师不受欢迎,学生提出的前五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的老师,拖堂抢课抢时间的老师,以分数论学生的老师,不尊重学生的老师,缺乏微笑的老师。一位教师网友据此写了篇文章《都是老师的错吗?》,这位老师指出:《教师报》上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体验学习的有效性研究"是宜兴市阳羡小学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为D/2008/02/252。该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社会实践平台,开展儿童化、生活化、趣味化、多样化、自主化的体验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社区,自主管理,体验社会责任、道德情感和成长快乐。二是构建体验学习的课堂教学操作样式,有效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研究各学科课堂如何根据"体验学习"的教学理念和特点,创设良好的课堂实践体验环境,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获得知识和情感丰富体验,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目前,该课题已进入中期研究阶段,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制了《少年城管》、《养成教育》两套校本课程,十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教育杂志发表,30多篇在省级以上获奖,课题组有12位老师评为市级以上教学骨干,有14位老师在市级赛课获一、二等奖,2位老师获全国课堂教学汇课和课堂实录评比一等奖,2位教师获省课堂实录评比一、二等奖。  相似文献   

18.
彭德华 《贵州教育》2011,(18):47-48
2008年12月7日,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暨2008-2009年全国“十佳”外语教师在北京西苑饭店评审揭晓,麻江县六堡畲族女子小学孙明驱是贵州省唯一获得全国“十佳”小学外语教师殊荣的老师,同时在贵州省18名获得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名单中,孙明驱老师被排在第一位。喜讯一传出,《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资讯人民在线》、《新华网贵州频道》、《金阳时讯》、《今日传播》、《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等众多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了这一消息。孙老师一时成了贵州教育界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9.
从一名上学求知的学生到成为一位传道能惑的老师,我亲身感受到我国教育技术装备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技术装备的变化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直接促进着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对孩子施以爱的教育,对孩子要公平,老师要和蔼可亲,善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教育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早已是人尽皆知、无须再论的道理。然而,前几天与一位小学教师的谈话,却让我大吃一惊。这是一位刚从某师范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仅一年的老师,她却告诉我:“对待学生一定要严厉,稍有笑脸,以后学生就难管教。”“看到长得好看的、听话的、学习好的、或是家长给老师送礼的学生,没办法,就是喜欢。”…… 这番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目前,我国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可以说已比较深入,研究的成果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