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嘉琳 《青年记者》2006,(15):66-67
对许多媒体来说,“尼尔森”左右了他们的咽喉。每天早晨,电子媒体主管观看从尼尔森传来的收视率调查表,决定一天的心情好坏;节目的走向、新闻的编排,也跟着那些上上下下的数字做调整,即便是口碑佳但“叫好不叫座”,只要收视率不佳,节目照样面临腰斩的命运。因为,几乎所有广告商  相似文献   

2.
胡忠青  萧志峰 《今传媒》2006,(4X):13-14
所谓绿色收视率的含义就是讲收视率,但不惟收视率,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电视节目以倡导和弘扬先进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这一概念的提出表现出电视人对当前电视市场发展方向的一种理性思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电视媒介,“绿色收视率”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努力的方向,从而实现“叫好”与“叫座”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视科普节目近几年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节目收视率并不高,叫好而不叫座,普遍而不普及.  相似文献   

4.
农业栏目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办好农业电视节目.更是新时期电视媒体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然而,目前不少农业栏目存在着传播内容与受众需求的错位,有节目无市场份额,有受众无收视率,造成了“谁拍谁看,拍谁谁看”的现象,不仅浪费了媒体资源,而且疏远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林峰 《记者摇篮》2010,(4):56-57
电视节目的质量评价是电视实践中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由于电视节目是精神产品而非物质产品,因此不能够对电视节目用量化式的工厂产品质量评价来评判质量的高低优劣。同时,笔者对完全依赖用收视率调查来评价节目质量的办法也持怀疑态度,因为业内人士都清楚,“叫好的东西不一定叫座儿、叫座儿的东西不一定叫好”是做电视的人普遍经历过的窘境。  相似文献   

6.
张力 《声屏世界》2010,(3):25-26
叫好就是叫座,叫座就是叫好,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可“叫座、叫好”这两个概念一旦被引入到电视经济报道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经济报道节目是“叫好不叫座”,有的是“叫座不叫好”。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从现象中拨云见雾,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叫座、叫好”这两个概念被引入到电视经济报道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经济报道节目是“叫好不叫座”,有的是“叫座不叫好”。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就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从现象中拨云见雾;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所谓绿色收视率的含义就是讲收视率,但不惟收视率,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电视节目以倡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这一概念的提出表现出电视人对当前电视市场发展方向的一种理性思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电视媒介“,绿色收视率”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努力的方向,从而实现“叫好”与“叫座”的双赢。绿色的内涵:重建受众精神生态有学者认为“人类心灵的空间本也像一片原野,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意味着人的心灵生态的改变。”因此,面对大众传播所造成的“荒漠”,媒体应该以富有建设性的内容承担起心灵的绿化。“绿色收…  相似文献   

9.
收视率不能承受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新闻实践》2010,(6):14-16
与纸质媒体注重阅读率一样,电视媒体把收视率作为节目内容质量的一项检验指标,体现了由“媒体主体”到“受众主体”的进步,在期待观众(听众)评判与检验的过程中迈向市场竞争前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收视率与受众心理需求的关系并对研究受众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加以思考,认为电视频道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变为节目的收视率之争,努力提高和稳定节目的收视率是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余梦云 《今传媒》2015,(1):92-93
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步入快速增长阶段,电影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好口碑与好票房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我们常常看到像《1942》这样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也看到了很多如《富春山居图》这般叫座不叫好的电影,当然市场上也有很多如《失恋33天》《泰囧》票房好,观众口碑也好,但艺术性不高的电影。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电影受众对一部电影的喜好与评价,中国电影受众的消费心理是怎样的呢?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利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来探讨中国电影受众的心理状况,以及这些心理如何反作用于电影的传播,为中国电影的好票房与好口碑的双收找到一些启示,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受众既是信息的制造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受众所期望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制作的过程,更多的是能够从节目之中感悟人生,找到受众的价值本位。因此众多媒体也开始进行许多大胆的探索,但结果都不甚理想。如何将收视率与受众的深层次需求紧密地结合,也就成为了当今课题追求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王紫薇 《视听》2016,(7):81-82
近年来,国内各大电视台以真人秀节目为核心展开市场竞争,真人秀节目先后从节目形式和节目质量两方面入手提升自身竞争力。如今,正确把握受众心理、满足受众需求成为节目提升收视率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欢乐喜剧人》第二季节目为例,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节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节目从明星加盟、选手后台展示、现场角色扮演、新媒体全方位互动四个方面展开实践,成功满足受众好奇、个人认同、内心互动、社会互动的需求,并逐步引导受众情感投入,增强受众黏性,从而获得了较高收视率。《欢乐喜剧人》在满足受众需求方面对我国真人秀节目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题记:我们期待“绿色收视率”,首先就要期待具有垂范作用的高品位精品节目。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为了摆脱收视率低的窘境,有的电视媒体不惜降格以求,迎合低俗,盲目跟风,滑入了唯收视率是举的泥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电视台赵化勇台长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的概念,强调电视媒体要以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重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要将收视率的增长建立在保证节目品质的基础上,坚决抵制低俗之风“。绿色收视率”概念的提出,为电视节目重塑精神品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一、节目要体现主流媒体特征要坚持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马冲 《青年记者》2014,(2):88-89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央视首次将海外情景喜剧类真人秀节目引入本土,表演嘉宾在没有剧本、没有台词的情况下,进入到特定主题场景,扮演某个特定角色。该节目由崔永元和王雪纯搭档主持,2011年国庆期间首次播出,2012年升级为周播节目,4月14日首播后,比前一周同时段收视率增长了37.4%,打破了央视经常出现的"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广电总局发布"限娱  相似文献   

16.
电视节目的测评标准与评估是长期困惑中国电视界的一大难题。业界与学界近年对以综合评估体系补单一收视率评价方法之不足已有诸多探索。以百研咨询多年的行业服务体会,三类节目受众测评标准——收视率、央视综合评价体系、博雅榜评价体系均具有合理性与局限。引入交易成本可帮助我们更完整地认识外部标准(收视率)与内部标准(综合评价体系)的互补性及社会合理与经济可行之间的均衡。媒体应该从市场需求信号的角度研究受众测评标尺的演进趋势并制定竞争对策。完善节目测评标准建设,发挥其激励媒体的积极作用,需加强外部与内部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收视率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命题,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伴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升温。各电视台末位淘汰制度的全面展开,对收视率的讨论尤其是批判迅速升温。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举行的“珍惜受众信任,树立健康形象”主题座谈会上,崔永元语出惊人。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一时间应者云集,人们纷纷批判收视率的各种弊端。正是在一片批判声中。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提出“绿色收视率”命题。并很快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肯定。笔者认为,无论是“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论断,还是“绿色收视率——叫好与叫座的双赢”的阐述。都缺少基本的理论命题的严谨和科学。既是对收视率的内涵与功能的严重误读,也是对绿色收视率的理论建构和操作可能的盲目乐观,在理论发展和媒介实践层面都不会有明显助益。  相似文献   

18.
如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竞争加剧,大量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生活当中,受众如何能够准确接收到有价值的信息,这就要看媒体的本事,关键之处还在于电视新闻创新性,新闻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媒体的产品创新,就是媒体以独家或独到的方式将吸引受众的新闻产品呈现在受众面前以争取更多的受众。本文在主题内容、新闻传播方式和节目形式这三个方面创新研究着手,并提出今后还需解决的问题(即:从业者和受众的媒介素养问题、“公民新闻”的质量和地方政府学好“新闻学”),新闻创新要达到叫好又叫座才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由于收视率至上的电视运作机制,不少电视媒体不是通过研发、营建自己独具特色的品牌节目,而是互为模仿竞争对手的节目模式,甚至不惜迎合受众的低俗趣味,哗众取宠,在收视率的盛宴上分一杯羹。特别是电视娱乐节目:市场需求很大,收视率很高,但受众的满意度和美誉度却很低;节目的类型日益僵化,创意严重不足,同质化现  相似文献   

20.
胡亚婷 《新闻世界》2014,(12):52-53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播媒介都以赢得收视率为主要目标,而赢得收视率的前提便是满足受众需求,而要了解受众需求就必须了解受众心理。所以,对于真人秀节目受众心理的分析也是其节目成功的关键。本文试从真人秀节目中受众的行为分析其心理特征,并指出受众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为媒介正确引导受众需求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