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惨绝人寰的里氏8.0级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大地疯狂摇晃,山石剧烈滚动,房屋轰然倒塌。只是一刹那,一声声沉重而巨大的闷响将无数生命的惊叫与哭喊全部淹没、掐断、掩埋。  相似文献   

2.
这些天,我们眼含热泪,心在颤抖,血在沸腾! 这些天,我们的脑海中总是反复出现您:谭千秋、吴忠洪、翟万容、张米亚、袁文婷、向倩、李桂萍……还有多少老师,至今仍不知道姓名……  相似文献   

3.
贺菲 《教师》2014,(14):119-120
为深入了解教师教育的相关问题,本文对中国《教师教育研究》2001—2013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对中国教师教育研究有更好的认识,找出中国教师教育的主要研究问题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发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师资培养以及培养机构转型为其主要研究领域,且师资培养呈现出专业化、高学历化和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漫漫时光长河中的一个瞬间,注定将凝结成一滴永恒的泪水,载入华夏史诗的国殇一章;汶川大地震,九百六十丸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个圆点,注定将凝铸成一座悲怆的纪念碑,将大自然施虐人类的一个最惨烈的黑色记忆用原名可在人类历史上……  相似文献   

5.
《无碑》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打工者老乌在南方的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当下的时代风貌。这是一部关于正义、善良、爱、青春与梦想、苦难与苦难中人性伟大之光的小说。通过评论这部小说,试图为这一代打工者竖立一座纸上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6.
7.
《中国教师》2008,(11):7-8
<正>周汝兰四川省彭州市红岩镇中心小学老师地震发生时,正给幼儿园大班辅导的周汝兰老师没有独自逃生,而是四次冲进教室抢救学生,直到全班52名学生成功脱离危险。  相似文献   

8.
生与死是小说"永恒的主题"。东西方对于生命的思考和理解,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在很多小说中都有所体现。本文通过对乔伊斯《死者》和余华《活着》的剖析,试图探析东西方生命哲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中以一种悲凉的笔触,写下了主人公福贵长达50年的人生历程。对于主人公福贵命运和人生境界的叙述给人一种震撼灵魂的力量。福贵精神即以乐观的方式面对人生的劫难,以一种顽强隐忍和自我鞭策的精神来处理人生之厄,这种精神具有极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强  罗媛 《考试周刊》2011,(2):37-38
在《活着》中,余华极其冷峻、真实地写出了人在边缘状态“活着”的生存状况。他用冷静的、令人颤栗的叙述,用生动的故事形式将这一主题抽象到人的生存意义的高度。本文通过分析《活着》所要表达的生存状态,去探寻作品中所体现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1.
12.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为生命喝彩”单元的第二课,虽然是翻译过来的文章,但是文中许多词句却值得反复咀嚼品味,为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品读文本,感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领悟生命别样的精彩”。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学习过程(见下图),  相似文献   

13.
在经历过先锋写作之后,余毕依然进行执着的心灵探寻,但其作品《活着》放弃了先锋的叙述方式,进入了返朴归真的写作境界,以单纯的笔触描写丰富的事实。这部以爱与温暖为基调的作品,标志了其心灵的复归和创作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考验了我们的教师,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挑战,即要求提高教师的道德责任意识。教师道德责任感不强的主要原因在于: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以往师德教育中泛道德主义教育的失效;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强。提高教师道德责任感的策略主要有:加强敬业爱岗教育;鼓励教师进行道德反省;培养教师的道德选择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规范。  相似文献   

15.
(一) 2008年5月12日 世界东方 雄鸡肚脐 轰隆隆隆 山崩地断裂 哗啦啦啦 堤溃桥扭曲 城镇 顷刻 房塌屋倒 乡村 随处 残垣断壁  相似文献   

16.
现在只要是谈起教育,往往是应者如云,有的愤世嫉俗,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旁征博引,有的慢条斯理,有的狂轰乱炸,有的高谈阔论,有的娓娓道来,有的理直气壮,有的讲好得很,有的说糟得很。关于教育的讨论,已经不只是教育界人士在夫子自道了,几乎成了极少的能引起全民关注的话题之一。不用说“择校”、“收费”、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专业化是目前教育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口语》课程对教师教育专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教师口语》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出现众多优秀作品,对生命做出不同的诠释。本文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入手,从小说角色的语言、行为等展示"活着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生命的个体化情结"。  相似文献   

19.
20.
听过许多公开课,总觉得不热闹就不是一堂好课,花样少一点就不配称之为公开课。所以,为了热闹一点、复杂一点,授课教师绞尽脑汁,甚至不乏有人弄点虚假的东西以饱大家的眼福。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虞大明老师讲授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及讲座,真正感受了一堂本色的语文课,用虞老师的话总结就是:平平淡淡,扎扎实实,轻轻松松,简简单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