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清至民国时期徽州宗族在祀产管理中产生的契约文书发现:由于血缘关系的影响,宗族的祀产管理往往无法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反之,由于经济利益的渗透,宗族的祭祀活动不可避免的掺杂着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2.
从现存的“清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吴永福立罚纸笔据”等微州契约文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清中期至民国初徽州宗族在处理宗族内部和族际问题时,调适缓解处置矛盾、维护宗族和乡村安定的一些社会实态。微州宗族在相当长时期内,其社会调适和乡村社区管理是有力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清至民国时期徽州宗族在祀产管理中产生的契约文书发现:由于血缘关系的影响,宗族的祀产管理往往无法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反之,由于经济利益的渗透,宗族的祭祀活动不可避免的掺杂着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4.
5.
锦屏林业契约文书——清代林业生产关系的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锦屏林业契约文书发现的过程,并对锦屏林业契约文书进行分类,分析锦屏林业契约文书产生的发展的背景,说明锦屏林业契约文书是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关系和早期资本主义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新发现的河北大城县正村姜氏家族契约文书,不仅为我们研究20世纪上半叶姜氏家族及当时华北地区民间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材料,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行政区划及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同时,这批文书又充实了太行山文书的收藏内容,为华北地区契约文书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可以更好地推动北方地区契约文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明清时期的徽州,宗族在民众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宗族内部关系是研究徽州社会宗族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试图以目前所见《徽州文书》中捐献财产文契为中心研究清代徽州宗族内部关系的调节与控制。  相似文献   

8.
清代晋江店铺买卖契约文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搜集到的清代福建晋江六十余份店铺买卖契约文书作了分析,揭示了晋江商业活动的若干特点.具体表现在:店铺买卖频繁,物权转移也很迅速,在店铺买卖活动中,中外货币相互补充,几乎形成了公认的比率;家族因素和国家政权等非经济因素仍在店铺买卖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佯僙人"是自元明以降广泛分布于红水河上游地区的一个世居少数族群。以收集到的清代晚期有关"佯僙人"的社会经济契约文书为材料来源,以石其斋家藏契约文书为分析个案,以历史人类学相关理论为学理分析基础,对该流域族群这一时期的经济生活与乡村社会的诸多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阐释。深入对这一领域的探讨,有助于在清代晚期咸同兵燹以后,深化对地处帝国内部边陲的苗疆腹地村落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整体性认知。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地域性特征作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在清代的秦州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在这一地域性文化现象中,家族化的女性诗人群体更成为其重要特征之一。全面分析泰州女性诗人群体的家族化特征,有助于对这一文化现象在清代地方文化史和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清代至民国时期,由于移民的大量涌入,进行大规模垦殖,广西山区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拉动作用,广西山区的林业产品、经济作物和矿产品的商品化率得到提高,山区资源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美洲引进的农作物以及政府的扶持引导,山区资源得到开发,但由于开发无序、过度,造成了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使得山区经济发展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论清至民国桂西地区社会经济变迁中的政府与民间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以前,桂西地区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清至民国时期,在移民运动的影响下,政府运用行政力量,进一步瓦解土司的社会基础,同时及时调解和处理农业生产中的“来土矛盾”,维护外来移民的利益,使其获得了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开放,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人在这里建立会馆、码头,本地民众积极捐款修建桥梁、公路,共同培育商品市场,从而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改变。民族经济融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增多的宗室人员,如何解决他们的出路,成为清朝统治者需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否通过科举来开辟宗室的出路,在嘉庆前还处在争议与探索阶段,直到嘉庆年间才确立宗室科举制度。嘉庆、道光年间先后确立了宗室会试覆试制度、乡试覆试制度。清代宗室乡试、会试覆试制度完善了宗室科举制度,这一制度防止和减少了科场舞弊行为的发生,基本上达到了覆试的目的,维护了宗室科举的相对公平、公正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浙南摩崖石刻的整体考察和研析,结合碑派风格摩崖和代表书家,探究清至民国中期碑学形成的基因及其发展历程状况:清初人士为了避触文网,渐开金石学气候及碑学序幕之一角。从嘉庆开始,金石学大盛而致碑学兴、帖学衰。以阮元为核心的金石书法家对浙南摩崖石刻碑派书法之大兴做出了开山贡献,他们的躬行实践印证了清代碑派书法首先是从秦汉篆隶书体的复兴开始的普遍观点。而道光、咸丰直至清末,浙南无一段草书摩崖的现象,则是“篆隶振兴,草法澌灭”的最好注脚。民国初、中期碑帖结合、章草复兴为书史亮点,其体现在浙南摩崖石刻中的独特价值和带给我们的启迪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阐释粤西地区余氏所藏契约文书整理的意义,并针对粤西地区契约文书特点,提出了独特的整理方法和思路,最后详细列出整理出来的契约文书目录。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中国妇女的政治意识主要表现为一种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在戊戌辛亥年间,其主要表现为知识女性“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爱国意识和“驱逐鞑虏”的革命意识;在五四运动期间,主要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帝爱国意识。清末民初妇女的政治表现和要求体现了她们政治参与上的醒悟自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耕织结合的传统经济模式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由于地方偏僻,遵义蚕桑业兴起较晚。清乾隆年间引进的蚕桑业,得益于地方官员的大力倡导以及当地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在此后一百多年问曾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到清代后期及民国时期,因各种社会主客观方面的不利因素,遵义的桑蚕业走向了衰落。探讨遵义桑蚕业的兴衰史,有助于挖掘黔北悠久的桑蚕文化,对于当前重振遵义蚕桑业具有一定的理论启迪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非常重视农村合作金融问题。但从历史角度研究我国农村合作金融问题还略显薄弱。以近代江西省农村合作金融为个案,分析江西省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建立、农业贷款问题以及农村合作金融的特点及问题,得出近代江西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举人分布是重要的文化地理现象,是衡量科举时代区域文风的核心标准。本文从府、县两个维度分别对明清江西举人的地理分布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勾勒出清代江西举人地理分布的基本特征:由严重不均衡走向相对均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