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霞 《继续教育研究》2013,(11):121-123
随着高等教育综合化发展趋势的加强,地方师范院校都在加大非师范专业的比例以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而转型的关键在于师范类院校办非师范专业的可靠性。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对地方师范院校的专业发展转型及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校师范专业是应用性专业,其教育目的、方法、过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受传统师范教育的影响,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弱化了师范专业的应用性。高校必须以应用性为导向,明确师范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努力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应用性教师。  相似文献   

3.
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办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师范院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双师素质教师急缺,实践教学条件匮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传统教师教育办学思想固化等问题,转型中还必须要处理好师范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师范院校与地方应用型高校、师范院校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部启动高校转型改革试点工作的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和地方社会的发展需求,积极实现师范类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从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师范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面临三个基本任务,即有效满足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发展要求,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及充分发挥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优势等.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巩固教师教育在非师范院校的地位,增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环境.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策略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规格,建构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开放、互动模式,施行学院化管理方式,加强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6.
地方师范院校的转型:成效、前景与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师范院校的转型有两种立场:一是"教师教育本位"观,二是"师范院校本位"观。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和自身先天条件的限制,地方师范院校选择了后者,这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发展问题,前景堪忧。地方师范院校系统内部教师教育的终结,将可能是这次转型付出的代价。对此,地方师范院校应立足发展现状,从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学术性和文化性等五个方面来考虑实现和深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碰撞和交流。比较两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找到各自的发展方向,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实现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补充交流,才能发挥师范院校在师范专业发展上的优势,加速非师范专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考改革中"英语热"的逐渐降温,高校英语专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在面临综合化办学理念导向下师范院校师范特色逐渐淡化的形势下,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发展改革迫在眉睫。基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走向,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应立足专业本色和师范本色,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凝练特色、寻找突破点,探索走出一条"强本色﹑创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实现办学实力和办学内涵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2021年7月出台的“双减”政策引起了全社会极大关注,校外教培机构整体受到巨大冲击。作为教培机构师资重要来源的地方师范院校,在这场冲击中陷入2021届师范毕业生就业难度急剧增加、普通师范专业的招生压力将不断加剧、地方师范院校的生存处境愈加艰难等三重困境。为突破困境,地方师范院校应采取以下对策:定位乡村教师培养;扩大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以师范专业认证为突破口,重建教师教育优势;深化U-G-S合作模式,与地方教育系统合作共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师范院校开始发展非师范工科专业,向综合性大学转型。地方师范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应遵循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则,突出特色,统筹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关系,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地方本科院校在面临优化自身结构,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型发展背景下,重新直面本身具有的"师范性"和"应用性"特点成为了客观要求。教师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是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师范性、应用性、实践性特点的具体内容,但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应有重视,更难加以落实。本文旨在探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实施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师范毕业生的师范技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简要地阐述了师范技能的主要内容及应届师范毕业生在师范技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以衡阳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为例,阐述了当前地方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培养现状和存在的弊端;最后就地方师范院校如何提高师范生师范技能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职技高师院校是主要从事中职学校教师培养的高等学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职技高师院校发展既面临层次提升方面的发展机遇,更面临人才培养方面的严峻挑战,特别是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和挤压,各职技高师院校必须重新审视和部署各自的人才培养战略。根据高等教育分类办法,职技高师院校主要属于应用型高校,应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适应性、应用性、师范性和综合性。根据学校实际状况,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职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方向三位一体分流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职教师资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其他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培养国际化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新课题.文章借鉴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从培养目标、专业特色、课程设置等方面针对地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应用性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地方高等院校中基于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改变、师资队伍转型等方面,探索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生物类师范专业的转型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地方师范院校、尤其是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困难重重,危机四伏,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的要求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从外部看,面临着政府与考生的边缘化、非师范院校对教师教育空间的蚕食与挤压以及传统就业领域需求的萎缩;从内部看,发展方向摇摆不定,师范特色不鲜明,学术性不显著,人文教育缺失,教师道德水平下降。通过质量工程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术性、师范性与人文性的融通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失为地方师范院校变危机为转机的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师范高等教育的承载主体,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学科建设品质决定着“新师范”建设的总体品质。在“新师范”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应树立系统性、协调性、开放性的学科建设理念,通过学科交叉、知识整合与社会服务等路径将教育学科打造成“轴心骨”学科,更加有效地发挥地方师范院校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师范学生核心素养一直是人才培养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内外学者探究了专业核心素养的培育方法,但很少涉及高等教育师范类院校数学专业.很多教师来自师范学院,师范专业学生的培育质量对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着极大影响,因此加强对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师范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探究了高等教育师范类院校数学专业师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演变历史,根据师范认证的三个核心理念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该研究确立师范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原则为"产品导向",基于此进一步构建师范认证要求下的英语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和框架,为广大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供借鉴,为广大师范专业认证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方师范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而增设非师范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在非师范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地方师范院校一方面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却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对非师范专业学生开设既必要又重要。本文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必须从准确定位课程、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教材适合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实际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高效、灵活四个方面去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