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世纪,在欧洲受基督教冲击的天主教,急需寻找欧洲之外的传教场所,于是一批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他们除传播基督教文化外,也带来当时西方的一些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在这次中西文明的相遇和交流中虽然发生过冲突,但耶稣会士也传递了大量的中华文化信息给欧洲,包括不少的儒、道经典著作,这一交流,曾一度引起欧洲的中国热,也影响了一批欧洲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的启蒙运动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中国文化观探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以“理性主义时代”而著称的17、18世纪,西欧启蒙思想家抨击中世纪的神学教条,倡导建立一个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顺应自然“天道,”重视伦理道德,显然与西欧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具有诸多吻合。由此,东方儒家文化成为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养料的一个宝贵源泉,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文化交流为近代欧洲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图①《神圣中国》反映的是17世纪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中的中国人圣洁、聪慧,和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基督教教士可恶、愚蠢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时的西方人对东方文明充满崇拜.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东方是一切学术的摇篮,西方的一切都是由此而来的”,所以应尊称中国为“先生”。  相似文献   

4.
一、世界公民概念 (一)欧洲文明的世界主义传统及康德的早期世界公民思想 世界公民的概念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它的理论雏形可以上溯到15世纪前欧洲民族国家出现之前的基督教文化普世哲学,即基督教文化的世界主义。欧洲文明起源于希腊,这是一种交往开放、主动积极的海洋文明。“在希腊人心中,希腊的就应该是世界的,希腊人不是希腊地区的主人而是世界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万颢 《考试周刊》2014,(49):22-23
《中国之欧洲》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中艾田蒲阐明了欧洲通过耶稣会传教士的精神了解到的中国文化,并通过自身对多方面各种材料的搜集与分析论证了欧洲自古罗马帝国到布莱尼茨阶段得益于中国文化的一切;下卷中艾田蒲通过对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两位启蒙思想家的详尽研究,全面分析了"中国孤儿"这一主题在欧洲几个国家的演变,陈述了欧洲对中国由仰慕到排斥的转变过程。本文以两卷本《中国之欧洲》为基础,通过论述该书体现艾田蒲在比较文化这一领域的理念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科学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从唐代开始,特别是元、明、清(鸦片战争前)三代,时断时续地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基督教,企图把中国纳入“基督教的世界”。可是适得其反,他们给中国文化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门,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得到了在中国传教的“合法”权利。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内推波助澜,试图加快中国的殖民化进程。他们想以学术收揽人心,往往采用以学术  相似文献   

7.
朱子理学由来华传教士这一文化载体传入欧洲后,受到启蒙思想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欧洲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在德国,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沃尔夫从朱子理学中汲取养料,印证、充实和丰富其思想理论。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体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为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广泛普及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既褒又贬的看法,阐述中国文明对他们乃至法国、欧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即将过去,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全球有识之士都在预测21世纪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向。在展望21世纪的时候,我将就21世纪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发表一些看法,就教于朋友们。 一、理性——中华文化的精髓 和西方基督教文化不同,从中华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找不到所谓“原罪”说,中华文化很早就开始研究“人”自身。二千五百年以前,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构筑了关于“人”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不同于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孔子不需要在现象世界之外制造一个美满的理念世界(the worldof idea)。在孔子看来,现实世界的“人”创造了现实世界的文明和各种礼仪规则,而不是理论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不只是一位影响巨大的文学家,更重要的,他还是一位自由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上,他的功功过过,是是非非,应该说,全在其思想问题上。他一贯不以“文人”“诗人”自任,而总以“道德家”“思想家”自居。文化与思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来华传教士对于"中国"的发现及其"中国观"的形成,是随着他们接触、进入中国之不断深入而逐步展开并确立起来的,其中对"历史中国"、"文献中国",尤其是"文学中国"的发现,不仅极大地扩展了传教士对于中国的认知,亦让他们能够深入到中国人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及审美世界之中,并在一个初步超越民族文化差异及现实功利诉求的求知、求真与审美的基础之上,初步展开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心灵对话与学术交流。而作为这种对话与交流的思想基础,或者说在这种对话与交流过程中逐渐明晰起来的,正是一种新的富于文化与文明之融会整合意识与精神——"和合"思想,只不过19世纪西方传教士所借用的"和合"思想,是以基督教信仰来统摄东西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差异的。  相似文献   

12.
传教士在第一次“西学东渐”过程中促进了西方文化、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与中国文化的融汇,也给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清政府为阻遏非正统思想的传播,切断教会势力在精神领域的影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欧洲中心主义不仅是欧洲人的一种认知观念和文化偏好,而且是欧洲人把自身文明传播或强加给非欧洲地区的理论指导。这种以“我”为标准的世界观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根源,其兴起与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密切联系在一起。到了现代性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特性时,欧洲不仅在“思想意识”上处于世界的中心,而且在“物质”文明上非世界其他地区所能及。这样,欧洲中心主义便具有了“现代性”与未开化的“原始性”对立的含义,当把这种对立置于基督教信仰框架内加以阐释时,欧洲人在精神上的优越感自然会变得更为强烈。欧洲中心主义正是在狂虐的种族优越思潮中成为欧洲人观察外部世界的一种集体共同意识。这种以种族优越为核心的文化偏见毫无科学根据,但大大推动了欧洲国家向全球的扩张,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末叶,在欧洲兴起了一场犹太启蒙改革运动,它不但在犹太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而且在欧洲乃至全人类的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对这一运动的缘起、发展、理论影响及后果作一探析。(一)巴勒斯坦的犹太国家灭亡之后,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经过许多个世纪的颠沛流离,大部分人辗转来到欧洲各地定居。进入长达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基督教会在欧洲逐渐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并竭力逼迫一切“异教徒”改宗基督教,而犹太人自然首当其冲。在“改宗或死亡”的严峻现实威胁之下,许多犹太人被迫改信基督教,但不少改…  相似文献   

15.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中呈现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材料片断: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及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以学术传教为先导,带来与中国传统迥异的新的学术和文化,影响和启发了明清启蒙思想家,开创了中西教育文化交流之先河。  相似文献   

17.
谭树林 《历史教学》2002,4(6):25-29
中国人到欧洲留学始于清初,发起者为在华欧洲传教士.这些留欧学生在海外学习西方语言和基督教理的同时,也向所到国家适时介绍有关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谱写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吴霞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1):121-126
如何处理基督教文化和儒教文化两大异质文化,成为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中颇为复杂的问题。外国传教士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趋于两极。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一些人为了减少传教的阻力,有认同儒学的倾向;另有些人以"文明和优等民族的代表"自居而无视中国文化;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则提出"中学西源说"。  相似文献   

19.
从近代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所引起的文明的冲突,到传教士为了传教创办教会学校,乃至研究中国文化、认同并主动传授中国文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文明可以从冲突走向交融。近代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是向中国人输入西方文化,到后来一些传教士反而成为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行者——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传递和交流的使者。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用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化的本质,有助于我们认识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危害,有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于硕 《中国教师》2004,(2):33-35
每个社会都有其独特的文明和文化。我们正在进入的世界是信息化的、市场化的和跨国际的,被一些人称为“一体化经济世界”、“超级市场”、“信息世界”,或被一些西方思想家称为“社会世界”。它已拥有了一个世界文明的雏形,有了跨文化的生态,但生活在其中的各地区的人们既缺乏对跨文化生态的认识,又面临其传统文化遗失的危险。我这里所说的世界文明源于西方。始于16世纪的新大陆扩张,经过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世俗化过程,欧洲的民族国家到了19世纪末,已全面完成了其必要的革命:工业革命、宗教革命、政治革命、理性革命、科学革命以及全球殖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