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希尔伯特在1900年提出的“23个未解决问题”就推动了20世纪数学的发展。学习是一种活跃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周到,然后逐条加以解释说明,使学生没有  相似文献   

2.
3.
学生的思维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新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但数学问题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很抽象,很难理解。刚开始,我让学生看图提一个问题,有不少学生不问自答,如:图上有4棵树,树上有9只鸟。怎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问题呢?  相似文献   

4.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是教育面临的时代任务.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5.
6.
新教育视野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研究表明: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的阅读寻找答案更有效,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过程,它是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理解及掌握程度的具体体现。当学生发现并提出一个高质量问题时,必然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活动,这是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的结果。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甚至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产生。”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了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飞学生的天性,教会学生主动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能够透过重重迷雾“看穿”事物的本质。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在历史教学中,对于一些插图,多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去观察,使学生自己成为问题的“发现”,知识的“创造”。如在讲“张衡和地动仪”这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地动仪的表状、结构,使学生从观察中认识到地动仪的科学性、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10.
陈宇志 《中学文科》2005,(12):59-59
注重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素质,是近年来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探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试从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意识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三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1.
王雪 《陕西教育》2006,(4):44-44
提出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1,完全放手让学生先学,有目的,巧妙地设计安排问题。学习一篇新的文章,课上我不做任何的解释和说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课前我认真备课。深入思考,将课文中的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德育点等方面编排设计成问题,写到小黑板上,让学生通读全文,研究,讨论,查阅资料得出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意识是每个人探索理论和进行实践的必备品质,没有问题意识就不能更好地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陆九渊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意识是学习活动的根源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它需要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如果在教学中没有问题,就不能更好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 ,只在每事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探索的开端 ,没有问题 ,思维是静止的 ,有了问题 ,才能激活思维 ,一石可以激起千重浪。学生思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 ,他们探究问题的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 利用情景渗透材料 ,引起兴趣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探索问题之前 ,应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并使学生能以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必要前提。如何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设置矛盾,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学习中的矛盾就是学习中的“问题”,它是由认知冲突引起的。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引出前后矛盾的概念,有意识地创设引发学生认识冲突的情境,将有利于学生在矛盾的冲突与转化中发现问题。如讲“学做诚实的人”一框时…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意识 21世纪呼唤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思维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现代的中学生已不满足于你教我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新的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一言堂为多言堂,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的机会。如讲《拉丁美洲独立革命》一节时,采取直观  相似文献   

17.
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 ,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 ,认真探究 ,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 ,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古今中外一些杰出的学者 ,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陶行知说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问题是除旧布新的桥梁 ,是认识深化的阶梯 ,是创造发明的先导。由不知到知之 ,需要问题 ;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 ,需要问题 ;由认识片面到认识全面 ,也需要问题。当前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精心引导、行为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就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现状而言,应该说在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习的问题上,由于传统教学定式的影响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我们很多时候依然还停留在“教教科书”的状态,习惯于直接把教科书中的知识结论(“是什么”)传授给学生,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以教定学,让学生盲目地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教师教什么学生记什么。  相似文献   

19.
张健  张永久 《山东教育》2003,(21):69-71
人的思维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要有一丝创新,哪怕并不完善,也要给予鼓励。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探究者,才能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才能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创造力的不断发展。由于中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象力比较的丰富,所以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历史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涉及的问题众多,学生获得历史信息的渠道也比较丰富,进而能够促进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历史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