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国家创新驱动的主攻方向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动力。福州数字经济发展良好,具有数字中国举办地和“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的优势,同时传统制造业基础雄厚,但技术投入不足,数字化与制造业融合也不够深入。从需求个性化、生产智能化、组织协同化和产业服务化四个方面探寻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根据福州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服务平台、强化数字优势、立足产业链、整体推进智能制造整体水平、全面推进制造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成为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从珠三角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出发,整合珠三角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数字经济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且制造业面临着低端锁定、缺乏高技术人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阻碍了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基于此,从加快产业融合、延长价值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绿色制造业四个角度出发,构建数字经济推动珠三角智能制造的路径,为珠三角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制造2025"开启高端智能化制造时代,全面提升我国经济体的供给侧要素,尤其对技能型人力资本提出调整性需求,并落实到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层面。"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应世界新工业化进程而提出的产业振兴战略计划,指出高新科技的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两方面的变革诉求。文章以温特制生产组织方式的分析为切入口,探究"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的职业流动要求及其职业能力需求取向。"中国制造2025"使技能人才的职业发生变化,依据产业升级调整和产业链价值创造取向,"信息产业+制造产业+服务产业"对技能人才的专业与职业的重构——制造业技能人才面临升级与分流两方面职业流动,温特制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对传统制造业技能人才提出两方面的职业能力需求:一是契合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的职业能力,二是应对产业融合与职业衍生的职业能力,据此,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框架。  相似文献   

4.
正投资要点:1、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未来制造业大势所趋,行业处于发展上升期。2、轨交设备:需求增加、政策托底使行业迎来较好的投资时点。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现阶段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行业变革的关键时期,机器人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人口的结构性短缺,以及"机器换人"规模效应的体现,使得制造成本降低均是驱动机器人产业高景气度的根本逻辑。产业结构升级驱动下的柔  相似文献   

5.
各类资讯和大量文献表明:世界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机器人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实现"中国创造"指明了方向。中国工业进入了"机器换人"时代,职业学校机械大类专业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精心设计、开设实践平台课程《机器人拆装与编程》,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培养满足制造业创新需求的、生产第一线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这些要求使得职业学校专业升级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2025”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推进战略要求制造业快速升级,而制造业的快速升级离不开相匹配的高级工程应用型和科学研究型制造业人才.结合湖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开设的“现代制造技术”课程,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实践条件和师资队伍等5个方面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为高校培养现代制造的高级工程应用型和科学研究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出发选取12项评价指标,对芜湖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能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出芜湖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较弱,面临着科技投入与产出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现状。依据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结果,芜湖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应当采取四方面的对策:一是打破技术壁垒,走技术协同创新道路;二是培养升级意识,发挥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驱动作用;三是推进首位产业发展,走专业化道路;四是建立科学的转型升级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安阳市制造业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推动安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3方面入手,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升级,尽快确立安阳市制造强市的地位。通过建立共享创新平台、升级改造传统技术、培育壮大先锋绿色制造企业、推广绿色低碳生产技术、大力开展招商合作等方式,推动安阳市制造业的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智能制造是传统纺织服装制造业转型升级必经之路,企业将智能化设备与信息技术、工艺模板技术等的集成,能够改变传统纺织服装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减低生产成本。工艺模板技术的开发充分利用IE手法,通过优化智能生产线上的工序、设定智能生产线的节拍、加强工序作业标准化管理等一系列的作业研究,最终开发出科学合理的智能化服装工艺模板,应用于企业制造生产中,以此助推了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同时,为企业解决诸多生产管理方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价值链条件下,"要素驱动型"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创新驱动型"制造业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家创新与员工创新的耦合力。取得巨大成功的泉州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缓慢,其根本原因是,因家族式管理的路径依赖,企业家创新滞后与员工创新缺失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本短板",导致其升级的内在驱动力严重不足,使得诸多有利条件的效用受限。泉州这一典型性问题,对于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口。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上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产业升级是制造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长期以来,制造业吸纳着大量劳动力,制造业升级也势必对劳动结构产生影响。文章通过理清智能制造的演化路径,总结出智能制造的基本含义;随后逐步展开智能制造四个层次,即制造技术、制造过程、智能产品和制造模式,逐一分析其对制造业劳动力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制造促使劳动力向技能化升级,促使生产型劳动力向服务型劳动力转移,促使劳动力朝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物。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加快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的人才须具有“知识结构系统化、技术结构高端化、能力结构多元化、素质结构人文化”的特征,这倒逼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加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是,培养体系不完善、培养目标滞后、专业结构狭窄、技术结构单一、教学智能化水平不高等现实困境,制约人才培养变革,须通过完善职教体系、科学定位培养规格、跨学科建设专业和课程、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智慧学习平台等途径和方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在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常州高职教育为研究对象,基于对7所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等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常州高职教育服务区域制造业发展的能力处于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助推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以技术支撑为关键点,助推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为发力点,助推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当前常州制造业面临生产方式变革、数字化转型等挑战,常州高职教育应改革课程模式,增强专业(群)布局与制造业结构的适应性,强化师资能力培养,深化共建产教融合平台,以此增强赋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三高四新”战略提出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在这一背景下,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基于离散型智能制造工厂构建、生产全过程组建数控技术专业群,培养适应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融合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速、新兴交叉岗位不断涌现、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多样等多方面挑战,专业群将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教材与教法改革、打造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打造高质量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保障机制等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赋能湖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5.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如何识别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中具有潜力的产业并加速其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建立装备制造业潜力型产业甄别指标体系,反映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潜力型产业发展状况,并对每个潜力型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选择了最具潜力的几种产业,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资源富集地区在资源输出的刺激下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较好的经济绩效并没有取得与资源的丰裕水平相一致的水平。通过对我国重要资源输出地——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匹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995—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正经历着向第二、三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处于快速转型的行业主要是资源型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匹配的协调性并不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快于劳动市场匹配。因此,要想提升内蒙古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和劳动匹配效果,还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市化和完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多数高职还不能真正与企业实现产教结合、互利共赢,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不强。借鉴先进经验,通过政府引导,建立相关机制,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东莞制造业发达,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急需高校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技能人才。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结合"两个维度探索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建设思路和具体措施,对服务区域制造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信息化平台从1.0升级到2.0的背景下,传统的问题驱动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和工程驱动学习(program-based learning)也升级为多元化项目驱动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远景驱动学习能力(prospect-based learning)。基于多元化项目驱动学习和远景驱动学习能力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创新中心结合创新理念和前沿科技,如AI先行、人本先行的思维应用到社区、教育、环保、健康、能源、交通等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而促进学生从技术应用能力到信息素养能力提升,从学习环境自适应能力到学习系统升级能力提升,从制造型思维能力到多元化智能型思维能力提升。将数字技术和开源思想应用于现实社会中,并将创新想法转变为现实。高校实验室、实训中心、创新中心、创业中心等生态圈的衍生地、孵化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文章结合学校现有设备资源和近些年学生参加全国竞赛的作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面对"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产业价值链发展,以"价值增值"为目标的设计产业及服务模式对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产业价值链与设计创新链,本文明确了产品设计调查在各阶段"立项基础—推论条件—统筹联系—评价溯源"的价值链。作为研发型设计方法课群中的重要一环,创新地构建了"1轴—2轨—3环"特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制驱动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重点提升学生抽象化归纳能力、可视化表达能力、逆向式思辨能力,为持续探索教学资源"方法论—资料库—服务链"的转化路径以及设计教育驱动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改革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制造业产业转移与智能制造升级的形势下,针对欠发达地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面临人才技术技能培养对接不强、创新能力脱节、职业素养不对等的问题,基于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双螺旋驱动理论,构建了“三梯队,三递进,三对接”的现代学徒制培育体系、“三课程二阵地一平台”的创新能力培育体系、“四维三课二化一心”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相互融合的“三体系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实时性、实效性,形成承接产业转移地区智能制造升级环境下可推广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