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教深度融合已然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鉴于产教融合政策的指导性意义,以2017—2023年国家层面产教融合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PMC指数模型法对样本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分析,通过不同政策一级变量指标的横向对比及单项政策不同一级变量指标之间的纵向对比,进而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政策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层面产教融合政策整体安排较为合理,在政策工具、政策重点、政策评价、政策作用客体和政策领域表现较好,但政策性质、政策时效和政策保障存在较大优化空间,亟需提高政策科学性、确保政策连贯性、强化政策保障性。  相似文献   

2.
宋亚萍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9):12-20,36
一流本科教育政策是本科教育提质增效的行动指南,对相关政策的评价可以为政策制定、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研究结合文本挖掘与内容分析法,通过构建PMC指数模型对8所高校一流本科教育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结果发现:(1)各校政策在政策性质、政策重点、政策受众、政策功能、政策视角、政策指向和政策文件引用等方面的一致性程度较高;(2)政策设计总体较为合理,共有7项政策等级评价为优秀,1项为可接受,无不良和完美级政策,且在政策重点、政策功能、政策视角和政策文件引用方面优势明显;(3)样本政策存在政策指向结构性失衡、政策目标设置不合理、政策科学性有待提高、政策保障激励有效性难以发挥等问题.文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路径—工具—评价”分析框架,梳理地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政策路径和工具,并基于PMC政策指数模型进行政策评价,有助于回答地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政策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和效果如何的问题。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主要从布局结构、均等机会、培育质量、学校治理、政策条件和资源配置六个方面规划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同地区在政策工具使用上呈现差异性,东部地区以过程型工具为主,中西部地区的保障型工具占比居多。在政策评价方面,各地区的政策得分跨越3个评价等级,平均水平为可接受级,政策结构相对合理,政策支持的一致性水平较好,但需要在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方面进一步完善。未来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通过增加过程型政策工具,扩宽政策内容覆盖面提升政策执行的效力。  相似文献   

4.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是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质增效的行动指南。量化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审查政策优势与不足,提出优化策略对于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政策体系,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服务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09年至2021年出台的97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通过文本挖掘和PMC(Policy Modelling Consistency,政策一致性建模)指数建模方法构建政策评价体系,并利用PMC指数和曲面对选取的8项政策样本进行量化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整体质量较高,能够有效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但在政策诊断性、政策时效性、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化提升空间。据此提出建议:完善诊断机制,优化政策供需匹配性;统筹政策长中短期目标,提高政策规划协同性;保障案例库建设激励措施,提升政策实施效力。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干预是调整“市场失灵”的重要举措,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产教融合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本研究通过构建“政策内容—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对146份央地产教融合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政策内容上,校企合作占文本比重大,但在产权制度建设、激励举措等方面规定较为模糊;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上,以权威型政策工具为主,但涉及企业等市场主体则以象征号召型政策工具为主,其中涉及企业办学的相关政策存在“责任不清”“义务不明”“激励不足”等问题。针对政策力度不足、相关规定缺乏法律支持等问题,亟待出台更强力政策的。2023年天津市颁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条例》,通过法律手段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实践中产生的难点问题予以回应,为我国探索产教融合法制路径建设、促进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体系完善贡献了“天津智慧”。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需要有效的政策体系支持,政策文本量化研究能够对现行的校园欺凌防治政策进行详尽分析与评价,为我国后期校园欺凌防治政策的制定、实施、修正和调整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通过采用内容文本挖掘(ROST CM6)及PMC指数构建等研究方法对国家层面出台的55项校园欺凌防治政策构建指标模型,结合PMC指数量化分析结果对校园欺凌防治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校园欺凌防治政策整体发布较为合理,11项政策样本中有5项优秀,6项可接受,优良率占比为100%;11项政策由高到低排序为:P3(6.69)>P6(6.48)>P5(6.35)>P4(6.21)>P2(6.06)>P7(5.92)> P1(5.90)>P8(5.57)>P11(5.55)>P10(5.37)>P9(4.92)。通过Matlab绘制戴布拉图展示政策的优劣性,表明我国校园欺凌防治政策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政策性质科学预测不足;(2)政策机构缺乏紧密协同治理机制;(3)激励措施缺乏校园欺凌治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法律保障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实现产教融合“真融”与“真合”,需对产教融合政策进行再认识和再反思。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产教融合政策的发展历程,审视政策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产教融合的现实阻碍在于缺乏对利益主体权责的清晰分配、监督评估制度有待完善、调动社会有关力量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足等方面。为此,构建合作紧密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需从明确利益相关主体职责、完善产教融合监督评价机制、共建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建设等方面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政策的有效执行是促进产教融合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基于对德国、美国、英国的产教融合政策执行模式的分析,总结国外产教融合政策执行模式的特点,反思我国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汲取国外产教融合政策执行模式对我国产教融合政策执行的有利经验.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相关政策体系,发挥政府引导协调功能,提高校企产教融合积极性,完善产教融合的外部系统环境.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估对推动产教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在分析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学生五类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责任的基础上梳理对应评价指标,利用CIPP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份由地方政府颁布的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文本,研究构建了以产教融合型城市政策工具为X轴、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要素为Y轴的“政策工具·要素链”二维框架。研究显示,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工具配置齐全,包含权威型、激励型、能力型、系统变革型以及象征与规劝型五种政策工具类型,其中,权威型工具使用频次最高,但其内部作用形式存在失衡;激励型工具、能力型工具以及系统变革型工具使用恰当,象征与规劝型工具使用相对欠缺。建设要素包含先决条件等七个要素,均综合使用了五种政策工具,全面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深度思考,但也显现出不同政策工具在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范围及其使用的局限性。基于此,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组合,重视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均衡各类工具的应用,增加象征与规劝型工具的使用以及加强对政策的评估,以实现政策工具与要素链之间的耦合,共同服务于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是新时期国家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出台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具有深远价值和意义,以此为抓手能够有效破解职业教育产教脱节难题,补齐职业教育短板和产业创新短板。现阶段,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保障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有序推进,不仅要深刻理解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现实要义和动因,还需要牢牢抓住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即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遴选标准量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构建以及激励政策的完善与落实。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产教融合政策体系的逐步建立,产教融合政策的横向协同问题开始凸显。我国产教融合政策整体上表现为政策主体的多元性、指向的特殊性和内容表征的复杂性。产教融合政策的横向协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高频词分析反映出政策内容的同构性;节点网络分析反映出政策主体的关联性;二维矩阵分析反映出政策协同程度。推进产教融合的横向协同,需要加强横向协同的制度化、充分发挥横向协同网络整体功能、建立趋同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产教融合政策关乎职业教育的长效发展,执行成效是政策落地的最终表现,开展成效评价研究可以对表现有较准确的把握。现有研究还不足以全面评价政策的执行内容,也不足以提供可操作性的评价工具,评价的综合性不强,专业性和权威性不足。为此,有必要开展系统性的评价工作,研制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工具,做好评价的顶层设计和专业机构人员培育,推动研究成果转化,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目前我国产教融合开展情况,推动产教融合改革走深走实,对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20年度“校企合作双百计划”的103个典型案例,从项目目标、实施状况、项目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全景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产教融合改革的特点是:人才培养是产教融合主要目标,高校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远高于企业,产教融合的合作类型多元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是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质量评价是产教融合持续改进的根本保障。针对部分产教融合项目偏离育人的根本目标、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够以及缺乏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问题,提出以目标为指引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以协同创新为基础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以多元多维为导向建立产教融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破五唯”政策对规范科教系统各项评价,维护科学研究及学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围绕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政策关键词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探索“破五唯”政策制定主题和特点。建立PMC指数模型,选取10项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并构建PMC曲面。结果发现:“破五唯”相关政策制定主题集中稳定,强调考核机制改革,重视学科建设、人才贡献、科技创新,但同时存在政策热点散乱、系统性不强、科学性还需提高等问题。据此,从丰富政策性质、强化保障激励、扩充政策重点等方面进行前瞻思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当前,以应用型高校与高职院校为主体的产教融合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但如何对其实施方式、管理机制、实施成效等进行合理评价,从而进一步改进与优化产教融合实施策略成为实施主体的一项重要诉求。基于投入产出理论与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特点构建“资源投入—过程管理—成果产出”三维评价框架,建立“高校—企业—管理—产出(U—E—M—O)”产教融合实施状态评价体系,并将该模型应用于重庆财经学院讯飞人工智能学院产教融合实施状态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可适用于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状态评价,评价结果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校企合办型产教融合学院的项目实施状态,其评估结果服务校企产教融合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全球发展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要求,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和教育大省,在产教融合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对其他地区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从话语分析的视角对江苏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分析发现,江苏省产教融合政策文本的形成受到国家大政方针、政治领导人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等社会语境的影响;在文本内容方面,江苏省对于产教融合质量政策、教师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体制政策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照;在话语得失方面,江苏省对深化产教融合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保障以及对政策本土适切性比较重视,但在可操作性、约束力、规范性等方面却表现不足。鉴于江苏省产教融合政策,其他省份可以在产教融合政策内容的可操作性、政策文本落实的整体性以及政策内容的法律保障性等方面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吴晓砾 《海外英语》2024,(6):232-234
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产教相互融合、双向促进的教学目标,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综合评价模式研究。基于产教融合促进的时代特点,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出教学综合评价的概念、一般步骤及方法,继而创新性提出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实践和综合素质的评价模式,为产教融合进程的进一步推动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仍然存在教育与产业间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人才供给与需求间“错位”、产教融合合作深度不够等瓶颈。为此,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系统论、资源依赖等多理论融合,凸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功能,运用CIPP-IPO模型,从产教融合背景、投入、过程、结果 4个维度,进一步构建11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的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并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检验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使指标体系的实施运用价值得到彰显。研究结果表明,该套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高校、企业、政府等多元主体指明产教融合建设目标、内容和方向,具有引导、调节、诊断、激励与管理等功能,是推进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深入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李正标  陈双秀 《职教论坛》2023,(10):106-114
为评价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政策实施的绩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按照目的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从产教融合投入、产教融合过程和产教融合产出三个维度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评价体系。以湖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为例,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影响区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检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对区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此判断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与政策目标的达成度。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绩效较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说明目前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