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践取向: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践取向的教师知识观强调教师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师教育观上主张在实践场景下,创设学习共同体,帮助未来教师形成和发展实践性知识。本研究基于实践性知识的性质、内容、来源及获得途径,以小学教师职前教育为例,重建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理论-实践交融"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交融。在理论-实践共同体中,未来教师的理论学习与"主题见习"结合,真实情景下的学习而理论总是"在场"。  相似文献   

2.
当前,为回应知识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持续变革带来的挑战,以及解决传统知识本位范式造成的未来教师职业能力缺失问题,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教师教育转型,力求打破职前教师培养过程中重学术轻实践的藩篱,打造一个更具实践性的教师教育体系。俄罗斯高校通过制定以实践取向为核心的职前教师培养标准,开发模块化教师教育课程大纲,建立“大学—中小学”合作机制,构建贯穿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促进未来教师实践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受政治因素的驱动,为解决传统教师教育模式带来的诸如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流失率高及师资配置不均衡等现实困境,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实践取向的教师培养模式,即选择性教师教育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城市驻校教师培养模式和临床实践型教师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借鉴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我们应突出中小学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保障机制以构建基于专业知识的教师临床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受政治因素的驱动,为解决传统教师教育模式带来的诸如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流失率高及师资配置不均衡等现实困境,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实践取向的教师培养模式,即选择性教师教育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城市驻校教师培养模式和临床实践型教师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借鉴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经验,我们应突出中小学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保障机制以构建基于专业知识的教师临床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其教育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育实践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职前教师能否尽快适应教师职业的要求,《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出实践取向的理念为职前教师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分析职前教师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构,从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教育实践能力的训练和监控、职前教师培养队伍的加强和展现平台的提供等方面来探讨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现行职前教师培养模式存在专业特点不明显、职业技能教育薄弱、教育实践能力较差等问题。本文在剖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基础上,提出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途径对此——分层次、分阶段地培养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教师职前全纳教育能力的培养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纳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保障。应全纳教育之需,美国对教师教育体系的各个层面进行了相应调整,形成了较完善的职前全纳教师培养体系。美国职前教师教育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及专业设置、全纳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改变,以提升未来教师的全纳教育能力,确保教师能更好地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职前教师教育应着力加强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小学职前英语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应包括情境认知能力、交流管理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等四个要素;其培养应依靠高校和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指导,并贯穿本科学习整个阶段;全程分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侧重不同,但是各项能力的提升相互作用,循环往复,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我国教师教育提出了挑战。为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教育改革要不断深入,重新思考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问题。文章在对教师教育一体化界定的基础上,对教师教育一体化进行了必要性的解读和分析,指出我国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即打破体制的束缚,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优化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0.
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的范式变迁与模式革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前教师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核心议题是如何帮助职前教师恰如其分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职前教师应该在习得和建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充分理解、体验和建构实践知识,"从实践中学习,为实践而学习"。基于这种主张,本文重点讨论:大学场域中职前教师的理论知识习得与教育教学实践(田野经验)之间的关系。讨论的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教育实践内涵的再讨论、教育实践的范式变迁过程,以及教育实践的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是高师英语教育改革的难点,而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又是整个英语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点.设置英语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必须充分整合职前培养课程与职后培训课程的资源,扬长避短.一体化课程设置要遵循连续性、客观性、平衡性、发展性原则.本文对英语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设置的理论基础、基本理念、优势、基本内容及课程一体化的实践模式进行理论探讨和思考,以期对当前英语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的现状,及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构想,对探索和实践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有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模式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则表现为一种人为的分割,两者缺乏相互沟通的机制,这一现象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是对初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实践的模式假设,对于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研究"子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试验方法和对象、实施方案和试验效果,并对"一体化"试验研究工作进行了反思,为其它同类地区和院校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美国教育改革的解制派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机构——新教育研究生院。新教育研究生院的教师培养项目体现了美国教师培养的新路径。通过比较分析八个新教育研究生院教师培养项目的实施路径,发现这些项目在培养目标、招生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保障体系等方面拥有共同点但又各具特色。整体而言,美国新教育研究生院的教师培养项目使教师培养独立于大学场域,解决了教师培养供需脱节的问题;致力于为薄弱的公立学校培养师资,回应了现实诉求;驻校实习与课程教学同步设置,体现了临床实践取向;注重探究式教学与项目式学习,实现了能力培养的核心目标;基于证据展开实践教学,秉持了循证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综合性大学教师培养已有50多年的历史,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前院长、伍德罗·威尔逊国家基金会主席阿瑟·莱文对全美国1 200多所教育学院的教师培养状况进行了4年的翔实研究,提出了综合大学型教师培养模式(项目)的"优秀标准",并以此标准对美国各综合大学型的教师职前培养实践进行了审视和批判.这给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带来了一些启示,我们应坚持不懈地走教师教育大学化的改革之路,并建立起科学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推进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关高师院校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策略与模式的研究逐渐呈上升趋势,但一些研究并未指出其问题的关键。要建立有效的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与模式,首先要把握现状及其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切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药到病除。该文首先对高等师范院校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做了文献综述,从现存问题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接着对当前高师院校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培养策略与模式进行了反思,在反思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开展"做中学",以达到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之目的,并探讨了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教师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职前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军,探索其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多元模式、全阶段学习、分科分类的思想对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与建构,以期能为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促进小学职前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衔接,探索适合于小学职前教师教育的合作学习模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小学职前教师教育的特点,构建了适宜于小学职前教师教育的引导合作模式和自主合作模式,并说明了两种合作学习模式在实践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国尝试通过调整其职前教师培养项目,培养适于到薄弱校任教的师资,以提升薄弱校质量。其遵循的调整策略有:强调家长参与职前教师培养项目;吸纳更多的少数族裔群体或弱势社会经济背景者成为职前教师;补充职前教师培养项目的课程资源;要求教师教育者接受持续的专业培训且有薄弱校工作经历;立足薄弱学区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薄弱学区发展驻校教师培养项目;重视对职前教师培养项目进行质量评价和绩效问责。这些对改进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质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