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文旅融合作为大运河有效开发的重要方式,突显大运河文化特色,推动地区联动发展。扩大文旅融合产业链,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成为推进大运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大运河文旅融合开发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大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提出对策,创新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品牌价值,开展文化与科技融合下的文旅体验经济,开发利用地域文化,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促进大运河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大运河是新时期淮安依托历史打造新淮安的一张历史名片.要想在新时期寻突破、力创新,提升城市影响力,就要去探索大运河文化带塑造城市影响力的意义.分析阐释淮安大运河的发展现状以及研究意义,从内涵挖掘、媒体宣传、旅游开发以及遗存保护等角度提出具体实施措施.通过多角度探索提升淮安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发展影响力的途径,打造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亮好淮安城市文化名片,讲好"运河之都"的运河文化内涵,建设更美、更富、更具人文气息的新淮安.  相似文献   

3.
皖北戏曲是一种沿着大运河“游走”的文化,它们的产生、生存和发展无不受到大运河文化的滋润,“水路传播”的特征十分明显。大运河文化是一种极具兼容性的文化,皖北戏曲的内容与形式主要都是大运河两岸不同戏曲门类相互交融的结果。在当下传统地方戏曲总体不景气的文化困境中,把皖北戏曲的传承发展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关联起来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2,(2):F0002-F0002
苏州市职业大学牵头申报的“大运河(江苏段)文旅融合研究协同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首批十家之一的江苏省社科联高职院校社科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基地。2020年以来,基地受苏州市委宣传部和社科联委托,编撰《苏州运河十景》立体读本,申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及以上大运河相关课题8项,出版著作3本。基地研究员先后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群众》等报刊发表学术文章12篇,部分文章获《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全文转载。基地研究员多次受邀录制采访及相关节目,如苏州电视台《君到姑苏见·运河之城》央视《焦点访谈》等。  相似文献   

5.
在揭示大运河文化带文化载体建设的内涵扬州的基础上,分析扬州音乐创作与大运河文化带文化载体建设的关系,指出大运河文化带文化载体建设背景下扬州音乐创作的发展路径:政府投入和支持,鼓励业余创作,组织采风创作和专家讲座,利用媒介宣传。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优秀文化的传承地,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运河山东段高校的传承状况良好,学生接受程度、开设课程满意度等方面均相对较好,但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师资匮乏、课程体系不完善、宣传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一状况,高校应从营造重视氛围、健全师资队伍、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推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运河经济带是一条贯穿我国南北的“经济脊梁”。北运河河北省段区域的廊坊香河,正处于“首都城市群”龙头部分之中,强化“龙头”战略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北运河河北省段区域复合发展规划,可解决长期以来香河运河资源自身发展的短板。多层面思考规划实践建设路径,实现香河段北运河以生态为基、文化塑魂、经济发力的综合立体发展格局,丰富了大运河经济带研究中区域点位建设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8.
大运河文化带苏东海洋文化区的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地因千年海盐生产和运销活动成为大运河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因其滨海临河的特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盐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催生出的地方文化,对滨海城镇的形成、传统建筑形制和院落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宏观角度对苏东海洋文化区内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传统民居进行比较研究,从建筑的构造、形式、组群、细部特征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异同点,并探析该文化区民居建筑的共同点、形成原因以及与大运河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蒋永键  施华平 《阅读》2023,(71):61-62
<正>在人类文明的脉络中,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在我国,京杭大运河便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不仅连接着南北大地,更串联着中华千百年的璀璨文明。江苏省丹阳市运河中心小学位于京杭大运河旁的运河镇。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学校因地制宜,开发了大运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自己的家乡,体会大运河文化的深刻内涵,思考如何传承运河精神,进而着眼于身边、立足于家乡,探索如何讲好家乡故事、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0.
文物古迹是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于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是古代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本文所调研的河南省夏邑县济阳镇隋唐大运河遗址作为文化古迹,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应该受到较好的保护,然而因为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大运河遗址的保护工作不是很完善。本文通过实地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大运河遗址没有受到保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能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了“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旅游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借助Python爬虫技术采集游客评论数据,并使用网络文本分析法进行高频词、语义网络和情感倾向研究,全面评估大运河遗产的游客感知。研究发现: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积淀、江南运河风情在青果巷游客感知中得到充分体现;游客对青果巷持有较强的积极情感,然而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仍存较大空间。最后,从保护为先、文化整合和创新利用等方面给出了提升大运河遗产游客感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代旅游者追求高层次的旅游体验和审美享受,将历史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品牌优势,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阐述了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应采取持续发展、品牌特色、品牌体系及市场导向的原则,提出了广府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措施是准确定位广府品牌特色、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广府品牌知名度,发挥历史文物资源独特优势建设广府旅游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4.
盛极一时的唐朝开元、天宝年间,曾在长安望春楼下运河西段的广运潭开过大规模的载歌载舞的水上运输展览会。这和可同万里长城相媲美的南北大运河直接有关。当年,航行在大运河的船队,南来北住,舳舻千里,景象繁荣。从中唐以后,大运河的作用越来越大,确实象大动脉之于身体那样重要。那时,江淮地区差不多负担封建王朝赋税来源的十分之九(《唐宋帝国与运河》),那么多盘剥来的赋税全靠大运河转运。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可算是唐代的极盛时期,当然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但是,  相似文献   

15.
运河行旅诗产生于文人沿大运河行旅的途中,是诗人就地取材、随见随写、即兴而成的作品。这些诗歌与生俱来地有着“实录”“纪实”的鲜明特征,具有较高的史料、文献价值,为后世了解诗人生平经历、大运河生态以及运河沿岸的民风民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明末清初是历史上一段天崩地坼、风云激荡的特殊时期,产生于此际的运河行旅诗真实地记录了动荡时局中文人的行旅踪迹、沿途所见所闻以及当时大运河实际的运行状况,是研究文学史、大运河史、大运河文化史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有着“以诗证史”“补史之阙”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品牌的优势,正在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大的优势,品牌力就是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所提到的"海峡旅游"品牌,指的就是海峡两岸旅游区域的公共旅游地品牌。福建省应该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强两岸四地的旅游合作,推动和谐旅游、促进互利共贏,将"海峡旅游"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牌。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皖南川藏线(宣州段)现阶段的旅游实际状况,此条线路虽然较火热,但也有着较明显的淡旺季之分,而且回头客不多。为突破当地旅游发展的瓶颈,以宣州区所辖地域为例,围绕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给出了提升旅游者体验相对应的六个主要策略。并就持续发展沿线旅游经济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要求从业者树立绿色环保、安全和专业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8.
当前,旅游业发展已步入品牌时代,依品牌传播与品牌竞争、靠品牌制胜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世博会素有"经济、文化、科技奥林匹克"之称,世博旅游作为世博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推广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及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针对当前旅游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世博旅游文化的成功推广进行探讨,并对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未来旅游业的竞争主要集中于品牌的竞争,旅游目的地品牌化已成为当前旅游市场的必然趋势。只有建设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才可能在旅游业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目前常州正将旅游业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亟需加快目的地品牌建设。常州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建设主要应从品牌定位与设计、传播与管理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具有特色的南岳衡山寿文化品牌进行研究,透析了基于寿文化品牌的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创新寿文化品牌、开发体育旅游复合型产品、规范南岳衡山体育旅游业发展等建议,充分挖掘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优势,加强对南岳衡山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