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路径的价值,从红色文化育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红色文化育人氛围淡薄、红色文化育人环节存在疏漏三方面具体分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路径的问题,从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提升课程教学活力、打造多方协同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三方面提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路径的对策,以期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的功能,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者。  相似文献   

2.
罗强 《亚太教育》2022,(3):52-54
红色文化资源是德育教学活动在实施阶段的重要资源保障,在德育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融入先进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够弥补德育教育中的不足和缺陷,还能够充分发挥德育教学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而彰显德育教学活动的独特作用,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保障德育教学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以及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能在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场域的基础上强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能更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精神,提升教育实效。当前,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者红色文化素质有待提升,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足,融入思政课尚未深入,以及信息化育人平台缺失等层面。所以,高校应强化教育者的红色文化素质,引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正确方向,加大资源挖掘力度,奠定融入的内容基础,促进红色文化深度融入思政课育人主阵地,建设红色文化信息化育人平台,多角度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必然选择和内在要求,基于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现状,高校在系统推进“三全育人”实践探索中,要强化主渠道和主阵地意识,探索“点、线、面”立体红色育人体系,有助于大学生对红色基因厚重内涵和时代价值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重庆红色文化资源优厚,红岩文化、抗战文化、三线建设文化、三峡移民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重庆红色文化是进行思政教育的宝贵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感,涵养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应从构建协同育人、拓展课堂育人、丰富文化育人、创新实践育人、加强网络育人等方面,探寻重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促进高校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提升铸魂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而红色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其教育内容,也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高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重庆交通大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新内涵,创新红色育人的新途径,逐步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7.
红色资源具有丰富的政治和文化内涵,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着独特的作用。高校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资源凝结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优良传统,可以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目标。分析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介绍了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并探讨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莫平 《快乐阅读》2023,(3):123-125
<正>“三全育人”的提出是以提升教育的全面性为目的,旨在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生能够得到系统、全面的教育。中职学生正值思想、心理及行为习惯的成熟转化期,在对其实施德育教育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立足“三全育人”视角,帮助学生全面提升道德品质,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广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职院校及教师需要注重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将其融入德育教育工作,不仅能够使德育教育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还能够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同时,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张攀 《河南教育》2023,(6):32-33
红色资源是引领青年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的生动载体。当前,红色资源融入高校育人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内容供给日益充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已具备一定的共识和条件,但实践场域的不同将影响红色资源融入高校育人的成效。未来,提升红色资源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的整体效能,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育人融合场景、创新育人表达方式、提升育人话题设置能力,在青年学生中形成更多的红色资源打开方式。  相似文献   

10.
湖南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红色基因与生俱来,红色资源得天独厚。应把传承湖湘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三个融入”、打造“三个平台”、构建“三个机制”,创新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和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11.
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它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功能独特,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说服力和震撼力,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红色资源要有效地融入大学生教育教学实践,需要遵循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讲授与体验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云  李晓红 《考试周刊》2012,(82):152-15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剖析红色资源的内涵.以及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所具备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在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中运用好红色资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红色家书是第一手的红色文化史料,是革命烈士用鲜血书写的爱国宣言.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有利于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背景下,以"三全育人"与"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探索以课程育人为核心、以实践育人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资源是一种宝贵的优质教育资源,是进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价值贯穿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整个过程。红色资源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契合性,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使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可以通过强化课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着力营造以红色校园文化为本的育人氛围、开辟独具特色的红色资源网络专栏、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途径,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湖湘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是打造特色“大思政课”的重要途径。高校要积极探索与创新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路径,抓好课程主课堂,铸湖湘红色之魂,实现课程育人;创建网络新课堂,研湖湘红色之学,落实网络育人;运用实践大课堂,践湖湘红色之行,强化实践育人。  相似文献   

16.
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为了实现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立足实际,将其厚重的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与环境营造之中,实现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三全"育人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红色基因作为红色文化的遗传密码,是推动时代青年大学生践行爱国主义的力量源泉,具有很强的无产阶级性、民族性和科学性。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能够丰富青年大学生爱国观教育内容、创新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延伸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对于培植青年大学生爱国情怀产生重要意义。红色基因融入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加强红色文化育人,拓宽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发挥活动育人功效,丰富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强化媒体宣传作用,创新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落实实践育人功能,提升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当下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色资源教育价值与功能的实现。高校教师应因地制宜,发挥“家门口”红色资源优势,在细化主题内容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教学,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重视“知行合一”协同育人,不断推进大学生党史教育。  相似文献   

19.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及物质载体.将红色资源融入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传承红色基因和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文章以红旗渠精神为例,就其在顶层设计上如何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进行了三个维度的分析.一是要将红色资源融入学校的育人目标定位,建立理念引领机制;二是要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氛围营造机制;三是要将红色资源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好规划落实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的历史时期,党史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居重要地位。民族团结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高校要理清民族团结红色资源的内涵,明确民族团结红色资源融入党史课程的意义和遵循的原则,探索和研究如何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和中心任务选用民族团结红色资源融入党史课程,赋予不同的育人功能,形成党史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功效,增强各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进而汇聚起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